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出版社于近日出版徐友渔新书《重读自由主义及其他》,本书系汝信主编“赫尔墨斯国际前沿论文书系”首批之一,重点研究正义、平等、宪政等问题,主要内容体现作者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新问题新发展的把握,以及这些西方学理与中国现实问题的关系,下面是该书的前言。 这是一本自选集,收录的是10年来我在研究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方面发表的论文。 大约在10年前,我的专业兴趣和研究方向从当代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哲学转向政治哲学,这个转变是慎重的、深思熟虑的。我从阅读文献中感到,当代西方哲学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分支是在政治哲学领域,像罗尔斯的《正义论》这样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激发了我的热情,像自由、平等、社会公正等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引发了我的探究兴趣。更重要的是,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并呼唤着新的、丰富的和深刻的政治思维,思考中国的现实问题应该寻求、参考、吸取尽可能多的思想和学理,在这方面,当代形态的前沿性学说具有不言而喻的价值。 当我们回顾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思想探索和论争时会发现,中国人的思考缺乏应有的水平,原因之一是没有吸收和消化人类文明已有的成果,没有看到某些问题具有全人类的共通性,没有懂得有些重要问题已经大致得到了解决,因而我们的前人有时在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对有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具有坐井观天的性质。曾经轰动一时的“科学与玄学大论战”就包含有这样的因素,西方哲学界从休谟到康德,一直到现代,关于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关于应然与实然的区分从来都是明确、清晰的,而我们的那一场论战因为在这方面的无知和混淆浪费了不少笔墨。 当前中国社会最突出、尖锐的问题是社会公正,这个问题包含经验事实层面,也涉及价值判断和概念的界定,对于后一个方面,西方哲学已有的成果对我们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比如,我们应该弄清楚,公正是否等于平等,自由和平等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追求的平等,是起点平等、机会平等,还是结果平等?我们还应该弄清楚,实现平等理想的最好方式,是把所有的人都安置到一个出同样的力,获得同等份额的制度之下,还是让人在一种公平的规则之下尽量发挥,最后对大不一样的结果加以调整,进行再分配?如果后一种方法更好,那么有什么理由进行削富济贫的重新分配?我们不能说西方哲学家、思想家已经提供了现成的、正确的答案,但他们思考之全面、细致、深入,使我们大可不必从头作起,在弯路上,在误区中浪费时间。 在强调借鉴已有成果的同时,我更愿意指出事情的另一个方面:如果我们不加分析,不考虑现有学说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生搬硬套地把西方著名理论运用于中国现实,那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在我看来,误用理论还不如不知道这些理论。 这10年来的经验表明,在学习、引进西方理论,尤其是当代西方理论方面,在中国形成了热潮,但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外语熟练程度问题,由于阅读材料的多少和研究的深浅问题,中国的学者中有人表现出了这样的毛病,他们不是把西方学理当成研究中国问题的参考,而是当成炫耀和吓唬人的工具,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他们以为越新颖、越时髦的西方学说价值就越大,他们忙于搬用西式理论武器,以为可以在中国的学术界思想界打遍天下无敌手,其结果是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难于澄清的错误。 所以,我的经验和体会是,西方的学说和理论对于理解、解决中国的问题很有帮助,但得到启发和帮助的方式决不是直接应用那些学说和理论的结论,其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曲折的,要经过不少中间环节,而在每一个中间环节都需要我们的独立思考、现实感和责任感。 我希望,我的这本小书,可以为有心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真实内容和思索它们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之间关系的人有所裨益。当然,我也愿意接受读者和同行的批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