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访曲兰
时间:2010-10-15 11:37来源:本人旧作 作者:彭绍章 点击:
次
农历二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我随衡阳县二中团委和江南雨文学社组织的学生中的27名文学爱好者,瞻仰了坐落在曲兰镇的夏明翰烈士故居和王船山墓、王船山故居。领队的是同仁易君和陈君,他们都是曲兰人。真是咫尺天涯,我还是头一遭去曲兰呢。
中巴循着蒸水上游沿江而上的柏油公路飞驰。天气转阴。春风扑面,细雾沾衣。田畴山隈,到处是绿的春草,黄的菜花,白的李花。成群的鸭子在江边戏着春水。我们有一种鸟出囚笼般的轻松。女生们唱起歌来。一个男生一上车就把那面鲜红的团旗斜插出驾驶室外,让它在春风中扑啦啦地招摇过市。
有学生问起“曲兰”地名的由来。我说,很多东西有来无由。翻地方资料,言曲水之滨有小丘,芳兰丛生,因以名之。其实曲水之滨小丘很多,丘上生长着其它植物者亦多多,而独以兰名,盖兰是一种雅草,遇着了取名的雅人,当然还要有点雅兴。“兰”是个好字眼。古人说,君子之交,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觉其香。中国文人画,将兰列入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不着彩,全凭墨分浓淡,笔走虚实,而香透纸背。更喻那些怀才不遇洁身自隐的高人雅士为空谷幽兰。中国女孩取名,也都喜欢沾点兰香兰味:晓兰、月兰、冰兰、玉兰、梦兰……至于剑兰,是种热带植物,叶如利剑,边缘带刺,性刚,女孩以之为名的少见。啊啊,离题了!你们中有沾兰味的没有:“有!”笑声中一个女生站起来。“看来,彭老师今天有雅兴,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提。”易君说。
听易君介绍,曲兰镇只有一条街,一条因2002年中国(衡阳)船山文化节而在此前基础上修缮得清洁整齐的新街,连头带尾也就里把路长吧。当然,作为行政区的“镇”,它并不比其他乡镇小。“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属罗贯中笔下的南阳诸葛庐一带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我知道他在引用《三国演义》中的句子。
个多钟头后,我们来到夏明翰故居的禾坪边。这是一栋并不宽绰的百年老屋。照传统构图,它应该是“一正(正屋)两横(横屋)”。外侧一横不见了,剩下内侧一横。正屋住着人家,横屋空着。禾坪上满是草屑败叶。镌着“夏明翰故居”的白色石碑,便出污泥而有染地立在爬满青苔的阶檐边。正屋走出一位农民模样的单瘦的中年男子向我们指点:“在那边,在那边!”他带领我们来到横屋侧面。侧面也有一块白碑。侧墙上有两个“七”字挑檐,左右各有一条用木枋搁起来的门洞(无门页)。我们从右门进去,才发现横屋不只一横,而是两横,加前后过阶,夹出一个长方形的天井。天井积着污水。有小草从发绿的污水中探出头来。四砌爬满青苔。中年男子将第二横的靠山墈的三间的紧闭的门页端开:“是这三间。”我们进到屋里。屋子低抑、昏暗、潮湿,散发着浓厚的霉味。透过瓦面上漏下来的星星点点的天光,我们依稀看到两间的垛墙上挂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一滴漏水从瓦缝间沥下来,在墙角上留下几条蚯蚓似的泥槽。后阶砌边除了青苔还有青草。沟里淤塞着一些不可名状的东西。最里间紧靠山墈。估计山水泡坏了土墙,故用红砖照原样重新砌了一次。墈上柴草披拂,沟里败叶盈尺……
也许我刚从灯红酒绿的外界来,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顿时袭上心头。这里没有人管也少有人来!难道这就是烈士的身后?一路欢歌笑语而来的学生此时都不说话。他们先自愿组合拍了小组照,后全体列队拍了集体照。
“印象如何?”从夏明翰故居出来,上车后陈君问我。他的老家就在附近。“印象很深。”我说,心里是不能静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就义诗》)。我们这些“后来人”啊!有诗冒出——
瞻仰夏明翰烈士故居
血章常诵此来迟,正是春风似酒时。
是处灯红红照眼,斯居草碧碧如丝。
抛头远逊“抛身”价①, “就位”②强肥就义诗。
不朽英灵如不朽,揣思来着定生疑。
(注:①出卖肉体,也出卖灵魂。②保官位,争官位,买卖官位。)
大罗山麓的船山墓离明翰故居只有几里路,顷刻即到。通向墓地的石磴路曲折串经三级平台。林木是茂密的,环境是清净的,有学生掏小本本抄录墓围上的对联。墓志铭为王船山自题。中有两处典故,学生不懂,问我。原文: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邱固衔恤以永世
刘琨,字越石,晋中山魏昌人,于祖狄友善,都有志恢复中原。此句借刘琨自比,述其举义旗抗清失败的政治经历,将“无从致”(不能实现)归因于“命”(定数,时势)。张载,宋凤翔眉县横渠人,字子厚,嘉佑二年进士。熙宁初为崇文院校书。不久,退居南山下,教授诸生,学者称横渠先生。过去有周(敦颐)、程(颢、颐)、张(载)、朱(熹)并称。此句借张载自比,述其隐居述著的治学宗旨,将“不能企”(企及,达到)归咎于“力”(能力),属自谦之语。最后一句切墓志。“幸”,侥幸。“全归”,身子完好地归葬(意即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落得身首异处)。“邱”同“丘”,通假字。“固衔恤以永世”,却抱恨到地老天荒。
铭文意蕴深沉,语气含蓄委婉,而孤愤自励切骨。清统治者的专制肃杀已经透进大罗山的这块石头。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统治者在政治上打击了王船山,也在学术上玉成了王船山。设若王船山义举成功,中国历史上也许又多了一个高官,但却少了一位大思想家。得失自有能辨之者。始信世间事物,莫不具有两面性。即以墓地对人的意义言,也具有两面性。它峻刻,警告世人:人最终是要死的,身外之物不能带进棺材,能丢手就丢手吧;它热情,激励世人:生命有限,赶快做点好事,给世界留点好印象走吧。少逛点什么“之村”什么“之窗”吧,到那些冰冷的墓碑间、抖索的荒草间独坐片时吧,静听地底下那些伟大的抑或渺小的、高贵的抑或卑贱的灵魂在私语些什么吧。好多终其一生想不开的事情会顿时大彻大悟。又有诗冒出——
谒王船山墓
高山仰止久,此谒面初遭。 抚石频开笔,临苔数折腰。
鸿篇昭后学,抔土认前朝。临别还回首,大罗风月高。
告别船山墓,行车十余里,我们来到船山故居湘西草堂。站在坪中心正面看草堂,一面正屋横置,三方竹树环合。左有“藤龙”(古藤,历400余年),右有“枫马”(古枫,历400余年)。坪中心左右各有古柏一株(均历300余年),森然而立;正屋由中堂和两侧厢房组成,檐阶双柱把护。大门上方的“湘西草堂”匾额,为赵朴初书。柱联:“芷香沅水三闾国,芜绿湘西一草堂。”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均为船山自撰;从大门进去,仰见中堂正墙上方悬着“衡岳仰止”的匾额。下面正中为船山正襟危坐的画像。配联云:“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亦为船山自撰。赖少其书。两侧垛墙上各挂着四副对联,均景仰颂扬之语。所有文字,都以黑地金字镌出。左厢为书房,右厢为住房。通体看来,层层对称,处处端方,正正堂堂,稳稳重重,空气清爽,氛围肃穆。顺乎物理,有合正道。瞻之仰之,复追怀之,浩然正气,沛乎中来。秉气而行,无古无今,无天无地,无鬼无神无大人。
限于时间,石船山不能去了。我向草堂管理人员(船山第×代后裔)打听了一下,知石船山离此地还有好几里。山上有石似覆船(船底朝天),下空,夫之曾在下面读经。世人遂以“船山”呼之。
下午,天放晴了,太阳照在如蓝的蒸水上,水暖莹莹地流。也许受了高考比较题的影响,回程时,有学生将夏明翰和王船山进行比较。我说,两者是不好比也不能比的。要比,也只能取其一点,再予虚化。仍回到来时谈到的曲兰的“兰”吧。我觉得夏明翰象剑兰,王船山前期是剑兰,晚年是“曲兰”,委屈以求“全归”之兰啊!
(原载2003年4月16日《衡阳日报》“回雁”副刊。)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