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书评 > 人文 >

杨天朋:草根眼中的“作家诗人文字”

时间:2012-11-05 16:49来源:本人原创 作者: 杨天朋 点击:

  对于文字,我没有太多的苛求,但我一直坚持自已的写法。记得自已曾经说过,散文是我的爱人,诗歌是我的情人。诗歌看上去妩媚动人,但它终不及散文隽永,真诚。面对众多的散文流派,散文风格,有时写作者显得不知所措。别人怎样理解散文,我无须顾及,我对散文有自已的看法。散文最重要的一点是“实”和“真”,讲究“在场”,“介入”,但无绝对的“自由”。用“我手写我心”。散文与小说是两种文体,有着本质的差别,如果套用新闻、小说、杂文的手法来写散文,这种散文是恐怖的。中国散文从先秦流传至今,散文以它艺术性、思想性和美感,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代人,当然也影响着我。其实,无论怎样给文体定位,作品还是要打动人心才算好作品。当代散文经历了三个写作误区,五十六年代的散文走进新闻纪实性误区,缺乏散韵,七八十年代,散文又走进抒情误区,全篇空抒情,以杨朔、秦牧为经典写作模式,九十年代的散文又撞进智能性误区,像大家周国平的散文,论什么似的,散文全是说教主义。我在这里只想说明一点,许多诗人、作家的写作大多是“虚”的,他们的文笔了得,想像力丰富,文字就是他们在健盘上腾空跃岀的赝字。尤其写文评的作家、诗人,他们的文字原创性有多少?大篇幅套用原文,既然原文是经典美文,又何必你们画蛇添足呢?就拿散文来说,许多大家作品以旧以说教、见景抒情的方式来写作,是问你要表达的,感受的,全讲出来了,还有多少意思?主题与思想要尽量从文字的渗透出来。有人说,散文是自由的,没有主题的,任何文体没有主题与立意,算什么文章!散文不是一本流水帐,更不是自我的意恋狂。别人的语言再好也是别人的。唯有自已创造语言才是自已的。网络降低了写文字的门槛,同时也造就了无数的伪文。有人形容它是泡沫,而我更喜欢把它称之为云雾。散文不仅仅是故事,而更多的是情感、心灵、思想的一次旅行。写到这里,我只想告诉大家,我只是一位草根,我不是什么文人。我经历一年四季,也将经历生老病死。小人物是我笔下主要抒写人,我关注他们的生存、命运、情感的渲泄。我低贴大地行走,用卑微如尘埃的心态来描写他们和自已。回顾自已的一生,虽拥有过”春天,但更多的是秋天和冬日,或许这就是小人物的人生。所以,我常在梦里约会春天,在文字中渴望春天。因此,散文是我最好的表达方式,它既安静又婉约,娓娓道来,从容而踏实。通常人们习惯把散文称为美文,其实文字华丽、精练何常不好,只要作者把自已的真情实感融其中,不堆砌、不雕饰、不矫作,就可算是好散文。当然,我也可将文字写得让人看不懂,也可以写得很华丽,但我为什么不这样写,原因很简单,我文中人大多是草根,草根说话、举止、情感的表露绝不是文绉绉的。我想文字更应贴近生活和人物特征。文学虽有高贵雅致的血统,但我们不能自封,文学不是个人的,而是大众的。作为人,生与死,是种宿命。谁也无法逃脱。我常说,草根是在“玩”文。但“玩”字不能狭隘理解为随意。我坚信许多草根写手对文字的虔诚、苛刻程度不亚于许多真正的作家诗人。草根虽然微小,小如尘埃,但他更贴近大地,所以它命力超强,风吹不断,雪不压扁,火烧不尽。人生想通了,一切都明白了。心如止水,心怀禅意,佛也是善良的,真诚的,正义的。人在世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伤痛,有时常梦到春天,或许某一天我真去了那里,但愿把我埋在春天里,让我随时能嗅到泥土的气息,听到花儿盛开的声音,望见牛羊满坡的绿草地…
  其实,我就是一只蚂蚁,不是我不会歌唱,而是我强行把歌声压在腹腔里,鸟儿靠嘴歌唱,而我是用心来歌唱。歌唱我记忆中的村庄、河流、大地、城市、远方,因此,我不能飞翔,我只能脚踏实地走。这也是散文真正的精髓和力量。
  静水禅心,纯情如莲。安静地写字,不浮躁,别太用力,散文是一种安静的文字,坚持做自已的文字。诚然,中国文学是美丽的。其中最令国人称道的当属《红楼梦》。它把中国人千百年来思哲写作活生生地掐断,开始全方位迈进人性化写作之路,开创了中国白话小说历史新纪元。因此,它伟大。 纵观当今中国文坛,真正称得上伟大的作品几乎没有,但中国文人的“诺贝尔文学奖”纠结至深。得不上奖,怨中西方千百年来有隔膜,西方评审标准与东方文化有本质差异。其实,说句自己欺人的话,关健还是作品质量问题。试问时下有几人不是在浮躁写作?中国文人历来喜欢相互吹捧,行文显摆,深谙包装、人气、笔缘之道。可谓风生水起,愈来愈甚。前不久,阅读了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大地》,真是部好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应实至名归。当然这也是对中国文人的极度讽刺。一个外国人写中国农民如此成功令中国文人汗颜。她笔下的中国农民丑陋、愚昧、勤劳、狭隘、善良、卑微、仁爱、向往、狡黠、自以为是,一根筋。既是托马斯.哈代式的抒情,又有中国式的速描之风,可谓风生水起,淋漓尽致。我想至今还没有一位中国文人写过她。陈忠实的《白鹿原》国内可算三十年最佳。阿来的《格萨尔王》可与世界级的作品有得一比。 其实文学是需要陌生的东西来对照自己的。否则,离开了真实生活的体验,写起来是飘的。中国文人历来高高在上,老少爷们,深闺小姐,躲进小楼成一统。不出去走走看看,哪来新感受?凭空臆造的情节跟现实仍有差距。中国文学全方位迈进了“虚景文学”。这是作者的悲哀,也是中国式评论的悲哀。中国评论一向把思想、道德放在首位,上至老子、庄子、孔子,下至当今的文学领导、文学评论家、杂志编辑,而往往忽视作品自身的生存条件,人类自然原始的情感渲泄。思想家是空头的虚无主义者。你写一个令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坏人,比写一些夸夸其谈的好人好事要成功得多。什么大慈大爱,高尚的情超,只是一个故事或新闻报道,娱乐为主。文学艺术高于生活。因此,评论导向往往影响作者的判断力。你要出名,你要发表,你要赚那点卑微的稿费,你必须左右逢源,迎合上方口味,否则,文字如同垃圾。但自已有没有想过,失去自我的文字其实什么也没有了。
  诚然,我们的世界需要爱,需要温暧,但一切邪恶的、阴暗的、自私的,依旧存在,文学是不能回避这些问题的,否则要文人干吗?人类需要英雄,但文学不需要英雄,现实更需要平民式的广度拓展。教人做人不如教人做事。教人立志不如让人去社会闯闯。教人谈情说爱者他不一定懂爱。中国古代文学确有令人称道的。李商隐的《李贺小传》,王船山的《石崖先生传略》都是极品散文。比那些所谓的世界文学泰斗的散文还要好,只是很少传播。 近年来,许多功成名就的作家都在吃老本,一是因为无数网络写手崛起,二是因为他们的创作**在减退。其实网络文学只有百分之一优秀,百分之九十九的优秀作者在作协。现在写文字的上千万,但真正名家就百来号人。相对十三亿国人的数字是卑微的。
  在中国古代,诗人诗歌的地位是崇高的。受人尊敬的。唐诗宋词是中国古文化的瑰宝,李杜比历史上的皇帝名头还响亮,这是一个文化奇迹。而眼下的诗坛陷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尴尬境地。两大诗歌重大奖项蹦出的“梨花体”,“羊羔体”,彻底伤透诗人、爱诗者的心。网络闻名的“诗江湖”二零一一年全线崩溃。在重庆召开的中国作协笫九次会议上,某著名诗人说,官方办的《诗刊》每月才发行几万册。十三亿人减去二亿儿童,二万二仟人才有一人买诗来读。况且每月卖出多少是未知数。每次走进新华书店,看见留给诗歌的地方就两三平方米。诗歌读本像被遗弃的婴儿,睡在冷情的角落。那一刻,一阵悲凉涌上心头。不知是诗歌在沉没,还是诗人在哽咽。说句真心话,现代诗歌让人读不下去,文字上离谱,意想上离谱,让人看不懂是美。好像新婚女子上床不脱衣服,披一层轻纱叫朦胧美。其实诗是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容易写就不是诗了。诗人总喜欢在花、草、树、云、雨、风、月、夜、雪的意境中转悠,仿佛这些东西可以意象一切。没有联系的想像纯属扯淡!新词是诗的骨架,牛马不及的硬拼是害人精。好的东西终会闪光,差的东西捧上天也会掉下来。还好自己不是诗人、作家,玩文字只是业余爱好,想玩就玩,不玩拉倒。任何文字评论有得必有失,好与不好,自已思索,自已长脑。总之一句话,真诚对待文字,文字就会开出与众不同的花来,令你迷醉,拥有美丽和温暖。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5)
83.3%
踩一下
(1)
16.7%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