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衡阳县大安乡上乔小学,每天都有一辆轮椅频频出入于五年级教室,坐在轮椅上的是上乔小学语文教师吴永良,推轮椅的是他的妻子秀文。
从1989年到现在,整整24个春秋,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梦,高位截瘫的吴永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直坚守在山区小学教师的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谱写了教书育人的人生传奇,被人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我要在轮椅上继续教学生” 在上乔小学,这是一个常见镜头:妻子把吴永良抱上轮椅,推进教室,再把他从轮椅上抱下来,安顿在讲台边窗户下他的固定座位上。吴永良打开头天晚上备好的课,把几张小纸条交给他的学生小助教,这是他设计好的板书,学生助教帮他将板书抄上黑板。吴永良就是用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上课的。 吴永良17岁成为教师,21岁被诊断患上了“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医生告诉他,这种怪病查不出病因,也没有特效药,随着病情的发展,他肯定会瘫痪。命运是如此的残忍和不公。但是,内心坚强的吴永良没有丝毫泄气、悲观和消沉,更没有放弃。他把张海迪的事迹抄满了几大笔记本,选择了坚强,与命运抗争。 他用行动向学生传递坚强的信念。 那年新学期开学,班上一个叫文文的学生没来,放学后,他匆匆赶往学生家里。走了七八里山路,在一个山坡下,他双腿一软,滚到了坡下水沟里,额头擦破了,血流满面,他挣扎着,折腾了好半天,才艰难地爬起来。当他一瘸一拐地走到学生家里,学生家长感动了。他对学生及其家长说,生活中有困难,要靠坚强来克服。 吴永良开始一边治疗,一边上课。他把输液瓶吊在黑板上,把装着汤药的保温杯带到教室。山区小学教师少,任务重,他每天都有四五节课。课堂上,他常常痛得两腿发抖,不得不撑着讲台,扶着黑板,一节课换一条毛巾。双腿肌肉萎缩得厉害,不由自主的摔跤成了家常便饭,教室里、操场上,甚至厕所里,时不时听得他“扑通”摔倒的声音,经常摔得皮青脸肿,头破血流。他的坚强对学生是最好的教育,学生们从可敬的吴老师那里学到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1989年10月16日黄昏,上完一天的课,吴永良已经疲惫不堪,但想着班上有几个学生要参加区里的语数联赛,还等着他去辅导。他打消了躺下歇息的念头,再一次走进教室,扶着墙颤巍巍地走上讲台。讲着讲着,他突然感觉脚发抖,手发颤,怎么也支撑不住身子,轰然一下重重地摔倒在地上,鼻梁擦破了,还磕掉了两颗门牙。面对哭着围上来的孩子和听到动静赶过来的同事,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人搬来一把藤椅,漱了漱口,擦干净血迹,坐在藤椅上继续辅导学生。 从那天起,吴永良再也站不起来了。领导、同事劝他病退,吴永良却显得异常坚定,他说:“我的腿残疾了,但我还有健康的大脑,我的眼睛还好,我的嘴还能讲,我的手还能写,我可以坐在轮椅上继续工作。” 吴永良开始了与轮椅为伴的教学生涯。他的生活世界完全改变了,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更坚强了。他说:“命途多舛,也许就是要把我的人生造就得更加丰富,更加完美。”有人说,病人是一个包袱,吴永良不仅没成为包袱,他还以他的坚强向社会传递信心和力量。 他用坚强支撑鲜活的教育梦。 吴永良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很辽阔,我一定会实现一个梦。 吴永良说的这个梦,就是他毕生追求的教育梦。轮椅教学让他必须面对很多困难。比如板书,站不起来,上不了黑板,板书问题怎么解决?他耐心地培养了一批学生助教,让学生们延长他的手臂;肌肉萎缩,不耐久坐,他就躺在床上改作业——把枕头垫高,半躺着。 肌肉萎缩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身体。冬天,膝盖以下冷得钻心地痛;夏天,轮椅垫子不透气,又易生疮。坐久了,还生出了一些别的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坐,也成了一件难事。但是,为了不影响学生,他仍然坚持笔挺地坐着,只是坐的时候,他把重心倾斜一点,也就是半趴在轮椅上。吴永良用坚强的毅力战胜了一切困难。乡中心校校长说:“说来难以相信,吴老师得这样的病,但这么多年来,他没请过一天假。” 直到现在,他无力建房,无力买房。他与2002年看到他的报道后与他结婚的秀文,住在教室边一间简陋的房子,全部家当,就是一张简易的木板床,一台十四寸的老式电视机和一张办公桌。但他每天很快乐,他说,只要我跟我的学生在一起,我做梦都是香的。 他的课堂飞扬着创新的火花 对吴永良来说,他的生命在课堂。因此,课堂的创新梦总是在他的心里升腾。 但身躯残缺的他,怎么在轮椅上教好学,实现他的教学创新,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他冥思苦想破解之法,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成绩优秀的学生组织起来,轮流当他的助教。这就是独特的“吴氏教学法”。 为此,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汗水和努力。他要备三次课:第一次是写详细的教案,第二次是在教材上进行认真批注,第三次则是把需要板书的重点写成一张张小纸条。 “吴氏教学法”不仅解决了板书问题,让他对上好课充满了信心,而且那些小助教因为随时要作板书,听课更专心,写字也进步更快,学习成绩更好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更多的孩子产生了教育效果。 现在,走进吴永良的课堂,总能感受到他洋溢着的教学激情,总能发现他飞扬着的创新火花。 他的课堂大家称为“三味课堂”,充满了趣味、文化味和活动味。 在学生的眼里,吴永良的课总是那么生动、有趣,许多课因为妙趣横生而让他们久久难忘。学“碧”字,他叫学生记住“王大娘,白大娘,并排坐在石头上。” 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浓浓的“文化味”。讲百花园中的名联时,他联系到乾隆下江南,说起“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的对联故事。对于名言警句,他更是信手拈来。 吴永良虽然因为身体的缘故不能走动,但他的课堂却充满了互动。阅读教学中的朗诵,他总是“玩出”许多花样。学生上课疲乏了,他玩起了贴鼻子游戏。凡是适合的课文,他总是尽量要学生演课本剧。 作文教学、古诗教学,吴永良也都总结出了自己的“道道”。以作文教学为例,凡是难写的作文,他必定亲自下水示范,每学期至少10篇。从教以来,他写作的下水文在800篇以上。他的字写得非常漂亮,无论正楷、行书还是隶书,无论钢笔、毛笔还是粉笔。他利用自己这一特长,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刻成钢板印出来,然后装订成册发给学生。 吴永良的“三味课堂”在当地产生了影响。一次,洪市联合学区在上乔小学开教学现场会,他上了一节状物作文课《可爱的木刻狮子》。前来听课的教师在教室里站得满满的,窗户上都坐满了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吴永良自幼贫寒,能弥补物质生活不足的是他精神生活的富有:他常从乡邻家里借来各种各样的书来读,学生戏称他为“书虫”。靠着这份执着,他得以遍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刚当教师时,山区没有通电,吴永良便在煤油灯的陪伴下,自学完高中全部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专著。其中,他把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就认真读了十几遍,同事笑称他为“活词典”。 他不仅勤于学习,还善于学习。最初,他教一年级语文课,不懂拼音,就买来汉语拼音方案,并且特意买了一部录音机,一字一句地学。现在,他的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他教音乐,不识乐谱,就把《东方红》作为样本,以词学谱,摸索规律。现在,他成了拼音和曲谱方面的行家里手。 吴永良尤其精于总结,笔耕不辍。他长期订阅多种专业报刊,撰写的2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还有十余篇童话、散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他还写过10多首格律诗词,创作过70多幅对联。 同事对他的学识,非常佩服,问他有何妙法?他指着床头那一叠叠的读书笔记和一本本密密麻麻批注的教材说:“这些就是我的妙法!用心教书,行的是正道,坚持读书,走的是远道。要行得正走得远,就要坚持无止境的学习!” 对于每学期的新教材,吴永良总是先通读几遍,把全部练习题认真做一遍。教研室在全县推介他的这种做法,赞叹道:“对教师而言,这是最管用的阅读,也是最有效的教研!” 就是凭着这样的激情、这样的创新,吴永良所教的班级学风正,成绩好,每次检测、竞赛都名列前茅。家长们都很乐意把孩子交给他。 “我没有孩子,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吴永良残疾后,一直担任班主任。近些年来,他一直关注和研究农村孩子的思想实际。他作过一个调查,孩子的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占80%,有一方在外务工的占10%,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亲情缺乏,人格最容易残缺。吴永良认为,做班主任,就要全身心地提升学生的梦想,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他在班会上给学生分析为什么他们的父母要去外打工?他把这个问题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联系起来。他给学生讲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道理,他让学生知道,他们的父母外出打拼是为了“富起来”,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让学生懂得,改革开放的中国是最可爱的中国。 有一次,吴永良在班上主持召开了“家乡的变化”讨论会,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谈到,家乡的山变了,每到植树节,村民们都要栽很多树;家乡的水变了,自来水通到了每家每户;家乡的路变了,昔日狭窄弯曲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笔直的水泥路;家乡的房子变了,一栋栋高大的楼房拔地而起。吴永良说,家乡的变化也与你们父母外去打工密切相关。 在接下来的班会上,吴永良告诉学生,每个孩子都要有梦想。他要大家都谈自己的梦想。班会上,大家都谈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说想当作家,有的说想当博士,有的说要当园艺师,有的说想当老师。大家的梦想都五彩缤纷,学生问吴永良,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吴永良回答:我现在真想踢一场足球。有一个学生说,自己长大了想当医生,发明一种药,把吴老师的病治好,让吴老师能踢足球,也能做很多事。 为了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不失时机地抓住各种教育的契机进行引导。 春天,吴永良让老伴用轮椅推着他来到学校旁的竹林。他在这里召集学生,给学生讲竹笋的梦想。讲一根根竹笋争先恐后地从地里探出头来,像宝塔一样好看极了,然后竹笋长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竹笋有梦想,有顽强的生命力。人也应该有顽强的生命力,有向上成长的愿望。他给学生讲霍金,讲保尔·柯察金,讲张海迪,讲自己的心路历程。他告诉学生,残疾人尚能有梦,何况四肢健全的人呢? 学生吴敬有一次在家里把一枚硬币放在水里,拿出来,再把它放到啤酒瓶口上,然后用双手捂住上方。硬币不停地动,像跳舞一样。为什么硬币会跳舞,又为什么非要先放到水里才能跳舞?第二天,他问吴永良。吴永良充分肯定了吴劲松肯动脑筋、爱思考探究的行为。他要吴劲松先自己找资料弄清楚,如果还不懂,再来和他一起探讨。后来,吴劲松弄清楚了这个问题。吴永良对他说,你的梦想是当科学家,科学家就是要多追问,多做实验。 吴天是班上的“吹牛大王”,大家最爱听他吹牛了,吴天马吹牛为啥会受大家欢迎呢?是因为他吹牛吹得有枝有叶,有声有色。吴永良充分肯定了吴天马有想象力,又善于表达,认为他想当老师这个梦想很好,也有一定的潜质。但当老师必须博览群书,首先要把文化知识学好,把基础打扎实。吴永良引导他多读课外书,特别是多读中国古典名著。引导他多写,把平时的心得体会观察思考都记下来,引导他讲话必须朝着精确务实的方向努力。 吴永良认为,激活和提升学生的梦想,必须要让学生有顺利的成长环境,要善于解决和破解学生的困难。这需要教师付出全部的爱心。“我没有孩子,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每天清早,吴永良坐着轮椅到教室门口迎接学生;放学后,他又坐着轮椅到校门口目送学生回家。平时要是哪个学生因病没来上学,他便及时打电话到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学生小凡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在一场车祸中,他的头部严重受伤,昏迷一个多月,伤愈出院后,吴永良耐心地为他补习功课,帮他检查作业,使他的成绩大幅度上升。学生小邓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精神失常,有几年的大年三十,寄居在叔叔家的小邓都会收到吴老师寄来的新衣服和压岁钱。 吴永良本来工资不高,且大部分都要支付药费。但近十年来,他资助了40余名家庭贫苦的学生上学。吴永良说:“从引导孩子们有梦想,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靠什么实现?只能靠爱心。我把全部的爱心都倾注给了孩子们,我很欣慰。”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