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苑 > 散文随笔 >

楚石:芙蓉楼

时间:2012-05-23 17:20来源:本人旧作投稿 作者:楚石 点击:

大凡名楼都建造在江湖之畔,能得其山水浩渺之气。远在湘西一隅的黔城,名不见经传的芙蓉楼也不例外,在沅水与舞水交汇处的翠木之中,与江南三大名楼相比显得有些细微。这座很精巧的楼只有两层,重檐歇山顶,木质结构,称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

   狗年的盛夏,我随省文联一批文艺家一同登上了芙蓉楼。正值雨后的沅江,波涛滚滚,远山如洗,四围古木染映着,远眺那平平的江水,几只渔舟在江中驶行,仿佛是1300年前诗人王昌龄送客的舟子,载着他的好友远去……

   王昌龄是边塞诗人,是七绝圣手,是诗家天子。

   公元690年,王昌龄出生在太原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先祖位至宰相。少年时的王昌龄家境贫寒,早岁便去从军,在军中写下了许多名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开元十五年(727),37岁的王昌龄戌边回来,寒窗苦读,考中了进士,于是有了功名,便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7年后,王昌龄又高中博学宏词科。不久,便任命为河南汜水尉。后因同事被贬岭南,再后又返回长安,改授江宁尉。唐天宝七年(748)王昌龄被谪龙标,也就是今天的黔城镇。当时的李白、孟浩然、常建也为此写诗呜不平,这也看出王昌龄的才华被李白等人所赏识。

王昌龄贬龙标,是王昌龄的不幸,却是龙标(黔城)之幸。

龙标因王昌龄的到来而充满诗意,也便有了赋诗别友的芙蓉楼。

芙蓉楼的前身原是临江楼,在黔城东门沿沅水下行约三里许。楼在金鳌山,这楼原系龙标县衙的公房,王昌龄把它修整一下,便更名为“芙蓉楼”。作为县衙饮酒赋诗、宴宾送客的休闲场所。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便是在这里写的。成了著名的诗篇,从此,芙蓉楼的名字被后代人所吟诵和关注。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向,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贬谪龙标,借诗来杼发自己的宠辱不惊,冰清玉洁的情怀。向亲友也向世人表达他开朗豁达的胸襟。

王昌龄在龙标八年,共写下了27首诗,诗中可以看出,王昌龄虽远在湘西荒蛮之地,却有不少的朋友来看他,也看出王昌龄是一个交游甚广的人。他的诗如:“送程六、送吴十九往沅陵、送柴待御、送胡大、送魏二、别皇甫五、泸溪别人等。一次次相聚,一次次送别,芙蓉楼便是他赋诗别友的场所和心灵的寄托。

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报君恩。

                  (留别司马太守)

远谪唯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送吴十九往沅陵)

王昌龄希望总有一天能返回长安,能报效朝廷。世态总是事与愿违。

王昌龄任龙标县尉八年,为政以宽,政绩显赫,这在《黔阳县志·政绩一》有载。天宝十五年66岁的王昌龄回濠州避战乱,也就是在今安徽凤阳县,时期安禄山之乱,王昌龄主张出兵援救宋州,平叛救国,触怒了贪生怕死却按兵不动刺史闾丘晓,因而被闾所杀。后来王昌龄的好友张镐把闾丘晓也杀了,算是给王昌龄灵魂一个安慰。

唐时的明月依旧,唐时的芙蓉楼已难以寻找了。乾隆四十年,知县叶梦麟以王昌龄遗泽在民,于当时的黔阳城东门外建“芙蓉亭”。嘉庆二十年,知县曾钰以芙蓉亭已破败,又在黔城西门外香炉岩辟地作园建楼。道光十九年,知县龙光甸重修芙蓉楼。

我们在芙蓉楼中,远眺四围景色,玉壶亭、半月亭、三角亭、耸翠楼、送客亭,历历在目。我驻目楼上的一幅对联:

天地大离亭,千古浮生都是客;

芙蓉空艳色,百年人事尽如花。

仿佛也给我一点启示。


                                       楚石于印心斋灯下

(责任编辑:启用总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发布者资料
西渡哥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6-05-01 11:05 最后登录:2019-07-03 18:07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壶生:作别大爷

    大爷安息了。我前来作别。 听到消息正是中秋节,我与我的公益事业伙伴们大团圆气氛浓...

  • 井泉:白驹过隙

    羲和扬鞭,马年驾到。许多朋友,尤其是文友都因马而感兴,喜用含有马字的成语、熟语。...

  • 怀念龙善生先生

    我的又一位老朋友走了。他的确是一位朋友,也老。他叫龙善生。 今晚我才听人说:龙善...

  • 李齐军:晚起品茶

    晚起。阳光透窗而入,毫不吝啬的塞满了整个房间,暖暖的。这是今年来第一次被阳光唤醒...

  • 廖灿:稻香流芳,袁老安息

    我年青时在长沙湖南日报社工作奔忙期间,曾应邀多次赴袁老家中探访袁老夫妇。见证了袁...

  • 无悔追梦 永葆初心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斗争史,更是一部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