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经济英才杂志》特稿报道欧阳君山先生,图一、三为先生正在讲课和签名,图二为主持人 君山及其注目礼思想,值得整个主流社会注目致礼,因为这样的“非主流”思想和“非主流”思想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严重短缺的!
——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 韩方明博士
或许因为我行文气概高昂,注目礼体系宏大,也可能因为我来自湖南,至少有两位知名文化人将我和毛润之先生相提过,但都是剧烈否定,一位甚至声称:君山,你如果再做毛润之,我先灭了你。一位当时在场的朋友前不久向我提起这一点,我连忙表示:这太高抬了,极不合适,我都忘记了。时势造英雄,毛润之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尽管我与润之先生有相同之处,但相异之处丝毫也不亚于相同之处。然后我发过去一篇文章,里面有我提出的判断一个人学问上是否成熟实际上也是一个人是否高人的七条标准:
1.看他是不是有穷根究底的锐气;
2.看他是不是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3.看他是不是有为而不争的淡定;
4.看他是不是有温暖别人的情怀;
5.看他是不是有启发他人的柔情;
6.看他是不是有百折不烦的耐心;
7.看他是不是有心平气和的从容。
我同时抛出的问题是:毛润之是这样的人吗?朋友有些哑然。事实上,润之先生早年和中年还真符合这七条标准中的大多数,但到晚年后,主要原因应该在于权力过于集中,的确慢慢偏离这七条标准,表现出明显的激进,正对应于邓小平曾提到的“1957年以后错误越来越多了”。
但毫不隐瞒,我欣赏润之先生的豪气,不仅喜欢不时朗诵他的豪放词,而且也不时拿他的名言警句来励志,润之先生或许要算史上将豪气挥洒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人。有朋友曾问及我为什么对注目礼理信心满怀并毫不动摇,我回答:极其简单,三个字:“不信邪!”这三个字也是润之先生多次引用的俗语,我自己还发明过一句近似的:纵你千千冰结,奈我万丈豪情!
多年以来一直在用豪情融化坚冰,感动过一些人,感化过一些人。韩方明博士是最早发现注目礼理论的伯乐之一,前不久他开玩笑说:君山,这么多年你苦口婆心地启蒙,就是石头也该有所反应了,但一部分主流学人装聋作哑,要不你自己活学活用注目礼,也弄个排行榜,把他们的大名昭著天下?我呵呵一笑,虽是戏言,确有实情!但面对人心的顽劣,又加之自己一直宣讲注目礼,我还是倾向于以公义感召,轻易不对人注目非礼,更何况我的行文表达确实存在不够直白、跳跃太大的问题。一位研易的朋友批评我迂,守正有余而用奇不足,当今浊世,几人会奉公义的感召?
但排行榜的确是个好主意,注目礼的概念表明,社会人的意义就在于“榜”,为什么不弄个榜呢?咱们可以暂时不曝光那些装聋作哑的学人,但不可以也不应该不感谢已经注目致礼的师友。今此悬榜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先生
国防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卢周来博士
“皇甫平”评论主笔、《人民日报》前副总编 周瑞金先生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正和岛网站创始人 刘东华先生
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 韩方明博士
中国亮点(管理)研究院院长 罗卫国先生
香港《成报》社长 田炳信博士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 邹东涛先生
香港卫视新闻主播助理 秋嫣然女士
香港招银国际资产管理联席董事 郑磊博士
台湾佛光大学历史所所长 李纪祥先生
香港某著名时政杂志主笔 冼岩先生
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总监 孙凤忠先生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何翼先生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 孔志国博士
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 李阳春先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孙一寒先生
英国普罗派乐卫星电视总监 刘克瑞先生
《第一财经日报》主笔 张庭宾先生
全国人大培训中心主任 陈庆立先生
湘商文化创始人、华商事业发起人 伍继延先生
湖南省社科院农发所所长、湖南省农发院院长 陈文胜先生
北京林业大学讲师 李明博士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 党国英先生
价值中国网创始人 林永青先生
精算师、澳大利亚华人金融专家协会理事长 郭生祥博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 朱敏先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韩德强博士
《南方日报》资深评论员、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周虎城先生
《不涂口红的经济学》作者 陈毕松先生
淮海工学院讲师 王智慧博士
“全民唱响国歌”活动执行主席 崔俊丽女士
中华文化复兴倡言人 吴非先生
北京某小学教师 刘阿海女士
注目礼QQ群网友 沈梦缘女士
香港乐施会顾问、《我向总理说实话》作者 李昌平先生
科瑞集团副总裁、北大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郭梓林先生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钱卫清律师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岳芳敏博士
资源交换网创始人 雷超银先生
注目礼书友会副秘书长 甄敏女士
价值中国网友 陈毛宁先生
太原铁路局介休机务段劳动人事科科长 燕润宝先生
中华船山网常务副站长 井泉先生
《中国经济英才》执行主编 武文卿先生
价值中国网友 葛孚学先生
《智本论》作者 相晓冬先生
青年作家、湘商文化核心人物 徐志频先生
《湖湘文化研究与交流》杂志执行主编 黄守愚先生
北京京鼎律师事务所创始人 张星水先生
段绍译快乐理财游学苑苑长 段绍译先生
北京企业管理学院院长 穆满起先生
中国社科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于建嵘先生
《中国大形势》作者 高连奎先生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 张五常先生
榜不太长,但一注目俺就有点浮想联翩,润之先生一句名言又蹦出脑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左中右共同注目“注目礼”(链接)
从一开始,我对君山的注目礼学说就持尖锐的挑剔态度,但结果是,被我挑剔的东西赢得了我越来越大的“注目”;而且发现,你越是用心“注目”于她,你从她那里得到的可能就越多。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正和岛网站创始人 刘东华
视频:茅于轼先生谈君山注目礼:学习新理论要有好的态度和方法
视频:卢周来先生谈君山注目礼:从“小我”到“大我”的励志故事
访谈:《中国经济英才》(2011年8月号):潇湘才俊,风范儒林
北京企业管理学院院长穆满起:注目礼思想作为通识课程开课(图片报道)
茅于轼先生新浪博客: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
《法人》杂志:于建嵘:他们需要人多看一眼
《中华工商时报》:段绍译:注目礼是怀才不遇者的特效药
文化学者、《湖南人怎么了》作者徐志频:从谭嗣同到欧阳君山
文化学者燕润宝七谈注目礼:注目礼让我豁然开朗
文化学者葛孚学:神奇的注目礼
文化学者、《智本论》作者相晓冬:注目礼填补理论空白
财经学者、《中国大形势》作者高连奎:“注目礼”创造了一个什么体系
法律学者张星水:浅议欧阳君山的“注目礼”理论
文化学者黄守愚:“我”为什么能一统天下千秋万代
财经学者、《中国大形势》作者高连奎:再论注目礼创造了一个什么体系
北京企业管理学院学生王达:“注目礼”整个改变了我
注目围观:全国各地书店热展热卖注目礼(部分图片)
左中右共同注目“注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