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狼:鲁迅的笔锋像小孩子在说话
时间:2011-08-16 18:47来源:本人博客 作者:老狼 点击:
次
偶然在《初次见鲁迅先生》一文中,看到这样的一句话:“看了他的作品里面,有许多都是跟随小孩说话一样,很痛快,一点也不像别人,说一句话,还要想半天,看说的好不好,对得起人或都对不起人。”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作者马珏当时是一位十五岁的小姑娘,读鲁迅的作品,感受竟然这样的不同凡响!由此我想到,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十几岁的孩子,是如何读鲁迅的作品呢?鲁迅的作品就像是小孩子在说话?
张爱玲的《续集》中提到,鲁迅翻译的《贵族妇女》里面写俄国革命后一个破落户小姐,在宴会中一面卖弄风情说着应酬话,一面猛吃包子。”这句话听起来淡而自然,就像是小孩子在说话,给人一种很亲近的感觉。不过张爱玲在《四十而不惑》中也这样写道:“我从前看鲁迅的小说《祝福》,就一直不大懂为什么叫‘祝福’。祭祖不能让寡妇祥林嫂上前帮忙—晦气。这不过是负面的影响。”张爱玲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当时的文坛已经有人认定张爱玲是“女的鲁迅”了,从中可见小时候的张爱玲也非常喜欢鲁迅的作品,只是后期才体会到了鲁迅的孤独与苍凉。
韩侍桁在《忆恩师鲁迅》里说,鲁迅曾把母爱比作穿在身上的湿棉袄,脱了嫌冷,穿着又不舒服。这个比喻,恐怕也只有鲁迅能想象的出来,对母爱这样的复杂感受,也只有鲁迅会像小孩子一样,率真地表达出来。母爱这个话题,大家都有写过,包括一些大手笔和知名作家,可是大部分写的都是烂文章,没有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曹禺对妇女问题的一些见解,还有剧作中反映社会和生活的一些本质内容,很大方面受鲁迅文章的影响。尤其是受鲁迅《呐喊》的影响,那些来自生活的熟悉画面,真挚情感的流露,让他了解了鲁迅的生平和思想,但他承认《狂人日记》当时没读懂。不可否认,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社会意义,这也是他剧作中的灵魂。
这几个作家,都以稚气的口吻来描述对鲁迅作品的印象,其实鲁迅的性格也同小孩差不多,在他的文章中,童心的主体性随处可见,就如同他的为人一样坦诚直率。都说鲁迅的笔锋犀利,其实这和小孩子在说话不忌讳,语言幽默生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敢说真话的人,很可爱!
梁迎春
2011年8月12日05点11分。
(责任编辑:百合)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