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回 第1节 监军战死沙场 船山衡州降生 引子:王船山家族的起源。 在百家姓中,中华王氏的起源大概是在公元前3200年的王倪,公元前2000年的王亥兄弟。以后繁衍华夏,乃至海外。其中一支于扬州高邮打渔村,始祖王仲一,随洪武皇帝朱元璋征讨,其子王成因在朱棣“靖难之师”中有功,被升为衡阳指挥检事。迁居衡阳,谓称王氏家族武功显世。到王震时则精于文教。后王惟敬,娶范,冯育朝聘,延聘,家聘三子。王朝聘1570到1647年,字修侯,号武夷先生。师从王守仁。有三子,王介之,王参之,王夫之。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是整个清代王氏家族最杰出的代表。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王船山其人其志其气节大于天。 无论天晴下雨, 总是撑着一把黑伞的王船山毕生不入清廷为官。 一生未蓄长辫的王船山,三十三岁隐居山林。 所著文章收录《四库全书》 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明军大败.潘宗颜监军腹背受敌,战死沙场,消息传到京师,祭葬的队伍络绎不绝. 衡州府的王朝聘知道潘宗颜的死讯泪如泉涌.曾经的结拜兄弟箭由背入,死在满人之手,王朝聘一拳击于桌沿,将桌子击的粉碎. 王朝聘系明朝工部侍郎王诏的后人.因家道中落,旧日的深院高墙早已不在.那是1619年九月初一的一个午后,随着一声啼哭,王朝聘的第三个孩子降生于人世.这个人就是王船山,以后号一壶道人的思想家. 同在1619年,朱由检时年八岁.一日在宫中的花园里追逐.正逢皇帝举行法事,一位老和尚望着朱由检直笑,朱由检疑惑的问:“老师父,你为何看着我只笑,却不说话呢?” “哈哈,你定是以后的皇上啊.”老和尚摸了摸朱由检的头,说:“你头上的脑骨凸出,代表将有一位辅佐你的高才出现,那人应在南方,” 第1回 第5节 桂王府传王船山 朱常瀛话外有音 衡州桂王府。 朱常瀛,他是明神宗的第七个孩子。被封为衡州的藩王。记得来衡州府的当日,正是立秋过后两个交节的当口。民间有云:白露秋分渐渐凉。可以说已是秋分了。 “王爷,想事啊?”这说话的是朱由榔的生母马氏。也是朱常瀛的正室。她生得眉清目秀,虽不能说风华绝代,但也是娇俏可人。朱常瀛长叹一声道:“我们举家来衡一年有余了吧。” “是啊。”马氏应答着。朱常瀛道:“前不多久,那朱明镇的新学馆开讲授课了。”马氏言:“听说只有三个学子哩。”朱常瀛瞪了马氏一眼,说:“你不懂,那三个人可是衡州府孩童里有名的人,我想让朱由榔和他们去修学。” 路途不远,桂王府在王衙坪,那王船山住的还是王衙坪。王朝聘见桂王府差人来唤王船山去见桂端王朱常瀛。心里是七上八下。也不知是何事要见王船山。只说:“你去要遵礼法,见了王爷还是要跪拜的。”王船山道:“我不怕的,王爷也是人,又不是老虎,难到他还吃了我不成。” 王朝聘语噎:“你......唉......” 一挥手,示意他去。 进得桂王府,见马氏在门前恭迎,小小孩童哪管王爷不王爷的。赐座给王船山,朱常瀛问道:“闻听你四岁入学,七岁读完《十三经》书,又有考秀才的想法,我有一件事要你帮我的。”王船山说:“有何事,你,不,是王爷你直说就是了。” “好,难得你小小孩童如此豪爽,我要你和我的孩子朱由榔一起读书。” 第9回 第1节 引述湘西草堂 回归天地无双 坐落于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弯的湘西草堂, 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有茅屋三间,左为住房,右为书房。 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旁有古枫,其干粗大而弯曲,形若骏马昂首跃前,王船山生前称之为“枫马”。还有一株古藤,铁骨盘旋,蜿蜒上升,俗称“藤龙”。据说是王船山亲手栽的。 至乾隆六十年(1795),由王夫之的曾孙王其旋设法收回,并加修茸。 嘉庆全天酉(1813)、乙亥(1815)间改作祠堂,门额题“船山祠”。 咸丰辛酉(1861),祀田收回,祠产复完。自此,湘西草堂得以保存。 这就是保存至今的湘西草堂。 上回说到王船山老年得唐琴独幽,这琴结是在他年少就有的。说起那落榜书生空有满腹经纶却不为朝廷所用。这是因为官场腐败,科考场上亦腐败。 其实早在明万历年间。汤显祖、邱兆麟等有诗述怀揭露科考腐败的事。 第2回 第1节 戒尺打向王船山 哪个还敢偷钱 回顾。 皇太极,天聪年,沈阳故宫。自此,后金在今东北已成气候。与蒙古,朝鲜安抚,和亲。 高迎祥,农民军起义首领。张献忠,李自成皆是其部下。高迎祥部有八闯将。 此外,各地起义不绝,不尽。 朱常瀛闻听皇太极沈阳登位,各地民变不绝不止。这位封为衡州藩王的王爷深感郁闷。如果说王船山成了朱由榔的伴读,偶听见朱常瀛提及后金,也就是女真在东北的事,有很好的良策?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王船山回家晚了些,家父王朝聘的戒尺早已在等着他。 “跪下,去哪了?” 王朝聘的话在王氏一族很有份量。尤其在王船山的身上.一一验证. "没去哪啊,只是和小王爷伴读,晚了些回来." 王船山好像很受委屈.王朝聘道:"还强嘴了,是和管嗣裘玩得找不回回家的路了吧." 这是事实,王船山从桂王府出来,与管嗣裘见面,也就是想去孔子庙前吃那糖油粑粑。 管嗣裘言:“今日这晚才出来,还不知有没有糖油粑粑卖。” 王船山笑:“你就知道吃啊。” 管嗣裘言:“今日桂王府里来了很多生面孔的人。” 王船山言:“也许是京里来的人吧。” 管嗣裘言:“听朱夫子说,北边的女真人在沈阳建都了。” 王船山不感到惊讶:“是的,先前我打桂王府出来就听见王爷和一帮人在说些关于女真人建都的事。众人说这是奇耻大辱。” 第2回 第4节 花药寺山人邀住 王船山井前沉思 张同敞道:“莫非你与宗鲁学政同姓,是其亲人?” 山人笑出:“不是的,我只不过当日与其有过一面之缘的。” 这时,一年龄与王船山的年龄不相上下的小沙弥跑上山来,道:“我家师父叫我来唤众位去寺中小坐。” 王延聘说:“这花药寺有口深井,名唤春溪井。数十道溪流纵横交错,最后一道的入口,流经井底。传说中有龙抬头的奇观。” 小沙弥道:“我家师父就是请各位贤达人士去看这奇观的。” 王船山大惊:“啊,难道黄龙和白龙同时出现了?” 张同敞疑惑,道:“白龙和黄龙?” 王延聘如数家珍,道:“传说中花药寺的前身是土地公祠。也不知何年何月,东海龙王行南岳朝圣。有一条黄龙和白龙相行相随,行经衡州府地界,见衡州久旱不雨,即刻命黄龙白龙普降甘霖,并令其留下。” 张同敞道:“如是真的,我当去看看。” 小沙弥在前,进花药寺去,百花齐放,草木清气弥漫开来。小沙弥的师父,领张同敞一行人,绕穿小径。果见一白龙从水中探出头来,张牙舞爪。王船山甚觉有趣,上前去,王延聘道:“夫之快来,只可远观不可近看。” 张同敞道:“真乃奇观啊。如若有东西记录下来,后人也好观看的。”王船山笑:“如有工具照摄下来就好了。” 小沙弥的师父道:“这奇观从宋景佑年到如今还是头一次出现的。” 张同敞亦笑:“我的确来的是时候。” 先前那巧遇的山人说:“这样好的地方,不如留下几日。” 张同敞言道:“我决意多留几日。” 王参之回王衙坪告之家父:“夫之小弟巧遇叔延聘,几人与同中书舍人张大人同住花药寺几日。” 第4回 第1节 归县学船山好问 随叔父学诗填词 衡州此地在西汉建酃县,这在前几回说过,这里不再多提。但西汉后在酃县外建承阳县,这承阳县可说是衡州府真正的人口居住群。又说还有钟武县。到西汉末年钟武县和承阳县皆为侯国,在此不一一说来。 仅说这酃县之地,有座湖东寺。后改名为湖东书院,正是明末衡阳的县学。明朝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载:湖东寺者,在把膝岭东南三里平畴中......” 如此云云,湖东寺有些名气。再说把膝岭有把膝庵,可见明末的衡州府在中华版图上已经是一个集文化,佛教,政治,军事,经济为一体的中心城市。 王船山来县学修学,自然要见李知府的。 王延聘,王家聘,是王船山的叔父,也在同行之中。 王延聘说的不详,其实王延聘和王家聘全是王朝聘的弟弟。 王延聘和王家聘身居何职?用如今话说就是人大秘书长和副秘书长。 衡州府衙,李知府听闻王船山很多事情:“这次来县学,就是为四年后能考取秀才铺垫的。”知府夫人言:“你说的王船山,有人说他是过目不忘呢?”李知府说:“是啊,是啊,他还是桂端王那由榔孩子的伴读。” “爹。” 这声音清脆,只见这小女,玲珑娇俏,一袭碧罗长裙,发盘如云峰。眼睛巧射,顾盼生辉。 夫人言:“你看婉婷小女,出落的水灵灵的。” 婉婷娇道:“娘,你看你,又损我。” 李知府笑道:“等下有贵客来,你总好奇,就在屏风后看吧。” 婉婷道:“是王夫之吗?” 夫人言:“正是。” 知府夫人第一次见王船山,想:这王船山果然仪表非凡。见他天庭饱满,鼻梁立挺。眼睛里光芒闪射。知府夫人道:“想必你就是王夫之吧。”王船山道:“我正是。” 李知府问起王延聘:“你家大哥还好吧。” 王延聘道:“还好,还好,家兄结庐授学,常言两个得意弟子,一位是管嗣裘,一位是文之勇。” 王船山道:“这两人不可多得,嗣裘能文能武,之勇文笔非凡。” 在屏风后的婉婷见到王船山,心想:这人个头比自己略矮,可能比自己小吧。 第1回 第2节 船山巧对答题 群游石鼓江山 董其昌和米万钟一行人徒步经过王衙坪,董其昌用手指了指道:“这就是王詔的府第。”米万钟大为不解的问:“那这里为何如此之冷清。”董其昌言:“可能是多年以来此地无人出王詔左右。自然就冷落了。” 董其昌等人欲访朱明镇,来到石鼓山下,米万钟言:“朱夫子人呢?" 这时一群孩子的竹马游戏让董其昌等人颇为动容。 骑竹马, 过长江, 收复大明好河山; 行关外, 战沙场, 灭了金人归故乡。 王船山的这些唱词让这些书画人杰脸红。董其昌长叹:”老夫年迈,不然我也会上战场的。”米万钟唤来王介之,道:“你知道朱明镇夫子吗?” 王介之答:“你说我那朱夫子啊。他正生着病,去抓药去了。”董其昌笑言:“我听了你们这些唱词,是谁作的呢?”王介之答:“是我那父亲大人作的。因为潘宗颜监军箭由背入,战死沙场,家父愤然在纸上题下这不是唱词的唱词。现在衡州府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米万钟对董其昌言:“看来我大明江山匡复有望了。” 小小孩童,最爱热闹,一听香光居士这四个子,王船山凑上前来,言:“请问先生们是不是从京城来哩。”董其昌不解,问:“小小孩童,哪知我来处?”王船山答:“老老先生,偏晓你行踪。”说完跳起来,拔下董其昌一根胡须。痛得董其昌“唉哟”直喊。米万钟大怒:“孩童无理。”王船山高答:“老子有情。” 第5回 第1节 绘丹青笔走龙蛇 三兄弟情比金坚 红|袖|言|情|小|说 王船山的长兄: 王船山长兄王介之,{1606----1686}字石子,一字石崖,王介之所著《‘春秋四传’质》被《四库全书》收入。张献忠兵进衡阳,王介之同母幽居衡阳县长乐乡大云山麓,筑泥堂毕生授徒解惑。还有一说,王介之随朱由榔的南明王朝行进广西,后返。 前几回提到王船山两位叔父,王延聘和王家聘,此两人皆为衡州府里文学参事。王介之大王船山12虚岁。其实在王船山十岁这年,王介之之画已是炉火纯青。花鸟入图,自然成趣。 一日兴致突来,衡州府衙李大人居所,王介之平铺长卷,龙蛇笔走,花草虫鱼,亭阁楼台,人物行态,恰到好处。 此日王介之来是与王参之来看王船山的。寻县学不遇,王参之道:“小弟恐怕在知府大人的府上吧。” 不请自来,王介之,王参之却遇李知府破格优待。 王船山道:“两位哥哥,你们来了啊,家里还很好吧。” 王介之儒裳青帽,气宇轩昂,待人接物,有理有节,见王介之道:“小弟,我行此次来是想告诉你,离家不远的小岛上,那书院将为县学的另一学馆,知府大人,这些日子,有劳你教悔我幼弟了。” 李知府道:“衡州府王衙坪的王介之书生意气,今日再见果然与旧日不同。” 王船山道:“大哥,你说那岛是不是东洲岛,那书院是不是东洲书院?” 王介之道:“是的。那东洲岛上,清静,安宁,是读书佳处。” 李知府道:“本来我想再多几日后告诉夫之。东洲书院成为衡阳县学的分馆,是考虑到衡州各地学子为赶路求学不便,设立的。” 知府那唤为小婷的适时出:“介之大哥,闻得你画笔不凡,今日想得一见。” 李知府道:“这是我家小女,好些棋琴书画,想望介之你赐画了。” 王船山道:“大哥,你就画画吧。” 自此有了王介之平铺长卷,信手画来的场景。 知府之女小婷道:“此画中花鸟的神气不足。” 王介之道:“看来小姐很通画中之法。” 第6回 第1节 吴道行拜会朱常瀛 王船山三进桂王府 桂王府本是王诏的府第。 经过朱常瀛的数次翻修,这桂王府已经恢复了当年的模样。历史上说桂王府位于今衡阳人民路东端。我看也可能就在今衡阳金果路。当年的王衙坪间就有桂王府?有待查考。 衡阳王衙坪的位置是从回雁峰下到现在的先锋路口,当年就是这个样子。 吴道行遍览东洲,只是来的不是时候,如春来。定是桃花满枝,美不胜收。吴道行行船过江,立于船头:“衡州府八百年后将是繁华一片。” 王船山笑道:“夫子有此眼力,我佩服。” 小红莺三姐道:“我要是能在这东洲书院听讲就好了。” 吴道行道:“一定会的。” 朱常瀛的桂王府里。今日有个叫吴道行的人要来。吴道行在京里并不出名。但在湖湘就很有声望了。话要从张居正禁废长沙惜阴书院说起。张居正【1525---1582】万历首辅,官为宰相。张同敞为张居正的曾孙。也就是在花药山题下“岳屏秋碧”的人。 惜阴书院在长沙南城门外灵官渡。旧为陶侃公祠。陶侃是江西人,为东晋的开国元勋。公元313年入湘,官为八州都督。封为长沙郡公。明万历六年【1527】朝廷诏毁惜阴书院,后重立。吴道行出任惜阴书院山长, 吴道行,字见可,系北伐功臣吴猎之后。其实吴道行以长沙知府名义拜会朱常瀛的。 进前厅去,吴道行跪叩道:“长沙知府吴道行叩见王爷。”朱常瀛道:“免礼。” 就在相互寒喧时,从桂王府家后院墙上纵身跳下三个人来。提刀便剁桂王府的人。冲上前厅,朱常瀛道:“哪来的强寇,闯进桂王府来?”为首的提刀人道:“我今日杀的就是你这狗王爷。” 吴道行道:“放肆。” 三个人齐涌上来。还好桂王府中有几个宫里带出的高手。一对一的拼杀起来。李知府道:“你们三个人可是昨夜闯进我家想救刘老爷的三位?” 第6回 第2节 李永贞殿上说事 朱常瀛堂下问人 明朝崇祯皇帝生性多疑。从毛文龙,袁崇焕之死可以看出,他既想收复关外失地,还想朱氏江山不受外姓人干扰。功高震主的袁崇焕在没有接到其圣旨的情况下,袁崇焕斩掉了毛文龙。袁崇焕的下场就是在京城西市口被斩后,把袁崇焕的肉一片一片切下来,分给百姓,当成了盘中的菜肴。 久居深宫的崇祯皇帝因疑心错杀武将。反复重用阉党。李永贞就是其中一个。李永贞出生卒月不详。李永贞为何在历史上留名,这还要从李永贞派密探向流放凤阳的魏忠贤说起。崇祯皇帝接臣子奏本。言称魏忠贤并帝,蔑后等等罪状。 可恨魏忠贤在流放路上依然带领家眷奴仆,这在崇祯眼里是不能容忍的。李永贞在得知皇上要亲审魏忠贤时派出的人行凤阳之地,意要魏忠贤快逃之。 李永贞,一个太监,如何能得到这样机密的信息?这就是东厂和西厂的特点。东厂的设置要从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说起。那东厂的人主要职责是?其主要职责是:刺探民臣谋逆妖言,大奸大恶之事。”是一个纯粹的特务机构。西厂呢?西厂在设置之初不过是东厂的分支。这要从明宪宗说起。如果在锦衣卫的基础上加设,用的是锦衣卫的人那也无话可说,可偏偏宪宗用了汪直这个大太监来管理西厂,到刘瑾时,西厂成了宦官的天下。完全可以和锦衣卫抗衡。 刘瑾虽然东窗事发,被伏法,废了西厂,但西厂的模式保留了下来。 官宦勾结使明末朝野混乱。崇祯皇帝处心积虑对付皇太极的同时,还要对付陕西的李自成。宦官们在这时有了可乘之机。欲凌驾皇上之上,崇祯却浑然不知。 李永贞这次在御书房面见皇上说的就是朱常瀛在衡州府滥用职权,抓捕李永贞那远亲刘老爷的事。好在朱由检没有天启皇帝那样糊涂:“在没查明事实真相前,不能说谁有罪,谁无罪。” 衡州府朱常瀛自然不会放过刘老爷。 李知府在堂上审问刘老爷。吴道行同在旁听审。 李知府道:“堂下刘姓人氏报上名来。” 刘老爷道:“草民刘不贤。” 李知府道:“好个刘不贤,你看中了小红莺家的娘亲,色胆包天,欲抢来为妾。她不从,你就抢去小红莺的三姐,你那半大的孩子和你一样人渣败类,欲强行同小红莺家三姐合欢,人证,物证全在,你还有话要说没?” 刘不贤道:“草民无话可说,但我要见皇上。” 李知府道:“你这刁民,还想见皇上,皇上也保不了你。” 朱常瀛堂下说:“刘不贤,你不知其罪,还密谋暗杀本王爷,是何居心?” 刘不贤道:“想当年,朝廷锦宁一战,我还捐献银两与边关。我要找到皇上讨回公道。” 第9回 第3节 牵来前缘一串 人生反复无常 红|袖|言|情|小|说 万圣宫的存在或者说万圣宫名字在朱常瀛深思熟虑后向王朝聘道出后,王朝聘意味深长的说:“万历四十一年,他从广州至衡州府,居灵湖万圣寺。”这个他不是别人,正是德清大师。德清大师?何许人也?是明末四大师之一。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年十二,投南京报恩寺出家,住持西林命法孙俊公教他读「法华经」,四月即能背诵。西林见他聪颖,为延师教读「四书」、「易经」及古文诗赋。因此他在童年即能写诗作文。 先有灵湖万圣寺,再有东洲万圣宫。依葫芦画瓢,这万圣宫的名讳就这样定了下来。当然期间朱常瀛还不忘“作秀”,那就是邀请当时衡州府有名的乡绅望族来“探讨”。 席间,唇枪舌战中。王船山依稀中知晓了“佛”,但他当时绝不知道朱常瀛利用了佛。前面说过朱常瀛建万圣宫无非就是两点。一:建立所谓的功绩;二:用尊崇佛来挽救大明岌岌可危的败局。王朝聘之所以和朱常瀛如此接近,他更是想把家族的名望光复。席间,王朝聘不发一言了,因为他知道这就是内定。王朝聘在参加这次会议前。拍了拍王船山的肩膀:“你以后可能真会上疆场的。” 王船山当时更不解父亲话的意思。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许这话是对的。王朝聘为何欣然认定万圣宫,这得从王朝聘和德清大师的渊源说起。什么叫相见恨晚,什么叫超乎寻常。传说他十岁就想过出家的事。这点与王船山年少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一样的。 年十二,投南京报恩寺出家,这就是以后的德清大师。 居万圣寺的德清大师一日外出正逢王朝聘,此时王船山还未出世。两人相互交谈,真是相见恨晚。 “这个。”王船山笑了,说:“那我问我家父后再说吧。” 王朝聘从王船山的口中得知桂端王有这个想法,道:“伴君如伴虎啊。”王船山道:“那家父的意思是要我别去?”王朝聘言:“不全是的。”王船山言:“那是?”王朝聘道:“这样吧,你去桂王府伴读,历来哪有王爷的孩子去学馆读书的道理。”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