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苑 > 散文随笔 >

茗边闲话(二题)

时间:2010-09-25 23:37来源:本人原创投稿 作者:海涛 点击:




                                                             品茶悟禅
    因为常失眠,好久不喝茶了。以前喝茶,对茶叶非常挑剔,非明前茶不饮,连累在茶厂工作的朋友,每年惦记着为我张罗茶叶。不多,每年一斤足矣。因为要得少,所以求精。
    孩提时,有过随外婆上山采茶的经历。清明前采茶,只摘枝头三张嫩芽,半山茶园采下来,采不足一斤茶,这是极品。谷雨后采茶,便是采枝上的新叶了,同一株茶树上的茶叶被分成三、六、九等,这都还是头茶。二茶在夏季采,那时外婆不让我随她下茶园,怕晒坏了她的宝贝外孙。
    记得外婆说:茶叶是观音菩萨为红尘众生选择的解渴润喉之饮品。为了选合适的植物,观音菩萨尝遍了百种草头,以致唇舌滴血,淋漓不止。接触佛教、禅宗的一些文献后,还知道了这样的传说:禅宗师祖达摩参禅,面壁九年,其间瞌睡难忍,眼皮耷拉,他随手扯下眼皮往地上一丢,于是地上长出一株小绿苗,这就是后来人们饮用的茶叶树。鉴此种种,茶叶被蒙上了浓重的宗教色彩。自佛教逐渐中国化后,禅宗的发展和茶道的兴盛,使茶和禅的相提并论成为物质和精神相融合的象征。
    茶谓道,禅谓境。以茶味参禅,以禅心品茶,就是人们所追求的“茶禅一味”的境界。但是,不论是从茶的角度谈禅,还是禅的角度谈茶,我总觉得所有的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禅玄无可云,茶妙自待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禅门宗旨:以心传心,自悟自解。一段闲文怎能描述“万法、自性”的玄妙?一本茶经怎能概括杯中乾坤之广博?
    品茶,可清心益思,可怡情修身。若得三二知己,于幽篁间、明月下,一起手谈论道、吟咏鉴赏,亦不失人生一大快事。那时,身旁有丝竹清风,手上有清茗一盅,眼中有山岚之色,心头有清泠之音,好不逍遥自在。可喝茶喝到这种份上,已经失去三分禅意,只因为太刻意太拘泥于喝茶的环境。禅,要的不是这境界。那么,在无月的夜晚让我独自拈一缕夜色沏茶。一杯香茗在手,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泡下缓缓舒展。在那很细微的舒展声里,可聆听四季花开花落的动静,可聆听江湖潮涨潮消的澎湃。渐渐,氤氲雾气间,整个世界仿佛都是一片空无,又含无尽乾坤。只要心中有闲情,万物皆可品,品风、品雨、品月、品花、品万籁俱寂的空灵……何必刻意要在某一处、某一时或与某些人一起品茶呢?又何必一定要拘泥于喝某一种茶叶?
    佛曰: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不必百般需索。多少杯空,几许茶凉。终有一日,我们都将绝尘而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一阵清风。那时,谁家的红炉正旺,谁家的新茗正香,都将是“纵是少年风流事,佳人亦然无趣知”了。

                                                茶·君子·佳人   
    茶如君子,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比喻,大概源于“君子之交淡如水”吧。绿茶其实也就三泡,但无论几泡,茶是越喝越淡的。话又说回来,滋味淡淡的果真就是君子吗?  
    爱茶的人可分两种:一类是“茶盲”,自己不懂茶,端起茶杯一口气就喝他个底朝天,此类人喝茶只是解渴牛饮罢了;一类是“茶仙”,他们精于茶道,一谈起茶,从茶的种类说到茶的口感与内涵、茶意、诗意、禅意、心意……洋洋洒洒,娓娓道来。大多数人介乎两者之间,对茶似懂非懂,有茶无茶也不关痛痒。茶前清静片刻,一转头又入浮世红尘,消失在茫茫尘烟里。君子是道德的高峰,但当有些文人一喝下清雅的茶,就敢说自己是君子时,我是不太相信这么简单的类比关系的。
    茶除了被比作君子,还被比作佳人。“从来佳茗似佳人”。苏学士写下这诗句,使得茶叶如同佳人一样无比美妙。可是,我在茶的清香中细细看,却看见了瑕疵。文人一杯茶在手,往往先看见了添香的红袖,似乎那一杯幽洁的绿意立刻被优雅地意淫了。更加讨厌某些附庸风雅的女人,她们以茶自比,说茶在火里水里千回百转,最后却能娥眉舒展含笑死去。这简直是一种自轻自贱、令人反感的论调。
    笔者曾很喜欢苏州的碧螺春,喜欢它的滋味、名字以及后面的传说。喜欢它那一杯翠绿,如同一春江南。可是,有一天我看到有文人说最好的碧螺春需得未嫁的姑娘去采摘,而且要在胸口捂一捂才好。有诗曰“一抹酥胸蒸绿玉”,就是说早年碧螺春不用火焙,采后以薄纸裹之,放在处女胸前,用体温烘干。所谓“乳前龙井”也是一样的调子,说要把刚采摘的茶放于处女胸前,吸收女人的香气和处子的香气,才是妙物。对于这种论调,我一听就厌恶。好端端的清幽之物,偏让某些酸文假醋的文人亵渎了。采茶、炒茶需得手工劳作,表现出的是茶的不易和珍贵。倘若将茶叶放在一位生儿育女的母亲或连孙子都抚育了的祖母胸口捂一捂,我不相信那口味会差到哪里去,我认为反倒更添几分温暖,几分母爱与厚重的美感。幸亏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懂这些,也不信这些了。我喜欢那阳光般的灿烂纯净的美感。
    我也很想与佳人同坐,和君子对饮,欲剖肝沥胆诉平生心事。茶的时间不过是三泡之久,如同一切缘分都譬如朝露,如同人生看破不过就是白驹过隙。一切缘分、茶事和人生不过是一杯由热变凉的茶。喝多了茶,倒想这茶的生命或许并不完全在于优雅美妙的诗文,不在于禅和茶道。或许,反倒在于村头巷尾的老翁老妪煮茶叶蛋的那把茶叶里,在不懂得茶道却不可一日无茶的寻常人的寻常日子里……那里,有情意、有故事也有厚重的生命和生活意味。
    局促在恩怨的江湖、寡情的城市和四壁白墙的茶室,都并非茶本来的魂魄。 喜欢那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那意境旷远、开朗,不正是茶境的真实写照。
 

通联:(邮编:402160)重庆永川市西外老街66号附3号 宋世海   收
电话:(023)49857465             13983255292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渝西都市报》副刊编辑、记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壶生:作别大爷

    大爷安息了。我前来作别。 听到消息正是中秋节,我与我的公益事业伙伴们大团圆气氛浓...

  • 井泉:白驹过隙

    羲和扬鞭,马年驾到。许多朋友,尤其是文友都因马而感兴,喜用含有马字的成语、熟语。...

  • 怀念龙善生先生

    我的又一位老朋友走了。他的确是一位朋友,也老。他叫龙善生。 今晚我才听人说:龙善...

  • 李齐军:晚起品茶

    晚起。阳光透窗而入,毫不吝啬的塞满了整个房间,暖暖的。这是今年来第一次被阳光唤醒...

  • 廖灿:稻香流芳,袁老安息

    我年青时在长沙湖南日报社工作奔忙期间,曾应邀多次赴袁老家中探访袁老夫妇。见证了袁...

  • 无悔追梦 永葆初心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斗争史,更是一部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