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网络的年代,我也上网,也在网上发发牢骚,述述心情 ,但我从不看网络小说。这里所说的网络小说,是指那些纯粹的网络写手们写的网上小说。我从不看原因有三: 一是从其小说名字上可以判断出它的大概内容,也就没有看下去的必要了。如果是爱情小说,大多会有“色女……情人”“情杀”“迷情”“几个男人的情妇”“绝色”“血色情女”“邪少”“诱惑”“床上……”“老板与情人”等等这些带些淫荡的刺激性字眼,不看内容就知道里面一定是情人一堆,情字一荒,怎一个乱字了得。就是惊险恐怖类的,也大多最后还是走进了“意乱情迷”之中。就是写农村提材的也是淫男荡妇,偷男人或偷女人之类的。 二是点开粗粗翻阅一下,落入眼里的全是这类的字眼,便觉浑然无味。故事也许离奇、“动人”,但终觉离生活太远,离现实太远。有名作家说:“小说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小说就像一块荒芜的土地,浪费而没有起到它实质性的作用。现在大多数的网络小说都是写作者别出匠心、费尽心思强编乱造出的一些东西,除了看到情人与性外,再看不到什么东西了。当然也不能完全怪罪于写作者,因为不写这样的东西,发在网上就没有点击率,也就会像一张丢弃的废纸,没人会看。我各个网站点击了一下,真正写生活、写正规人生的小说廖廖无几,就算有也没多少人看,点击率少得可怜,这少得可怜的人也许只是点了一下,一看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连看都没看完。 三是我喜欢看散文,散文与小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样一件事,如果用散文手法写出来,就会娓婉动人、醇厚隽永。文字自然流畅、沁人肌肤,是写作人的直抒胸臆,没有矫揉造作和强编乱造。如果用网络小说的形式写出来,只有自然流畅和直抒胸臆,没有矫揉造作和强编乱造是不行的,不加些很多读者喜欢的字眼和内容是不行的,在网络上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往往散文较真实和有内涵,作者多能把故事的正确方向指出来。而网络小说缺的就是思想,或是没有表明方向。这样就会有害于那些只为故事吸引而不注重内涵的读者,对他们起到事得其反的作用。 张爱玲在散文《论写作》里讲到先生对她们说;“做文章,开头一定要好,起头起得好,方才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我想如果那位先生还活着的话,看到网络小说会不会改成:“写网络小说,开头一定要有色,起头要带点性色之类的,方才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张爱玲对当时写作的看法是——要迎合读都的心理,办法不外这两条:(一)说人家所要说的,(二)说人家所要听的。她所说的说人家所要说的是,代群众诉冤出气。现在网络上代群众诉冤出气的虽然不多,但总算是有,也大多是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的,没有敢明目张胆直说的,直说是送不到网上去的,网络审稿员那里通不过去。出版书与网络书的区别就在于,书里可以实话实说很多冤屈,可以大骂出气。书不出版可以自己印刷,像鲁迅他们自己的印刷出版自己写的东西一样。但网络不行,它不让出气,你一出气它就删,最后你有气只能撇着。不过网络到是个让人发唠骚的好地方,比喻今天这明星爆出什么新闻了,马上发唠骚的人就超过十几万;昨天那位名人包了二奶或被抓,一会回应的就超过几十万。看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说人家所要说的,就是指这些吧。 说人家所要听的。人家要听什么呢?不用说,你上网看看网络小说就知道了。现在很多写作者为了吸引网络读者(有一部分读者是从不读网络小说的,只看名作家们写的书),“存心迎合低极趣味”或色情趣味。网络小说读者大多数是学生和青年人,并以写爱情的尤为得宠。在现代年青人的生活里,爱情是主角,所以小说也是以爱情为主题。一些好的,纯情感谢人的爱情故事,故然是值得大家推崇和喜欢的。然而现在这些爱情里大多是三角恋、多角恋或变态恋,让人看了惨得慌。 在中国最困难的时期人,一些好的作品的确帮助一大批处在灵魂底谷的年青人度过了心灵上的难关。他们的作品影响和引导着一批年青人走上成人成材之路,改变了一大批年青人的命运。现在网络小说年青读者也占大多数。一部好的作品,也就是一个有益于人的故事情节会让读者受益非浅,而一个滥调污节的作品是会让不知世故、少加思考的读者产生效仿的冲动。就像玩网络游戏一样,成年人可以止于那只是游戏,而年青人和孩子们是止不了的,他们会把游戏拿到生活中来,每年效仿游戏里打打杀杀的事件又有多少发生?网络小说也是如此,像效仿网络小说里刺激的网恋、三角恋、变态狂式的手法的年青犯罪者不少,办案人员问他们:“你小小年纪,是怎么想到如些可怕狠毒的手段的?”他们回答:“是学着网络小说上写的”。 虽有些网络小说没有那些刺目的字眼,但内容也是离奇荒诞,经不得人细细推敲。也许是我对网络小说的过于认真吧,也许只是他们练手笔的地方,但这些却怎么也融入不到一些进入中年或不再年青的老者的心里。多些精辟的字句,多些精细的内容,多些精致的故事一定会比以上那些对于年青人要受用得多。 “文官执笔安天下”也能乱天下。写作者也是同样的道理。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