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成就人生 ——王船山“开生面、乞活埋”精神的启示 井 泉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层面: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国执政党一再强调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表明了我们党所到达政治文明的新高度。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的是共建和谐社会,共圆中国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其实就是孔子提出的大同世界的深化。远在我们华夏民族的童年时代,我们的先贤就为我们提出了两种类想,一种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的"小国寡民"理想,即: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放它。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使百姓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另一种是儒家的"大同天下"理想。记录在孔子的《礼记·礼运篇》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使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生了。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小国思想与大同思想貌似对立,其实并非敌我关系,而是互补关系。这两种理想其实就是我们民族自夏朝立国以来(在古代,整个国家的概念是天下,国的概念是城邦)两种政治体制的指导思想:封建制和郡县制。几千年来历史已经证明,郡县制优于封建制,这一点王船山论证得最好,一直是高考相关史料分析题的标准答案。大同理想优于小国理想,小国寡民政治其实是无政府主义。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人们过上各安其居、各乐其业、各得其乐的生活,也就是说实现了道家的理想,那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人类实现大同理想其实就是为了回到小国寡民,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老子孔子殊途同归,老子比孔子多走了那么一小步。 下面我们从现实唯物主义出发,谈大同中国。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之所以要谈大同谈和谐,是因为摆在我们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严峻事实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缺少对民族共同信仰的认同感,我们置身的社会越来越大,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可是,正因为商品经济大潮与功利主义思想的双重冲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缺少和谐感安全感。前不久与我们农行新平行长交流,他对当代国人精神面貌的深切关注令我感动。他从三个层面加以剖析:社会层面,我们是唯利是图;学校层面,我们是唯分数论;个人、家庭层面,我们相当一大部分人和我们的孩子唯我独尊。对此,我的归纳是两个字:缺德。我们的国家社会发展到今天,似乎什么都不欠缺,唯独欠缺的是道德,尤其是公德。 如何拯救我们的道德?我的回答也是两个字:文化。 什么是文化?有很多定义。比如胡适认为:文化是民族的大同小异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鲁迅认为文化就是集体人格,即国民性。钱穆认为:文化就是群体的人生,群体人生影响个体人生。我认为文化是个褒义词,就是觉醒了的群体的智慧生命。这就是我在基层讲座数十场的意义,也是余秋雨、易中天他们讲座风靡全国的意义。去年底,衡阳市公安局邀请我为他们讲国学中的《大学》一门课程,我讲座的题目是《光大慧命学为圣贤》。我们人除了性命、生命,还有一个慧命,说性命,说的是与动物没有两样的命;说生命,说的是生命欲望,七情六欲的满足。说慧命,说的才是文化意义上的生命,也就是觉醒了的智慧生命。就目前中国人的现状,绝大部分人停留在生命的第二阶段,即情欲生命阶段,很少有人达到第三阶段,当然停留在动物生命阶段的人也很少。所以,为了提升生命质量品位,唯一的办法是增进我们的文化。知识、学术并不代表文化。我见过不少学者有学术,但没文化,甚至没人格;有些基层工作者乃至老农民、老工人,谈不上有多少学术甚至是丰富知识,但是有文化。如果照着我选择的文化的定义,那么,有文化的人必定会是比较有道德有公德的人。 谈到文化,我不能不举出我们衡阳地区的文化名片——王船山先生。 “湖湘文化的最高峰”、“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南国儒林第一人”、“东方不灭的圣灯”,这一顶顶桂冠合力托出了衡阳乃至湖南、南国第一宗文化名片。三百年前以卖姜牙为生的船山先生成就了今天千万衡阳人的激动,光阴似箭,但十四年前,首届中国国际船山文化节气势恢宏的船山广场上,数万民众的雀跃欢呼至今犹在我的眼前耳畔。 当野蛮与血腥大张旗鼓践踏汉族政权的秩序与文明,船山毅然勤王,先起兵于衡山,兵败后投奔南明,遭奸臣诬陷入死狱,获救后再举兵于桂林,复败后窜身岩洞,最终隐居于石船山下。船山先生无力拯救一个行将就木的政权,却在四十余年逃亡隐居生活中消化、集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船山先生生前几乎无功无名,他也根本上不求功名,他在很多文字中流露,没有为本民族取义成仁是他唯一的遗憾,他之所以选择苟活,之所以改变武装救国的路线,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肩负上天交给他的更大的使命:将天地一颗仁慈之心保存在他一人的心中,所以他后半生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通过“活埋”即隐居“文化复国”,这个“国”不是明朝,而是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所以近几年来,当代学术界一致公认,船山的复国梦就是中国梦的先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船山最敬佩的先师张载的理想,船山继承的是张载的正学,他认为孔孟之后,唯有张载代表圣贤道统的正宗,也就是中华文化的正脉。船山提出“相天造命,纯志成德。”这八个字是我总结出来的船山文化基本精神,也就是船山对张载文化使命的明确化与具体化。相天,相是辅助的意思,普通人相夫教子,至多有相国的抱负,船山的抱负是相天,即辅佐上天,为天地立心;造命,改造人类的命运,即为生民立命的深化。船山之前的圣贤大都强调知命、安命、乐天命,张载也只是想到立命,同船山比都不在一个层次。船山说:“非独君相可以造命,一介之士莫不有造!”毛泽东主席领会到了船山的这一精神,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是改变历史车轮的力量。纯志,纯即矢志不渝,志,即自强不息。孔子将自己十五岁开始志于学,一直到七十岁还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孔子志于学表现为总结了六部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乐。张载笼统地讲要继承孔子以来的绝学。船山的毕生志向则如同天地春雷一般,“六经责我开生面”,在那样一个唯孔独尊的时代,他第一个提出要开孔子的生面。成德,即成就大德、即大学开篇所说的“明明德”,即周易开宗明义的“厚德载物”。一个社会,人人成就大德,天下也就太平了。 刚才我说道统,这是船山哲学的一个范畴,船山指出,我们民族文化历来存在三种体系:道统、治统、学统,只有道统才是文化正脉,政权的更迭只是治统的轮换,统治者无道,即不遵循道统,那么无论他是谁,有多大的丰功伟绩,都不能视为正统。学界同样如此,无论他如何学富五车,只要他不符合道统,那么他的学术也就是旁门左道,野狐禅。前面我所谈及的礼记中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传播,但说文化传播明显不及说大道之行大气深刻;天下为公,也就相当于社会主义,但前者明显更令人感动。天下为公,说的是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分开说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不是尔虞尔诈、人人自危的社会。说天下为公是大道之行的结果,大家不会反对,但说社会主义是文化传播的结果,大家都不会认可,为何呢?因为我们民族的文化长河流到今天,已经被严重污染,以至于很多人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我说,没文化不可怕,就怕文化被流氓。文化二字出自于我们民族具有智慧生命的远古祖先。首先出自中华第一名著,有智慧奇书天书之称的《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延续了五千年的名词今天竟然被污染到这样的地步,大家说,可怕不可怕? 文化了的人才会真正的强大,船山先生正是这样,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孕育的具有最强大内心支撑、自觉传承道统的伟人、圣贤。 船山晚年,1667年,交代儿孙好好保管他的书,原话是“吾书两百年后始显”,没有差一年,1867年,曾国藩动用军费将船山遗书刊行全国。曾国藩临终前,特地交代他的儿子曾纪泽,船山的100万字史论,是成大事的必读书,需要精读。1934年,蒋介石和毛泽东不约而同精读船山遗书,据近年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蒋介石当年将船山遗书列为年度必读书之首选。毛泽东长征达到陕北后,特地托他在湖南一师的同学弄到船山遗书,加以研读,写成矛盾论、实践论。并将船山的“当其可以不死,与灰俱寒,不灭其星星之火”的名句,化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代号角,当代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钱穆都认为,曾国藩之所以大力推广船山遗书,为了就是保卫中华文化,曲线救国,事实上,船山遗书不仅为曾国藩的湘军和后来的洋务运动提供了精神原动力,更为后来谭嗣同、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改革、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这是王船山题写在画像两侧的励志对联,也是解放后最博学学者钱钟书在文革期间的座右铭。我认为船山文化精神主要就体现在开生面与乞活埋两个方面。在中华文化面临土崩的文革时期,请注意,是土崩而不是瓦解,这就是船山史论中的精彩论述,船山说,瓦解还只是上层建筑——国家机器的动摇,这还不太要紧,要紧的是经济基础——整个士大夫乃至民众阶层的集体无信仰,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差不多就是如此,要不是华国锋、邓小平、胡耀邦等高层在紧急关头拨乱反正,中华文明说不定要如船山先生忧心的那样万劫不复。 文明与文化是近义词,只不过,文明用于表述整个精神与物质文化,文化则便于表述某个群体的精神文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文化是根本的决定力量。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杠杆,他便可以撬动地球;我说,文化就是这样的一个杠杆。因此,我们首先要保护和运用好这个杠杆。 大家知道什么是中华文化精神?我前面提到过,也是北大泰斗张岱年教授指出的,就是周易中开宗明义的八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他还指出,从根本上看,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刚健有为的。前面我提及的船山文化基本精神的八个字:“相天造命,纯志成德。”与中华文化精神高度吻合,也是刚健有为的。船山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猛烈批判偏于消极无为的佛道,以及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空洞说教不切实际的假道学。船山哲学的基本特点是乾坤并建。自强不息是乾,厚德载物是坤。相天造命是坤极生乾;纯志成德,是乾极化坤。船山精神有五个关键词:务实、主动、思变、求新、重行。 下面,我举例说明开生面与乞活埋两种船山文化精神对我们的人生启示。 乞活埋,就是船山的“孤往”、“抱独”精神,即通常所说的孤军奋战的坚守精神。亦即我前面所说的不求建功扬名于当世,照船山的另一名言说是“壁立万仞,止争一线”,林则徐在这里读出了“无欲则刚”。曾国藩在这里读出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乞活埋,不是真的不想活了。而是在大势已去的最危险关头,独上危峰保护好最后的春色,保存好星星火种,保全好天地之心,最终目的是为后世开生面。 开生面,就是船山的“趋时”、“更新”精神,即通常所说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只不过船山的创新不仅是学术思想、文化道统领域的创新,他要通过辨明、继承正道,开辟的一个时代的新局面。 具体在哪些关键点上,船山开了生面?我想举《论语》的例子。《论语》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是中国历史和当代影响力最大的书。许多地方却也是被普遍误读的书。船山拨乱返正的地方很多。 比如《论语》第四章第十六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就是明白、理解的意思。这句话意思:“君子深明大义,小人只知道利益。”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而船山认为义就是适宜的宜。他的解读是:“义,宜也。宜于理,则宜于事;宜于己,则宜于人。”他还解释说,所谓义,就是利所通行的渠道。当谋利益时不谋利益,那就是不义。也就是说,利就是适当的利益,利和义并不是反义词,利和害才是对立的。我们读这段话,还必须与论语的另一句参读,那就是后来引申而出的名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的原话是:“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原本是不反对追求财富的,他还说过;“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为了说明利益与道义之间的统一关系,我讲个关于孔子与弟子的故事。 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个很有钱的学生子贡,在国外赎出一个鲁国的奴隶。但他没到国库去报帐,有人说子贡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子贡不义,做错了事。子贡奇怪了,说我在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不是人人像他这样有好品格,又有钱,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让鲁国人给赎出来。连带还有一个故事,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照单收了。孔子知道了,表扬子路做得对,说他的这一番义举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 再比如《论语》第十二章第十三则中关于审理案件的一句话: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我参照船山的解释翻译如下: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把自己放到当事人的处境,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很多版本将“吾犹人也”译为“我跟其他审理案件的人没有两样”,这就将说话人孔子理解成一个与其他法官没有两样的铁面人物了,不符合他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情操。 若联系到《大学》中一段相关语录,更能理解孔子的真实用意: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很多版本将这句话翻译为:让那些隐瞒实情的人无法花言巧语,使民心产生畏服,以此来息讼。我对这个解释如鲠在喉。孔子真是这样为虎作伥的吗?这段话与《大学》的主旨——劝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有何相干呢?另一方面,使民心畏服来达到“无讼”的目的,也与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不符。钱钟书《管锥集》有这样的注解:“不是性情中人,就不能完全领会这句话的含义。大敬民心,这才叫知道根本。”船山的解读则是:“不寄望民众而把责任放到统治阶层,不依仗法律教化而靠内在情感使得民心敬畏。”“大畏民心”只能解释为“非常敬畏民心”或者“使民心敬服”,只有顺应民心体察民情才能实现“无讼”可诉的大同世界理想,这才是根本。 再结合《论语》第十九章第十九节,可以更加明白孔子的原意,从而收到正本清源的效果:“孟氏使阳虏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孟氏是鲁国的大夫,阳肤是曾子的学生。哀矜就是怜悯的意思。整句翻译为: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他的老师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为非作恶)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对这段话,王船山有一句精辟的论述:“以千条万绪之恶,不堪含润也。”船山的含润二字用得太好了。我的理解是:含,即含情;润,使润泽也。含润之心,即喜悦心。春花秋月,能够令人一见而含润而生喜悦心。但是狱中之事,恶所由来,千头万绪,只能令人生悲悯心,万不可因我高高凌驾于作奸犯科的人之上生喜悦心。 最后我想回答很多人问过我的一个问题:王船山都去世三百多年了,你为何还追随船山先生?我想以下面一段话作为回答并小结今天的讲座:宇宙浩大,人类渺小,生命至脆,人生苦短,但,灵魂永恒,慧命高贵。惟文化使人成其为万物之灵,也使人类强大为宇宙的主宰。惟文化是安顿人类高贵灵魂的处所,也是开启不竭生命智慧的源泉。我觉得我们今天需要船山先生,不是因为他的名气,不只是因为他博大精深的学问,最紧要的是,他孤军奋战集成文化复兴民族的精神,这才是今天的中国人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王船山的意义就在于文化,唯有文化可以复兴我们的民族,唯有文化可以陶冶我们的校园与家庭,唯有文化可以成就我们的人生。 我就粗浅的讲这些,谢谢大家。 中国农业银行衡阳县支行道德讲堂暨船山文化大讲坛第五讲 讲 座 方 案 主办单位:衡阳县文明办 衡阳县船山文化研究会 承办单位:中国农业银行衡阳县支行 讲座时间: 讲座地点: 听讲人员:中国农业银行衡阳县支行职员 人 主讲人:胡国繁(湖南省船山学社理事、省作家协会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县船山文化研究会会长,现供职衡阳县委宣传部) 主持人:谢新平(中国农业银行衡阳县支行行长) 资料发放:谭慧(船山文化研究会专题部主任) 摄影报道:欧阳天宇(县委宣传部记者) 【讲座提纲】 文化成就人生 ——王船山“开生面、乞活埋”精神的启示 第一部分 现状与愿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国家、社会、公民个人 当代国人精神面貌的三个层面:社会层面:唯利是图;学校层面,唯分数论;个人、家庭层面,唯我独尊(相当一部分成人和孩子) 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理想: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孔子提出的“大同天下”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二部分 文化的概念与船山文化精神 《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最早出现的解释) 胡适:文化是民族的大同小异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鲁迅:文化就是集体人格,即国民性。 钱穆:文化就是群体的人生,群体人生影响个体人生。 船山:文化是个褒义词,是觉醒了的群体的智慧生命。(井泉述)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船山文化基本精神:相天(坤)造命(乾),纯志(乾)成德(坤)。(总特点:乾坤并建) 船山精神:务实、主动、思变、求新、重行。 中华民族文化三种体系:道统、治统、学统(王船山观点) 中华文化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 大道之行PK文化传播(前者更大气深刻) 天下为公PK社会主义(前者更令人感动) 船山:“当其死,与烟俱散,不荡其馥馥之馨;当其可以不死,与灰俱寒,不灭其星星之火”(毛泽东思想来源之一)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战时期时代号角) 第三部分 王船山:为开生面乞活埋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船山题写在观生居画像两侧的励志对联,此外还有题观生居诗歌名句:“萧瑟乾坤里,蓬茅亦太荣”) 乞活埋,船山的“孤往”、“抱独”(即前述“思变”)通常语:孤军奋战 开生面,船山的“趋时”、“更新”(即前述“求新”)通常语:与时俱进 《论语》第四章第十六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船山创新解读:“义,宜也。宜于理,则宜于事;宜于己,则宜于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船山创新解读:“不寄望民众而把责任放到统治阶层,不依仗法律教化而靠内在情感使得民心敬畏。”(井泉译述) 《论语》第十九章第十九节: “孟氏使阳虏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船山创新解读:“以千条万绪之恶,不堪含润也。” 结束语 惟文化使人成其为万物之灵,也使人类强大为宇宙的主宰。惟文化是安顿人类高贵灵魂的处所,也是开启不竭生命智慧的源泉。我觉得我们今天需要船山先生,不是因为他的名气,不只是因为他博大精深的学问,最紧要的是,他孤军奋战集成文化复兴民族的精神,这才是今天的中国人也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王船山的意义就在于文化,唯有文化可以复兴我们的民族,唯有文化可以陶冶我们的校园与家庭,唯有文化可以成就我们的人生。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