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自序 一生俯首拜船山
客序一 徒此揖清芬 屈杰
客序二 相知船山 苗祺辉
第一辑千古圣灯
我们为何需要船山先生
我们为何需要船山文艺
击水中流 浪遏飞舟
衡山与船山
人生圈子
强者风范 平民情结
根系大地 霜枫正红
撼天动地一杠杆
铁树马根驻诗心
生日
南岳纪游
永恒的民族之歌
圣灯不灭 墨香亘古
雁回衡阳 情暖故里
蒸水泼墨写华章
精神漫游
船山祭
清风明月读船山
第二辑天地春雷
六经责我开生面
志振华夏 学为圣贤
众人划桨开大船
圣贤梦 中国梦
孔夫子与王夫之
胡适与王船山
中华文明与船山文化
发扬船山精神 促进自我培养
普世价值与圣贤之道
王船山尚志观与留守少年立志教育
船山《思问录》札记
承船山风范 树人文品牌
树人文精神 做“大写的人”
故国余魂长缥缈 残灯绝笔尚峥嵘
船山文化与留守少年
第三辑缥缈吟魂
猿啸鹤唳 哀歌殉道
巍巍诗岳 壮我华夏
王船山爱国诗赏析
王船山悼亡诗赏析
顾炎武赠王船山七绝诗
《露坐和白沙》赏析
《更漏子·本意》赏析
《行香子·游珍珠岩》赏析
王夫之赠蒙圣功二首赏析
《念双娇·南岳怀古》意译
走进船山诗词里的春天
王夫之的“情景交融说”
王夫之论诗歌意境分析
文学活出精气神,在于有你这样一大批执着的、日渐成熟的、不为眼前微利所动的编者作者队伍,愿你们发扬王船山人文精神,在寂寞和清贫中坚持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生命形式。
——雷达(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
船山是一片石,船山又是一个人;石是顽石,人非完人。然而在近代中国,他是天下南岳的惊雷,武昌城中的枪声,民族复兴的号角。作为船山家乡的后人,在千古圣灯的照亮下,呼吸、触摸、感应。幸哉!船山传人。
——朱迪光(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船山思想文化的推广对中国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功莫大焉。井泉以充沛的激情、个性的思辨走进船山;以喷薄的语言、理想的光芒镀亮船山,让迷茫的人生找到灯塔和彼岸。
——杨秋良(中共衡阳县委宣传部长)
王船山的思想曾深刻地影响过曾国藩、毛泽东等历史伟人,但却难以如孔孟那样普及社会,主要原因就是深奥。井泉先生作为后学,以船山为楷模,以发扬光大船山精神为鹄的,孜孜不倦,精思附会,撰著《行止船山》,深入浅出,平中见奇,将船山思想精髓以平常话语娓娓道来,还原了王船山本来面目和生命哲学,值得推荐。
——任东华(衡阳师院教授、文学博士后) 地处湘南的古城衡阳,在周新铭、井泉、胡兴衡、魏启用等一批乡贤的带领下,船山文艺期刊死地求生,“抗战”十年,映射了船山人的精神,彰显了船山人的风骨。真诚希望船山文化研究会同仁再接再厉,发扬光大船山精神,与时俱进,为造就新的湖南人、中华人服务,为振兴中华服务。
——欧阳君山(当代著名学者、青年思想家)
你的文章天马行空,汪洋恣肆,才情可畏,只有看得准,才能这样放得开。“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你也是衡阳文学界乃至文化界的一声春雷。
——彭绍章(全国知名作家、湖南省作协会员)
文明薪火代代相传,船山传承者,不能失去精神支柱;明翰后来人,不能没有指路明灯;湖湘文化沃土,不能沉闷荒芜。和谐衡阳的构建,需要一种载体来忠实地记录,理性地评判,科学地前瞻;我们的基础教育,亟需一场张扬人文、拓新理念的变革。
——许祖彬(衡阳县政协秘书长、原教育局长)
《行止船山》是一本好书,秉承于一份使命,意义深远,愿景广阔。我想,同船山学术思想研究一样,随着船山文化社团、杂志、网站的发展,这支船山研究的一线生力军,将不断载着自己的成果与民族复兴之梦,从衡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船山英灵亦将长天歌咏,含笑千古。
——周新铭(船山学社理事、船山文化研究会会长)
文化是教育的根基,校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船山文化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衡阳校园文联胡国繁主席率先推动船山文化进校园活动,功不可没。
——胡兴衡(湖南省教育督导评估专家)
你的文章已有大家之风,坚持下去,必成名家。
——魏启用(船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船山网总监)
船山精神是伟大的不朽的,她灿烂在络绎不绝的追随者的足迹里。
——谭青峰(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原衡阳校园文联主席)
对伟人王船山的了解,说实话,是从新浪网船山文艺博客圈、中华船山网上,使一个与船山完全陌生的外省人,无意中走近了湖南的船山。船山文化,这笔宝贵的遗产,不仅是湖南的、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只是由于诸多原因,船山声名远远不及其实际成就之项背。可喜的是,为传承船山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使船山著述垂青史,宏名广海内,许多结缘船山的学人,正在作不懈的努力,井泉君,就是其中的一位。“金声必有玉应,泥土难以永远埋没金玉。圣灯不灭,墨香亘古。”井泉之言当如是。
——田小波(重庆《新旅程》杂志主编、船山网重庆分站站长)
当我们关注船山文艺事业的时候就是在关注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这一群人——作家或作者,是社会的良知和眼睛。
——秦铜美(船山网云南分站站长)
船山先生知其不可而为,力挽既倒狂澜,命无从致,退而守志,希张载之正学,为六经开生面,其孤勇感铭来者,其文章光耀日月。井泉先生处商海潮涌,物欲横流之际,创社团,办刊物,春风化雨,妙手著文,不亦慕先贤之志,欲追风流于万一乎?
井泉一泓,清幽深远,善鉴万物,泽溉乡土。此之为物,可以喻大。李爱平涂鸦于五中。
——李爱平(衡阳市五中高三把关语文教师,红学研究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