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九登高是家乡的传统习俗。过罢新年,转眼又是登高的时候,2月11日上午,我带着孩子,与朋友于9点前来到距家不远的南山登高广场,这里早已是人头躜动,听熟人说,从早上7点来钟开始,就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扶老携幼,陆续开始登山了。
广场上,有由开县建设银行搭台举办的“二十届登山节活动”,表演的各种节目,让即将登高的人们激情高涨,信心倍增。还有各个商家、企业的宣传人员,手拿宣传单向人们散发。
我和朋友站在远处拍一些照片后,便随着涌动的人流,从宽阔的石阶拾级而上,一同向山上蜿蜒的山间小道攀登。络绎不绝的人流使小道显得涌挤不堪,登高的人流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拄着拐杖的残疾人,还有腆着大肚的孕妇。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不到山顶非好汉!临近山顶时,已近下午一点,于随便在小径的旁边,找了个地方,拿出自带的凉面、卤菜、以及酒水,算是吃了顿感没有炊烟的野餐。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聊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三点来钟,但在我们就餐旁边的小路上,登山而上的人流一直没有间断过。
正月初九登高,在开县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巴人活动和巴人战争,巴人或登高祭祖,或登高祈福,登高便日久成俗。巴人最早是居于山地的,后移至平地,但其祖先埋于山上,常登高祭祖,这可能是最初的动机;后避战乱,临高而瞰下,又相对安全,也是形成登高习俗的一个成因。与现代登高最有渊源的是唐代,唐时今凤凰山被改称盛山,有盛山十二景,有名刹大觉寺,有修竹、茂林、梅影、浣流、桥亭楼台,是县人闲时必去之地,特别是韦处厚作官开州后,吟诗题赋,与高僧交流,民间仿之,便也有了登盛山的习俗了。后韦处厚荣升进京,在他离开之时,开县人倾城相送,登高远送,以至正月初九这天登高,成了开县人一种特殊的纪念节日。
每到正月初九登高这一天,全城居民几乎倾城出动,在旧城被淹以前,登高人数最多的地方,就是离城最近的凤凰山。不管是好天气还是坏天气,都阻挡不了人们的登山热情,从山脚下直到山顶的路上全是人的长龙。登高的前一天,人们就开始准备上山的食物,一般都是些卤菜、凉面、包面、香肠、酒、饮料、瓜子、糖果等方便携带的东西。也有人准备锅灶、柴禾和肉米之类的,在山上作野炊。
天刚蒙蒙亮,就有人向山上进发了,他们或扶老携幼,或邀亲唤友,把上山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或在半山腰,或在山顶上,选择一块小小的平地,铺开报纸或塑料布,摆放上带来的食物,一家大小席地而坐,一边吃喝玩乐,一边感受自然风光。顿时,原本平静的山野就会充满亲切的谈话声、爽朗的欢笑声、孩子的吵闹声……
在开县人心目中,过了初九,这年就算过完了。所以,开县人春节回家没特殊情况,一般都是要过了初九才走,外地人来开县,出于好奇,也想亲身体念一下开县这个特有的节日。
县城迁建后,人们登高的地方,逐渐转移到新城附近的南山上,最近十几年,县里专门组织了登山活动。200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正月初九登高活动正式命名为“登高节”,并由开县县委、县政府主办。
“何事催人登山寻盛字,多情怀古对景赋新题”。登高有步步高升,来年更好的意思。此次登高的人,据估计,有10万之众。
2012、 2、12、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