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书评 > 人文 >

井泉:金盾本色书生心

时间:2016-12-02 19:55来源:船山网报道部 作者:井泉 点击:
在读完《彭玉麟传》之后,再读兴国兄的《金盾闪亮》,一时心潮澎湃。 我与兴国兄的结缘于文字。尽管一直同在蒸城,我们却是在成为网络文友之后的三年后才谋面。 记得那天是周六晚上,也是这样的寒冬腊月。兴国兄打来电话,说是请我喝茶。我极少参加专门的应
   
    《金盾闪亮》一书作者唐兴国与本文作者(右)一同拜谒彭玉麟故居时合影。

    在读完《彭玉麟传》之后,再读兴国兄的《金盾闪亮》,一时心潮澎湃。
    我与兴国兄结缘于文字。尽管一直同在蒸城,我们却是在成为网络文友之后的三年后才谋面。
    记得那天是周六晚上,也是这样的寒冬腊月。兴国兄打来电话,说是请我喝茶。我极少参加专门的应酬活动,因为三年的神交,我决定破例。但临行前问了一句:你还有请别的朋友吗?他说:没有,就您和我两个。
    茶楼喝茶,图的仅仅是一个气氛。气氛取决于人,所谓酒逢知己饮;又所谓茶亦醉人何必酒;更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置身于广漠寥廓之间,富贵腾达如白香山,也有寂寞难耐寒凉不胜之时节,也有期盼知音举杯推盏,相互浇灌心田之诉求。况平凡如我与兴国乎?
    去到茶楼,乃一古雅斗室,无需红巾翠袖,兴国兄已在亲自张罗。那晚,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一位退伍军人、人民警察难能可贵的谦虚与厚道;过从密切的这一年多来,他给我的印象也还是如此。那晚,我们自始至终聊的,正是他警营之中打磨出的金盾一般闪亮的文字,还有一首他推荐的新诗,他的一个网友的作品。
    几周前,兴国兄把厚厚两大本他从各大媒体中辑录的心血文字交付我,托我作序,一时我很是吃惊——他为何不肯找大手笔?转念一想,又不禁为自己的惊讶感到惭愧:这正是他为人的本色,我所欠缺的生命的元色。
    从他的文字中,我很快感受了那
鲜明呼应着他的人品的色泽——尽管就文学才华而言难称上乘,但这类文字并不需要哪一位大师“斧正”或“润色”。试看其富有报告文学色彩的杂文《淡定从警》。
    他用一颗裸心赞美温情:每次罗所长找我,总称我一声“老唐”,我感觉到他对我是出于一种尊重,同时拉近彼此间距离。其实我内心有一些挣扎,在公安局干了九年,青春年华不再……
    他用一双慧眼正视冷漠:一天.在巡特警大队工作群里,我看了一篇《网友呼吁关注协警待遇
一文,写到读者心坎上,然而没几位为他点赞,我为那种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者感到悲哀。
    他用一腔正气再三质问有色眼神:他们肩上扛着两道弯弯似是而非的标识,但帽檐上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徽,是协警怎么啦?他们都是退伍军人,部队也是一所大学校,锻炼过硬的军事技能,是协警怎么啦?他们在部队为全国人民站岗放哨,回到地方,无论寒冬酷暑在大街小巷巡逻执勤,是协警怎么啦?……
    难怪我们的原副县长兼公安局长唐宏晖同志忍不住为他喝彩:“老唐”们辛苦,“老唐”们淡定,好文章,好同志!
    在作者细腻入微的笔下,巡特警大队长李晓军也是淡定的典型人物一一“老唐”们之一。通过作者将其与喜欢高谈阔论、争论不休的同行对比,读者很容易发现并受到感染:李大队长不苟言笑的外表包裹着的一颗宽厚从容的心。
    在通讯一类文章中,我最欣赏兴国兄获得过全县二等奖的那篇《那年,那人,那些事》:
    文中报道的主人公是一线岗位的普通警察董俊。起笔以人物入镜,巧设悬念,欲扬先抑:“他戴着一副深度的老花眼镜,说话轻言细语,看上去像教书先生。”接着单刀直入,不兜圈子,开门见题:“他是一位平凡的警察,弃教从警19年,没有轰轰烈烈的从警故事,但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能真切感受到,‘雷锋’就在身边。”
    主体部分,作者坚持场景说话,眼见为实。文字属穿针引线,一笔带过;典型之细节花絮,则力求出彩。“王文武费尽吃奶的力气,才用嘴咬住手机,用牙齿拨通110。”“董俊了解到王文武是严重缺钾引起的,招呼两民警看好病人,急匆匆开车到附近一诊所买回一盒钾。吃药需要开水,董俊摇了摇桌上的热水瓶,是空的。于是在其家找到个热水壶,接了半壶水,放到煤火炉上烧。董俊的一举一动,床上动弹不得的王文武感动得热泪盈眶。”更为神来的一笔是作者打通时空,在借眼描景之后借嘴说话:“事隔多年的今天,笔者采访王文武,他说那次事后,不晓得那时帮他掏钱买药、烧水喂药的民警就是董俊,只记得是个戴眼镜的,警号数字是026206。”此文主体部分的后两节,写董俊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上网少年戒除网瘾,以及选择夜深人睡的12点之后为岗亭施工、“跪在地上看水平线”等等。所有看似不显眼的凡人琐事,其实正是一位情系民众、胸怀大爱的人民警察高贵心灵的闪光点。这也正好诠释了本书的书名——《金盾闪亮》。
    兴国兄所执闪亮“金盾”的背后,还有他剑胆琴心的书生一面。那便是他所谓
草根散文乃至诗歌,如《樱花三月在武大》《岣嵝伟丈夫》《寻访彭玉麟故居》《写给父亲》等,均可圈可点。在我看来,这与他为基层公安战线所撰的大量消息、通讯、演讲稿、杂文等,形成不可切分的辉映。正如值得所有军人、警察学习的以儒士跻身晚清兵部尚书的彭玉麟,没有一颗可以温煦人间的文心、诗心,怎么会有固若金汤的金盾人本色?又怎么会有令正义之剑出鞘的士人胆气?
    点滴心得,不敢言序,愿与兴国仁兄及广大警营军营战士共勉。

   (作者系湖南省作协会员,衡阳县王船山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相天)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