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苑 > 散文随笔 >

解圣贤之语

时间:2010-08-11 16:14来源: 作者:qugaofeng 点击:
"良药苦囗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利于病的大多数绝非甜囗之药,而在生活中人们却总是喜好甜囗之药,从而杜绝利病的苦药,而纵容了病魔,导致身亡.由此中之道,进而引申-个更奈人深思的道理,即是忠言等同于苦药,相同的道理就会造成相同的结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人生得意如此,夫复何求.可是万物都是相克相成的.凡事都有正反之道,因此有得意时,也会有失意相随.于是便有了失意之诗于此相对"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此两个观点均属于道家思想,原意告诫人们做人要抱"致虚守静''的态度.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如长保.''这就告诉人们做人要老实,方能无灾,若是"知进而不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为人处事时,要给别人留下几分余地,方能不会遭到造物主的忌恨与鬼魂所加害.即所谓"满即亏,满招损.谦即得,谦招盈''.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孟子言中的大丈夫气概,做人应当如此,从而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良药苦囗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利于病的大多数绝非甜囗之药,而在生活中人们却总是喜好甜囗之药,从而杜绝利病的苦药,而纵容了病魔,导致身亡.由此中之道,进而引申-个更奈人深思的道理,即是忠言等同于苦药,相同的道理就会造成相同的结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人生得意如此,夫复何求.可是万物都是相克相成的.凡事都有正反之道,因此有得意时,也会有失意相随.于是便有了失意之诗于此相对"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五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这首诗究竞在讽刺甚么昵?仔细想想,呃!有了,原来答案佷简单,它正是在讽刺庙里泥塑木雕的神像,虽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泛有同神像之人,希望诸君读此后,能有所启发.


  "春有繁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生若是"闲事''少,整日不再患得患失,又有一个安定处,又怎会不是一个好时节?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英雄.''真英雄正若如此,有时-个人的名望,地位可以代替.一个人的举止气质则无法代替.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就在一个字"周'',周字在此意讲,圆満而周全,由此作为君子就要周而不比,不论待人或待事都在一个高度,都一视同待.小人则反之,他应是比而不周,这种人万亊以自已为中心,不会在同一高度去看待每一个人,而是对待自已有益的人做朋友,因为他只是怀思福惠,处处讲利害,没有好处的事他是不会做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狂风刮来时,所有的草都会被吹倒,甚至连直窜云宵的大树也会被连根拔起,可是有一种草,唤名"独活".它能在万草不生的高海拔地方生长,再狂的风也奈何不了它.于是古人从此种自然现像得到启发,进而有了"板荡识忠臣''的千古名言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此语贵若千金,它告诫了我们诸多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人际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你若与人相处不投机,即便你拿出千金般的重赏戓恩惠,也难打动对方拿出诚心与你合作;一个有良知而又重恩惠的人,无论他在贫穷戓在大富大贵时,只要你给予了他恩惠,哪怕只有一顿饭,一滳水的小恩惠,他也会终身难忘此恩,而且永远心存感激回报之心,正所谓受人滴水,报以涌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当一个人对自已身边的人太过于溺爱,就会物极必反,爱就变了质,成了仇恨;相反你平日里对一些非常不重视的人,只要你稍加对他们施一点小恩小惠,他们就会对你表示好感,并时刻记着你的恩惠,成为你的朋友.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即使是圣人有时也会难能自持的犯些错误,自然再美艳的花儿也难逃百日之劫。其实世间万物都会由盛而衰,由强而弱,相互对立的,正如《易经》而言:月中则昃,月盈则亏。


  “锄地须锄草,烦恼即菩提”,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已的一片田地,当我们心生邪念时,那片心田里就会长满荒草,从而烦恼就会紧随其后,快乐也就会远离了你。若是能铲除心中的怒火和欲念,正如锄地时须得把荒草也锄去了,才能使得我们的心田成为一片净土,成为快乐的根基。


  “心不外驰,气不外浮 ” 此语为读书人的指航标,意在而言,读书,忌于三心二意,好高鹜远,否则一切仅是空梦一场。从而要重于专心,沉着心气,才能最终摘得智慧的果实。这正应了一句俗语“种田要尽力,读书要专心。”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此语出自《史记。魏豹列传》,意在告诫人们,人的一生很短暂,犹如俊马飞驰缝隙,瞬间即逝。时光本就不待人,转眼间,美丽的青春就变成白发苍苍的暮年。正如明代于谦在《静夜思》中所道: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


  世如阅水应堪叹,名是浮云岂足论。名利有时是一个人的成功准绳,若是把名利看得太重了,则又会成为一个人的枷锁,使你难以抵致成功的彼岸,倒不如拥有一份超凡的心态,去度过自已闲云野鹤般的神仙日子。正所如圣贤之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仼天外云卷云舒。


  元代诗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又如古语云:_心洁白,留芳千古.名在此道,堪胜性命,正如古谚道: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由此而言,名正是_个人的命根,人若没有了它,就没有了灵魂,犹如行尸走肉,活着也就没了了意义,所以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检点自已,从待人到律已,都应注意维护声誉,完善心灵,从而清清白白地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个日子,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_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利有时又何偿不是南柯一梦,-梦醒来,昔日荣花富贵如流云飞烟,可想可望难可得,再若是沉迷此中,自焚其身.利有时也是-种动力,有谚曾言:人早为利,鸟早为食.利在此处可为,若不为,就难得富贵,正如常言:人不勤奋,哪得馅饼.总之利可为也不可为,可为者为正道之利,不可为者为邪道之利善人梦魂都和气,恶人笑语藏杀机.人若善良,他的言行举止都是平和安祥,待人亲切,甚至连他的睡梦的神情也都洋溢着一团祥和之气,与此种人交好,便符合了孔子的"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问)的准绳,他(她)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犹如一笔用不尽的财富,而人若邪恶,不论他作什么事,都会手段残忍狠毒,甚至连谈笑间都充满了杀气,正所谓的笑面虎`笑里藏刀`囗密腹剑,此种人也更符合了孔子的"损者三友''(即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的准绳,与他交往,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与痛苦.总而言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要擦亮眼睛,多交善人,远离恶人.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一个人若是做了件好亊,还要到处张扬,意恐别人不知道,这样的人不能称得善人,只能说他是沽名钓誉罢了;事若有反,而当一个人做了事,又避人耳目,不露囗风,唯恐隔墙有耳,被别人知道了,这样的人是有意做大恶,并非偶然做了的坏亊.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世间万事若要做,必先要准备,用现代之语,兵不打无准备之仗,就若天要下雨了,你先要把房子修补完善,且莫"临时抱佛脚'',像若囗渴了,才来掘井,岂不是一切晩矣.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住,不可复"此语正是出自清代曾国藩之囗,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天若漏了可以补,海再深可以填平,南山再高,只要我们有愚公移山的刻苦精神照样能移走它,只是我们的青春岁月若是失去了,纵然你有通天入地的本领也不可能再把它找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壶生:作别大爷

    大爷安息了。我前来作别。 听到消息正是中秋节,我与我的公益事业伙伴们大团圆气氛浓...

  • 井泉:白驹过隙

    羲和扬鞭,马年驾到。许多朋友,尤其是文友都因马而感兴,喜用含有马字的成语、熟语。...

  • 怀念龙善生先生

    我的又一位老朋友走了。他的确是一位朋友,也老。他叫龙善生。 今晚我才听人说:龙善...

  • 李齐军:晚起品茶

    晚起。阳光透窗而入,毫不吝啬的塞满了整个房间,暖暖的。这是今年来第一次被阳光唤醒...

  • 廖灿:稻香流芳,袁老安息

    我年青时在长沙湖南日报社工作奔忙期间,曾应邀多次赴袁老家中探访袁老夫妇。见证了袁...

  • 无悔追梦 永葆初心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斗争史,更是一部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