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去丽江。 第一次去丽江,我突然生病,躺在酒店的床上,听朋友给我讲丽江的小桥流水,古老的石板路。 再圆丽江梦是2010年8月26日。车到丽江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放下行李,找了一家川菜馆用晚餐。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们一行人沿着现代化的人行道,走了大约10分钟左右,就来到四方街。 广场上游人很多,红纱灯、宫灯、闪烁的霓虹灯,潺潺的河水,酒吧飘出来的音乐……在这里就像是置身于醉人的舞池。我在江泽民题词"世界文化遗产麗江古城"前驻足,看着下饺子般留影的游客,想着在领袖题词前留影该是何等的庄严肃穆幸福。 河水、古宅、纱灯、人流融于一片殷红,我被这铺天盖地的红色震撼,感觉古城就像陕北民歌--粗狂热烈。古城的街道很窄,石板路光滑干净。听说这些路面,每半个月要冲刷一次,在为城市洗澡的时候,全城市民都争先恐后。 茶座、酒吧一个挨着一个,震耳的音乐,高亢的歌声,嘈杂的人声,激情的拍卖声,客人划拳吃酒声,组成了丽江夜景独特的喧嚣。 河水哗哗,向我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座城池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名曰大研镇,纳西话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古代,这里是仓廪集散之地,也是商贾云集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古城特殊的生活方式。辛苦一天的商人,晚上云集到这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折腾到到凌晨一两点才尽兴,这个风俗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被一个酒吧吸引,里面正在拍卖一束玫瑰,从9.9元起价,99、190、290、390、一直喊道580元。当拍卖师举起金锤,用激昂的声音喊道580元一次,580元两次,580元三次,全场鸦雀无声,再没人竞价了。当临窗而坐的小伙子把那束玫瑰送给他身边的女孩,那个俏丽的姑娘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她把脸深深地埋在玫瑰里……九十九朵火红的玫瑰,散发着醉人的沁香,那天是农历七月十四日,多么浪漫的情人节呀。 旁边一个酒吧正在拍卖国画,竞买竞卖进行地如火如荼,吵得耳朵嗡嗡作响。旁边同事的孩子忍受不了,拖着他爸爸喊走,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再往前走就是卖小饰品的、卖披肩的、卖葫芦丝的、卖牦牛干的、卖玉器的、卖银器的、卖风铃的……我在一个饰品店停了下来,跟老板讨价还价,10元钱买了4个包包链。 这里的披肩三四十块钱就能买到,有机织的,也有手工织的,有方的,也有长的,五颜六色,非常艳丽。这些民族特色的披肩,自己用送朋友都很好。 红红的纱灯,曲曲折折的石板路,哗哗吟唱的河水,河里的荷花灯,一盏一盏的,伸到很远很远…… 真想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走下去…… 打车回到酒店已经是深夜一点多啦,而古城依然在沸腾着。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我们又沿着昨晚的路去看古城。光滑洁净的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木制结构房屋、店铺招牌上的纳西族文字、一两家刚刚开门的店铺、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阳光下身着艳丽服装的纳西族妇女…… 古城静谧安详,好像还在梦中。 小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晃若迷宫,典型的纳西族建筑风格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两层纯木质楼阁,灰瓦红檐,古朴典雅。依水而筑的青砖瓦房鳞次栉比,木制的雕花门窗,门前挂着红灯笼,穿城过巷的玉泉河,明清时修建的石拱桥、石板桥,像彩虹一样横跨在分流回环的玉泉河上。桥下流水潺潺蜿蜿蜒蜒,垂柳傍水临风摇弋,好一幅古朴典雅的水墨画。 "高原姑苏城,东方威尼斯"。丽江古城夜晚有夜晚的精神,白天有白天的景致,不是吗?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