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故里怀先辈,夫子精神传薪火
时间:2012-05-27 10:22来源: 作者:东山/衡阳 点击:
次
这篇文章是看了朋友的照片之后,根据自己2008年参观故居时的记忆而写。图片是由**提供,在这里表示感谢!作于 2010年5月26日
今日,学弟学妹们去了船山故居参观。船山故居,在两年之前早已去过,这次本欲一同再次前往,可惜身不由己,因为一些事情不能同去,留下一丝遗憾。
王船山,本名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因其在衡阳县石船山下著书,故称船山先生,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有东方的黑格尔之称。船上故居又名湘西草堂,位于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石船山附近。进入故居范围,我们可以看到几间瓦房独立于其间,有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让人肃然起敬。在草堂门口,有一幅门联曰:“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这副门联,很自然、通俗的表达了船山先生当时隐世以著书立说的愿望与志向。推门而入,可以看到一幅船山先生的画像。先生面容清瘦,在清瘦之中透着一股睿智,让人一看便心生敬畏。在画像的两旁,有一幅船山现在自撰的对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这一副堂联表明了他凛然大义的崇高气节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吟罢之后,浩然之气丛生。在故居,还可以看到船山先生曾经用过的一些物品,听别人说,书房里那张书案,是先生曾经用过的原物。如此简单的桌椅,夫子曾经端坐于前,著书立说,将他的思想付诸于笔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692年即康熙三十一年春正月初二日,一代思想宗师王夫子,走完了他穷困潦倒而又伟大的一生,安息于大罗山下。
随后,大家又去了大罗山参观夫子墓。夫子墓的墓上刻有湘学名家王湘绮先生的撰联:“前朝干净土,高节大罗山”。这副对联,一语双关,虽只有十字,却高度概括了船山先生的崇高气节。墓碑上刻有船山先生生前自撰的墓志铭,曰:“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所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自已一生在政治上要像西晋的刘琨一样,尽力挽救国家的危亡,而命运却让自已壮志难酬;在学业上,则要坚持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并发扬光大之,成自已的一家之言。这段话是船山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在他的一生当中,共著书一百多种,四百多卷,达八百多万字。其中哲学著作主要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诗广传》、《张子正蒙注》、《思问录》、《读四书大全说》、《黄书》、《老子衍》、《庄子通》、《读通鉴论》等。同治初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重新汇刊《船山遗书》,使其著作流传于世。
最后,大家面对夫子墓三鞠躬,这三鞠躬,不仅表达了大家内心对船山先生的无限敬意,也是在心里诉说:船山精神,薪火相传。
(责任编辑:百合)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