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苑 > 散文随笔 >

夜游鸣沙山

时间:2010-08-09 23:25来源: 作者:梦犁 点击:
夜游鸣沙山 彭兴礼 巴里坤鸣沙山以她奇特传闻和形成享誉区内外,她独特的风貌形成使游人叹为观止,总是在幻想中寻觅她的神秘、在传奇中探寻她背后的故事。 巴里坤鸣沙山四周不是广阔农田,就是丰茂的草原,北面还有小溪流过,四周绿色片片,唯独鸣沙山上是不毛之地、细沙积山、沙海流动。这鸣沙山的沙从何来?时至今日人们还在苦苦的探寻之中。假如你在六月下雨的时,候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天空中还会出现更奇特的一幕,战马嘶叫,刀戈相碰战争场面的音箱效果就会再现鸣沙山的上空,仿佛有亲临其境的感

夜游鸣沙山
彭兴礼

  巴里坤鸣沙山以她奇特传闻和形成享誉区内外,她独特的风貌形成使游人叹为观止,总是在幻想中寻觅她的神秘、在传奇中探寻她背后的故事。
  巴里坤鸣沙山四周不是广阔农田,就是丰茂的草原,北面还有小溪流过,四周绿色片片,唯独鸣沙山上是不毛之地、细沙积山、沙海流动。这鸣沙山的沙从何来?时至今日人们还在苦苦的探寻之中。假如你在六月下雨的时,候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天空中还会出现更奇特的一幕,战马嘶叫,刀戈相碰战争场面的音箱效果就会再现鸣沙山的上空,仿佛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一个巨大谜团不知恐惑几百年几千年,不知困惑了走进鸣沙山的多少文人墨客、探寻神秘和揭秘历史学者和探险家。
  这些传说不是现代巴里坤人撰编的,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道光八年(1828)四月二十六日清代将军方士淦途径巴里坤的时候,在他的《东归日记》中就有记录:“对面山脚下,有沙坡一段,独无青草,横长数十里,相传唐时营盘为沙所压,至今常闻金鼓声。”这是方士淦在这里听到的经历记录。又据《巴里坤县志》可查沙山藏营里是这样记录:“史载,东汉元嘉一年(151),汉王朝驻伊吾(哈密)司马毛恺为维护蒲类和伊吾的安全,率骑兵500与北匈奴呼衍王大战于蒲类海东,在沙处全军覆没(因当地人多次捡到箭镞、兵器)。因为这件事,以后对鸣沙山引发了不少神奇的传说,清代以来,文人雅士为鸣沙山撰写下很多神话和诗作,久传不衰,其中《沙山来》、《沙山怀古》流传甚广。”清代诗人萧雄的《沙垒》记述的更为详尽“雾里辕门似有痕,浪传四十八营屯。可怜一度风沙恶,埋没英雄在覆盆。(流传于巴里坤民间传说,沙山下曾是唐军四十八座营屯,忽一夜风气沙飞,四十八营将士尽为黄沙埋没,形成了沙山)”。根据以上记载,我们不难看出,这鸣沙山里的传奇确有这样和那样的一些依据。
  为了找回历史的故事,寻找一份亲身感受,我决定夜宿鸣沙山。我先到军马场(原名松树堂)找了一位1956年来到这里的兵团老战士王建国,请他为我们的向导。
  王老说,他50年代末在鸣沙山放马时就在这里捡到了一件青铜器的兵器,兵器长30公分左右,剑顶宽2公分,柄部宽5公分,柄把长5公分带有齿状。这锯齿状可能是用来固定在木杆上而设计的。据他讲述的情况来看可能是汉代的一件青铜兵器。由于那时对这些东西不够重视也不知放在了什么地方,后来他在鸣沙山上还发现了很多马、驼和人等残骸,到了80年代这些东西不知不觉中那些东西都找不到了。就这些情况,我又走访了几位老牧马人他们都说见到这些东西,同时也经常性在那里能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都挺可怕的。
  为了寻找那份神奇感受,我们都没有打开自己的手电筒,夜晚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草原上时,突然几只水鸟从前面的草丛中飞起,这一下使我们大家毛骨悚然,这时大家谁也不敢挪动自己的脚步了,都在静静平静自己的心跳,大气都不敢喘了,静静的听着老王的指挥。为了不让大家害怕,互相还在悄悄的说:“没什么、没什么,只是水鸟而已”。实际上只要有王老不怕,而我们早已开始提心吊胆。这时我总是感觉方向错了,就对王老说“老爷子,是否走错了方向了。”老人不紧不慢的蹲下,抓起了一把土放在鼻子上闻了一下说“没有错,再走一会儿就到鸣沙山了”。这是老人多年行走夜路的经验,那草原上的草不带有渍泥味,有渍泥味的草是不一样。两个小时后我们才走到了鸣沙山的边缘,踩在上面都能听到唦唦的声音。我们停下了脚步,在静静的感受、聆听着这里的发生的一切。
  白天这个乖顺的鸣沙山向游人敞开她无私宽大的胸怀,迎接着每一位在这里旅游观光客。清洁沙山处处都像她细腻的肌肤,柔而富有弹性,细腻而又光滑。无论谁走进她的身旁,她都会静静的听着看着游人的快乐,让游人从她细腻的肌肤上滑下。
  可到了夜晚,她就撕去了那白天温柔的面纱,在那黑夜里她用不同的声调述说着大自然和人类对她无情的践踏,或急或缓、或长或短的声调使人毛骨悚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仿佛用轻柔的风修复着被别人对她创伤的身躯和心灵,用清风梳理着自己飘柔的长发,用哭泣的语言讲述着历史在这里演艺过的悲欢离合。微风带着她有节奏的哭泣将细沙从我们脚下带走,走向它们应有的归宿。
  那微风就带着她有节奏的哭泣将细沙从我们的脚下带走,走向它们应有的归宿。风与沙慢慢的行走着、讲述着、述说着,在经过那山弯、山顶、山口时所发出的声音不就是一个情感世界的述说吗?有悲欢离合的陈述、有战马铁蹄下的凯歌、有刀戈向见呐喊。大地本来就是一个巨型的磁场,在一定的条件下她将发生在自己身旁的声音就录制在了自己的身上,当环境条件达到那是的环境时,她就会释放出来。我们的录音机和录像机的发明不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吗?
  我们去鸣沙山时,天气没有按照预报下雨,所以就无法感受那千军万马的铁蹄声、也没有经历那刀戈相见的呐喊。我们只能在夜幕里听一听老牧马人的故事了,只能在回家以后字里行间里寻找我们的想找的那份传奇了。
  我们在鸣沙山下静静的遐想着,在黑夜里看着那军马场老辈性家昏按的灯光,好像战士们的灵魂一样一闪一闪,在我们的背后的不停的在呐喊:人类再不要发生战争,和平才是人类最大的文明。
  小鸟仍然在不停的叫着,怪异的声音仍然在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响着。没有一个人想说什么,只是用心在这位里顿悟鸣沙山固有的传奇和迷茫。渺小的我们无法与这大地相提并论,也无法找回那神秘和传奇。这时我想起了清代诗人方希孟描写松树堂的一首诗:“一片天山月,寒光照铁衣。火风时夜吼,阴雪每晴飞。榆色连千里,松声合四围。古来征战骨,次地几人归。”
 

推荐理由: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可惜图挂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壶生:作别大爷

    大爷安息了。我前来作别。 听到消息正是中秋节,我与我的公益事业伙伴们大团圆气氛浓...

  • 井泉:白驹过隙

    羲和扬鞭,马年驾到。许多朋友,尤其是文友都因马而感兴,喜用含有马字的成语、熟语。...

  • 怀念龙善生先生

    我的又一位老朋友走了。他的确是一位朋友,也老。他叫龙善生。 今晚我才听人说:龙善...

  • 李齐军:晚起品茶

    晚起。阳光透窗而入,毫不吝啬的塞满了整个房间,暖暖的。这是今年来第一次被阳光唤醒...

  • 廖灿:稻香流芳,袁老安息

    我年青时在长沙湖南日报社工作奔忙期间,曾应邀多次赴袁老家中探访袁老夫妇。见证了袁...

  • 无悔追梦 永葆初心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斗争史,更是一部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