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江花灯
(责任编辑:相天)花灯,顾名思义,五花八门之灯。可以说,花灯是展示地方民俗传统文化魅力最具实力的一个灯种。它集美术、音乐、舞蹈、历史人物于一体,熔娱乐性、观赏性、教育性、认识性为一炉。具体来说,就是让群众扮演中国古代历史、文学长廊中的各式广为人知的人物,如曹操、刘备、诸葛亮,蜀国五虎将关张赵马黄,梁山泊一百单八将,唐僧师徒四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白蛇娘娘与许仙,砍樵的刘海、闹海的哪吒、飘海的八仙,等等,往往人物与道具组合,出色的装扮者尤其神形兼备。耍花灯要有充分的准备。事前一个会演者形成机动的准戏班子,以供到时表演之需。也许,唱、舞、说、演不很专业,但如前所说的让儿童玩狮子灯,观赏者同样不会太在意。人们在乎的是那个热闹盛大的场面与他们那份敬业的认真劲儿,人们尤其惊讶的是那些横空再世的古装人物。一切都是虚假的,一切又都是真诚的。 渣江是衡阳县面积广、人口多的一个大镇,地处盆地,村落密集,而花灯最需要的恰恰是人多。故自古以来,渣江就以蔚为壮观的花灯队伍饮誉衡阳。可是,近些年来,也无可挽回的面临颓势。笔者表侄女几年前在本镇花灯队伍扮的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扮演第九十三条好汉朱贵,“笑面虎”朱富的弟弟,人称“旱地鳄鱼”。可据她说后来一年的渣江花灯,只凑到八十几条好汉,就没角色了。据了解,今年的渣江花灯,由于灯会前辈的努力,依托与三湖镇联手,依旧在坚守着阵地……渣江花灯中常穿插龙灯、狮灯、武灯。它表演的节目多是我们民族古代历史、文学、军事文化中的经典选段。请看下面的场景—— 一个四十多岁的二胡手拉动了自己用竹筒一端蒙上蛇皮做的二胡。一个六十多岁的歌手便根据二胡手拉出的曲调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唱的大多是当地花鼓戏中的一些段子,似乎与灯戏相似。接着有人脱了衣服,光胳膊裸胸打了一套猴拳。另一个抡起短棍耍了一套少林百零八棍。热闹时,还有耍刀的、舞剑的、打秋千的、有学鸡走路的……应有尽有,花样百出。最厉害的是耍“流星”锤,一根绳子两端各系一个铁打的球,耍的人把“流星”耍得呼呼直叫,还不时的翻腾跳跃,让“流星”锤一时击东,一时击西,猛然间又从胯下飞出打击身后。这时,观众会躲得远远的,生怕不长眼睛的“流星”锤猝不及防地击中自己身上的某个部位。耍的人也会在“高潮”来临之前憋足劲猛喝一声。就在人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之时,兴许玩狮子又开始了。两个人一前一后舞着狮子来到场中央,先是向围观的人拜年,接着表演很多传统节目,如“美女梳头”、“黄龙缠柱”、“水牛擦痒”、“喜鹊闹梅”等。讨人喜欢的自然是表演“肥猪吃食”的节目了。表演者蹲下身,尽力撑开披着的被服,以示这头猪又肥又大,然后摇头摆尾的溜到一个观众前面“讨食吃”。这个人就会高高兴兴的拿出糖果放在手掌里,这时狮子扮成的“肥猪”会忙不迭的砸嘴吃食,一只小尾巴还不停的摇来摇去。其实表演者这时正在被服里分享果实哩……之后,这头“肥猪”便在地上这边滚到那边,那边翻到这边,一边翻滚着,一边大声喊道:“吃饱了!吃饱了!”狮子灯还没有退场,蚌壳灯又出来了。一个桃脸杏腮、蜂胸蛇腰粉团似的女子,双手扇着蚌壳,迈着碎步,向观众走来,那一颦一笑,看得观众眼睛发痴。这时,鹬灯出来了,扮鹬灯的是个眉清目秀的后生。鹬灯和蚌灯发生了争斗,正在二者相争不让的时候,一个老渔翁,拿着一张大鱼网登场了,一网打去,将二者罩住,笑道:“看你们还当众调不调情?!”逗得观众哄堂大笑。 猪八戒背媳妇,也是传统花灯里的经典段子。可以如上,男女两个演员互动。也可以是一个人的独角哑剧:此人头部化妆出媳妇的头,前边加上一个假猪八戒的头,后边再加上两条媳妇的假腿。一个人同时表演两个人的各种滑稽的动作,令人捧腹大笑。看完猪八戒后,观众又会把目光转向孙悟空,沙和尚…… 刘海砍樵也是花灯中少不了的主打节目。樵夫刘海与狐仙胡秀英的经典而优美的唱白也常被花灯即兴相传,而观者百听不厌: 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呀/胡大姐——呃!/我的妻——啊?/你把我比做什么人罗嗬嗬/我把你比牛郎不差分毫啦/那我就比不上罗嗬嗬/你比他还有多咯呃/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咯嗬嗬/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啊/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罗嗬嗬…… 这段唱词之所以能自古及今、风传海内外,是因为朴素而热烈地表达了一种中国古老特色的爱情——天长地久的恩爱,迎合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需要。 思索与展望 衡阳群众文化中历史最悠久传统最深厚的灯会艺术为何趋向凋零?在笔者看来,除了与湘剧、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群众艺术类似的原因:组织松散、师承断链、后继乏人。还有下面的几大客观原因:一是群众可选的娱乐活动方式日益增多:电视节目、网络动态、旅游出行、街舞健身等等。二是,在家且“有闲”的年轻人日渐稀少。打工族返家的主要目的是与亲人团聚,且玩灯时节基本上得返回单位上班,没有心思、精力去组织、参与灯会。三是,青少年不再热衷观灯和耍灯。他们即便假期,课业任务大都很重;贪玩不好学的,电视网络乃至魔幻书、卡通画对他们的吸引力比灯会大得多。四是,由于没有人专门钻研和革新灯会形式内容,导致年复一年的灯会节目老套、陈旧,只能吸引有恋旧情结的人,缺乏大面积的支持者。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寄托的。生命是一株芦苇,却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一个民族,同样需要一种温暖强大的精神皈依。传统文化无疑是我们赖以自立自强的精神之氧,它们散发自我们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厚土,而具有土香土色特点、承载父老乡亲情感的节日文化,更是我们追溯精神故乡、找回民族信仰与人性本真的“时光宝盒”。在文化强国劲风拂遍神州的时代,我们尤其亟需,古为今用、去粗存精,力求举重若轻地实现文化血脉的纵向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