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性报告分析>>一书是黎鸣著何宗思选编的.起初我在图书馆借书,是想寻一本与交通规划有关的书,用来帮助我写论文,可当我在寻时<<中国人性报告分析>>一书便吸引了我的眼球,此书封面就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主张人性本善的中国人,绵延几千年的封建皇权竟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非常缺乏人道、非常不善的官场化社会;而主张人性本恶的西方人,近500年来竟首先创造出了一个科学、民主、自由,相对而言更富裕,更尊重人道的社会。这个巨大的悖论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样的悬念纠着我的心,我向来对中国社会科学这一块还是蛮感兴趣的,于是抱着看看无害的心态借了这本书,开始品读.前些日子就读完了,早就想写点读后感了,只是苦于一直没时间就把它给耽误了,时至今日才写.
<<中国人性报告分析>>一书分为四个篇章,即天篇、地篇、人篇、和篇。
天篇是人性论。从自然的人性和社会的人性两个方面分析人性,此书笔者主张人性本善和本恶都是错误的,笔者辩证地看待人性,自然的人性方面,笔者认为人性是由三大原恶组构的,这三大原恶是:任性、懒惰、嫉妒;社会的人性,笔者认为三大人性场:官场、市场、情场。随后,此书笔者分析了人性场对人性原恶的影响以及人性场上的陷阱,得出结论:官场制约人类的任性原恶;市场压迫人类的懒惰原恶;情场消减人类的嫉妒。官场的陷阱:最高权力不受制约、权力私有化、权力的滥用。市场的陷阱:金钱权力化、贫富两极化;金钱代替情感,人际关系淡薄、个体精神空虚;金钱滥用,放纵人性原恶。情场的陷阱:情感权力化、情感金钱化、绝对科学主义。
地篇是人格论。此书笔者论述了三大世界性民族:中华民族、英语民族、犹太民族人格的共性与差异。随后,此书笔者又论述了世界性民族的典型人格: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官场人格,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个大官场,仅有的市场,情场也被严重的官场化,一切以权力为中心,一切为权力服务,中国人的性格深深烙上了权力异化的痕迹;英语民族是典型的市场人格,英语民族近三个世纪以来,社会生活越来越以市场为中心,通常的官场陷阱在英语民族里得到历史上空前的修补和改善,其官场的市场化为全人类作出了重大表率,使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最基础一步;犹太民族是典型的情场人格,纵观古今,犹太民族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性勇当头,这些主观性的典型情场人格以及客观性中的有序性、体验性、创造性等造就了典型的情场人格。
读完此书的天篇和地篇,对此书封面所提出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路,答案也慢慢浮出水面。自古中国贤人能士有的主张人性本善,有的主张人性本恶,但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主张人性本善的儒家学派人士。加之中国很早就进入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一切为皇权服务,皇权披上了神权的密纱,这样的社会现状,使得古中国人们一切的追求均以权力的追求为核心,即追求权力成为社会运行的一种占优势的基本动力。在这种动力优势的影响下,人类社会中的市场被官场化,情场也被官场化,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根本特征。社会中官场的动力分布是非常不均等的,有明显的权力集中趋向。少数人掌握权力,具有主动性,多数人被权力掌控,被动的受到压迫。权力实际是以军警为背景的威慑力。所以权力的实施的心理基础是社会大多数人对暴力的恐惧。中国是以人治国,创造出了非常不人道的残酷的官场社会,而近代英语民族,是以法治国,他们创造出权力分配的民主形式,使得官场中的东力分配相对均匀,有效减少了官场斗争的残酷性,减少社会中的弄权行为,大大消减了人们对权力的恐惧心理。进而创造了一个更为民主、科学的社会。
人篇是人文论。此书笔者从官场、市场、情场三方面分析了中国文化的社会之源。随后向传统中国人发问,基本囊括了中国人的现状:为什么中国人如一盘散沙?为什么中国人难以合作?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赞美领导?为什么中国人思想星光黯淡?为什么中国人没能首先兴起近代科学?为什么中国的“中世纪”如此漫长?为什么中国人缺乏真信仰精神?为什么中国人缺乏真求知精神?为什么中国不能管靠归复传统文化来振兴中华民族文化?为什么中国人难以承担知识分子的大任?为什么中国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中国人孝而不忠?为什么中国的祖国越来越庞大?为什么中国人的历史悠久而且连续?为什么中国人必须珍惜孝的精神传统?为什么中国文人最需要深刻的反省?为什么中国人讲“礼”而不讲“理”?为什么中国人重做人而不重做事?为什么中国人欺善怕恶?此书笔者也一一给我们作出了答案。这样的发问与回答,读者不由的会思考,更会反思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
和篇是国运论。西方人的人格正在以极端市场化的方式在归复到人性三大原恶。正如同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人格曾以极端官场化的的形式归复到人性原恶一样,都是大量丧失人类元精神的极端表现。西方文化在21世纪逐渐趋于低落是历史发的必然,或许它可以在同东方,尤其是中国文化的融合中获得新生。然而中国文化的新生,首先在于克服自身官场化病态人格,还要避免市场化病态人格的入侵;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的成果,发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
读完这本书,我颇有感受。又联想到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绝不做培养应试机器的老师》这位老师讲述了有人批评老师教学质量差,他自己由此做出的回应,以及学校为督促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将成绩排名与老师任课公布于学校的公告栏,这位老师从心底发出呐喊:绝不做培养应试机器的老师。在此,我再次向这位老师由衷的表示敬佩与支持。我也是从小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对此,我想我应该有足够的发言权。我是九一年的,自我上学起,就是改革不断,是说我们这一代幸运还是不幸呢?小升初没有遇上改革,初升高就赶上了这班车,当时是采用5A制,不管你分数是多少,只要你每门课程都是优秀就可以了,我很不幸,4A1B,分数上了重点高中,可等级不行啊,无奈进了一所一般般的高中。起初我们高中没有重点班和平行班,可在学校的努力下引进了更好的教学设备和资料远程直播重点高中的上课过程,于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高二就开始以考试成绩来划分重点班和平行班,我比较幸运,进了重点班。学校一切都是为了重点班服务,给重点班分配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设备,而平行班永远都差一截,于是,平行班的造反了,学校没有办法,在高三的时候又重新分班,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读书的读书,不读书的放肆玩,班主任就是打压不读书的人的大魔头。最后,我们学校高考文科文化生共考了11个,我所在的班级考上了三个,我也算比较幸运的,考了一个二本。我记得高三那时候一切都是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的,一切以考大学为目标,我们每天背书,看书,没有自己的思想,我曾经给老师提出过好几个可以搞发明创造的想法,老师都说:现在是一切跟着高考走,考了大学再说。现在考上大学了,大学班主任还是以拥有成绩就拥有一切,总是以成绩为第一,不看别人的能力,总是用成绩的好坏来评定一个人的能力。我觉得成绩分数的高低只能证明你考试的好坏,并不能看出你学习的好坏的全部。为什么中国人思想星光暗淡?中国人的思想星光怎么能不暗淡?中国教育有那么多为了培养应试教育机器的老师一直在培养应试机器的学生,从小规矩的教育培养出一个个一个模子的样品,自由思想得不到认同更得不到发展,把思想的星光扼杀在摇篮,应试教育把这些都做了:从小老师和家长告诫学生,分数就是一切,考试一定要考好。应试教育从来没有强调要开放思想,中国人的思想星光怎么能不暗淡?
说完教育,就想说说社会的一些现象。官场化社会在我们身边也是随处可见的。我本以为大学十个纯洁之地,但事实还是让我失望了。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大一新生一来就忙着认识学长学姐,认识老师,首先先给系主任送点小见面礼,帮忙照顾一下,等和老师混熟了,就赶忙请老师吃个饭,喝点酒,称兄道弟的狂侃,老师上课迟到打个招呼就可以了,老师上课逃课同志一声,老师也就不说什么,谁叫我和老师是“兄弟”,考试了,不知道自己考不考得过,就提前和老师送点小礼,打声招呼,老师一定让我过,没准还是年级第一的分数。没事和学长学姐打打电话,客套一下,偶尔也一起吃饭,到时候进学生会是要学长学姐打招呼的。每到颁发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时候,有了这些关系,到时候打声招呼就一切好说了。社会总是现实的,别人也是知道的,只是没人会当面说,不过把它当作饭后的谈资而已。官场化社会早已经深入大学生的心,因为以后还是要靠这些小技巧来吃饭的,就算我不想这样现实,可是社会是无情的,你不主动同化就会被动的被同化。就算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个现状。不然怎么有那么多的贪官,权力与金钱总是随影相形的,有权就意味着马上来钱了,所以总有人做梦也想入仕当官,当了官就将是有钱人了。有钱的人花钱也要做官,只有做官才会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总有人花钱买人大代表当,人大代表不代表百姓的利益!怎么得了,党政机关改革,可是到底怎样改还是会有那么多贪官,官只会压民,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总有那么多干部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识钱求是,百姓也要出钱。这可真把百姓害得不浅阿!
读完《中国人性报告分析》一书,结合一些社会现状,我对中国的发展还是比较担忧的,我也一直在思考要怎样才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可始终没有结果,还望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