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晚号船山老人,明湖广衡阳人。
王夫之冒雨寻访蒙圣功地图。自今衡南县近尾洲镇莲湖湾国家湿地公园至茅市镇斗岭白木江村。
2016年12月28日,白木江乡村医生全龙平手抚蒙正发墓碑,右为其祖父墓碑,后为蒙公山。
《茅洞桥即现在的湖南省衡南县茅市镇,位于衡阳市区西南角,离城近50公里,自古即为衡郡南乡名镇。唐代诗人司空曙《送曲山人之衡州》有句:“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因而闻名遐迩。再往里面走十几公里,便是斗山(旧称斗岭),有一村落名白木江,群峰环抱,树木葳蕤,池塘星罗,小溪潺湲,俨然一个藏珠蕴玉的锦绣小盆地。当中有一座蒙公山,因明末著名抗清英雄、文臣儒将蒙圣功,生前隐于此,殁后葬于此,而为湖南一些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所关注。
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夏天,年已58岁的王夫之,“渡湘,至斗岭”(清王之春撰《王夫 之年谱》)。从此句和王夫之诗歌,以及衡阳、湘江地形图推知,他没有从衡州府城走衡(阳)祁(阳)古道,因为那样需要走一百多里山路,而是泛舟湘江,逆流而上,在双江口(今衡南县近尾洲镇莲湖湾国家湿地公园)登岸,一路跋山涉水,冒雨北行二十余里,到了蒙圣功隐居的斗岭白木江。先生此行,有《雨中过蒙圣功斗岭》五古六首为证。
其一:“君从吴西归,吴西接楚东。云何成迢递,令我思无穷。”
其二:“博望屯烧未,舟中指在无。君言非不早,夹水一军孤。”
其三:“自有真豪杰,临危授玉骢。将军诚下士,乌幕不知空。”
其四:“鸟道行已屡,龙渊老自灵。乾坤日洒血,君莫羡渔灯。”
其五:“二百里无山,到来青插天。东行渡湘水,碧涌万重莲。”
其六:“夕雨万条碧,晴云一线天。与君昨夜语,山鬼泣窗前。”
民国硕儒、南岳中正图书馆馆长康和声分析指出:“‘君从吴西归’,盖自萍乡归斗岭也。王夫之上年与其分别时,即望其归,故有‘云何成迢递,令我思无穷’之句。第二、三首,乃问圣功在赣密图军事情形。庚申重挽圣功诗,有‘诏狱名犹在,烧屯事益疑’之句可证。第四句‘龙渊老自灵’及‘君莫羡渔灯’云云,乃勉圣功及时有为。第五首言自萍乡至衡州途中无高山,东行渡湘,乃见南岳插天,莲峰青翠。第六首末云:‘与君昨夜语,山鬼泣窗前。’则此次相晤,或于恢复大计,另有密议……
蒙圣功(1617-1679),本姓甘,名正发,号樵云,明湖北崇阳人。崇祯末年纠集乡勇与张献忠义军对垒,逐走其设置的崇阳知县。事为湖广巡抚何腾蛟所知,许其“以功准贡”。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占领武昌,他与叔父上和等人,拥护邑令李方曾起义,兵败后奔赴长沙投奔何腾蛟。何以札付授予推官职衔,随领太仆寺少卿衔的监军章旷驻守湘阴,转战衡州、湘潭、邵阳、永州等地。翌年,明隆武朝在衡阳开湖南乡试,其奉章旷令赴试,中丙戌(1646)乡举第三十七名。章旷、何腾蛟相继殉国后,他追随桂王朱由榔,先后执掌户科、兵科给事中(按:对应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设六科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所部收集的奏章,并稽查该部所属的违误事件),辗转武冈、梧州、桂林等地。
由于蒙圣功“力持纲纪,清冒滥,劾功罪,裁凌躐”(王夫之语),故与左都御史袁彭年、礼部侍郎刘湘客、吏科给事中丁时魁、工科左给事中金堡,被忌者列为“五虎”,视为楚党人物,必欲除之而后快。永历四年初,除了袁彭年(公安派领袖袁中道之子),蒙圣功等四人入诏狱,拷治达三个月之久。行人司行人王夫之曾越级上疏搭救,且几遭不测。幸亏降帅高必正(李自成小舅子)欣赏王的才学,两次力争不可,使其侥幸躲过劫难,得以逃归衡阳西乡石船山下。
永历四年(1650)年底,桂林城陷后,留守瞿式耜牺牲,蒙圣功“与司马刘远生、枢郎朱昌时、中舍管嗣裘,投身猺獞间,采芑以食。已而循山径依故人于斗岭,授童子课以得粟,樵汲行吟,分与草木同朽。而所依者有仇家,挟君不降为名,将构大难,乃复走邕管避之。邕帅全节闻君谊,矜重而优全之。数年乃归,杜门绝交游,读书以自适”(王夫之《明文林郎户科右给事兼掌兵科都给事蒙公墓志铭》)。
蒙圣功隐居衡阳南乡二十多年,与王夫之往来密切,结为患难知音。王夫之有多首冠“蒙圣功”之名的诗词,在其殁后又两次赋诗以悼,《重挽圣功》诗中有“萧条斗岭山,遗孤未成童”句,并让哲嗣蒙之鸿寄籍衡山随其就读。
蒙圣功不仅具有军事指挥才干,而且能诗善文,著有诗集《漆园放言》《芦草龙璧吟》《欸乃声》、文集《三湘从事录》,可谓文武全才。“诗雄浑不事雕琢,得钱、刘风旨”,王夫之“雅推重之”。《三湘从事录》凡三万四千余言,叙述明朝灭亡后(1645-1649),其随何腾蛟、章旷在湘抗清经历。尤其是衡州作为正面主战场,兵匪连结为祸,乱世之人不如狗,各种败象和惨状的描述,读来令人唏嘘不已,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它在南明诸多史籍中独标一帜,王夫之评介“文笔畅达,善尽事理”。从王序中“余与圣功屡不死,而今日犹然言之”句推知,这是蒙圣功隐居斗岭期间所作。书成后曾“沉湮垂二百余载,将就散失”,后经清末金永森访求,“乃圣功后裔甘云峰所藏者”,于是“慨然捐赀刊行,表彰节义,即以磨厉顽愚,不仅寻常文字因缘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