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学在船山-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 > 国学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船山论坛”第五讲之分享

时间:2023-11-16 20:18来源:张春景 整理 作者:胡国繁 点击:
我来自湖南王船山故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天在这里做个小报告,请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今天梁剑教授的报告主题是《天、亲,吾为谁之子?》。这个命题我是非常喜欢的,更贴切地说是欢喜。因为它本身就体现了船山先生那种开生面思想的张力。
生性气 从天理 顺人情
——华东师范大学“船山论坛”第五讲之分享
湖南王船山研究院  胡国繁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来自湖南王船山故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天在这里做个小报告,请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今天梁剑教授的报告主题是《天、亲,吾为谁之子?》。这个命题我是非常喜欢的,更贴切地说是欢喜。因为它本身就体现了船山先生那种开生面思想的张力。刚刚邓辉教授的讲述呢,“气”很足,感觉到如果与梁剑教授的致良知结合的话,课题当会有势如破竹的进展,致良知是“性”的层面。我曾经打电话与田丰教授交流,与最初接触到“天、亲”的话题一样,也有几年的时间了。我对他说,咱们的船山讲来讲去怎么没有中心论题呀,或者说中心思想吧。同为宋明理学思想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并以知行合一来诠释;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亦学人皆知。张、王气学呢,我们必需找到关键词。陈赟教授船山论著《回归真实的存在》(化用自“太虚一实”)这七个字下得好,学术穿透力可谓贯通中西,然则应用性不很强。后来我又和好几位全国各地的船山学教授交流,我问将乾坤并建这四字视为船山学术主旨怎么样,他们都说好。同济大学的柯小刚教授二话没说,给我写成书法“乾坤并建养性气”,作为我们船山故里的船山讲坛的推广词。养性气是对“乾坤并建”在应用层面的诠释,后来我改成“生性气”,因为在生发与存养之间,船山更强调前者,“性”生之后才需要“养”,养习以存性。
    今天我带来一个小团队,是我们船山研学江浙沪地区的志愿推广者,也可以叫做践行团队,他们三个都是企业家,是自告奋勇来向各位老师请教。对于今天这个高大上的命题、课题,我想解释上可以转换为我们企业家听得懂的语言,所以呢等一会我还会讲到,民间儒学与经院儒学的对接交流,这是全新的应用层面课题,恰恰天亲关系命题的提出,给我们提出了船山哲学切入应用的一个路径。我认为“天、亲谁之子”,可以理解为“理想、现实,我更应该爱谁”?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的孩子,可能在这种高度商品化社会当中,他们面对的困惑,会比我们作为父辈更多。所以,今天的博士层面的大学生,你们都是代表着中国未来的精英,还要领军后来的研究生、博士生,你们处在90后、00前后这么一个年代段,思想、情感、道德,都应该领军新时代的同龄年轻人,所以我们今天作为代际的交流,是民间、经院两种生态的中年人与年轻一代的代际交流,来探讨孝亲敬天的话题。我们今天在场的大部分教授、企业家都是70后。下面,就天亲关系的主题,我讲三点。
    一、人在天地之中的位置。船山认为在天地人当中人的位置最重要,这是船山思想非常鲜明的一个特征。他有一首这样的诗,梁剑教授也特别看重。“天地既设位,人微何以参。分明有人主,天地不能堪。”写得太好了,这个诗不是一般胸襟的人写得出来的。人是天地之心,是自然的主宰,这也是船山先生说的。船山认为人的出处是天地,重人从而重天地,但如果只注重天地,而轻视人,那么,人就会“负天地之至仁而自负其生”,也成为封建禁锢破坏人文启蒙的帮凶。
    二、船山对于程朱理学中心观点“存天理、灭人欲”的纠偏。船山先生提出了自己针锋相对的意见,天地在人之中,人与天地平行,“人人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这是对胡安国父子思想“天理人欲同理异情”的继承发展。船山先生的观点很合理,六个字:“从天理、顺人情”。我认为讲得好,不是灭人欲,而是顺人情。船山先生是特别能共情的哲学家,这又是他的一个特点。第一个是重人,第二个共情,第三个是孝亲。统而言之就是“从天理、顺人情”的天亲的同一关系。船山是以全身心的生命体验来完成他的哲学理想建构的一个人。他不觉得自己苦,不觉得自己生活在封闭的石船山苦,我们高校外出研学可以去那儿看看,那儿不是活受罪,不是下地狱,不是凄惨。是活泼泼的做学问。船山40多年没有跟王公大臣接触,省、市、县的一把手都分别给他写过信或前往探望,他要么不见,要么连信也不回。他独守船山绝谷做什么呢,他在那里也能通经致用。“素利吾外,致养吾内”,这是船山对天人关系的通经致用。吾外气,吾内性;利用天之气,养吾浩然之气、穷究天理是为了安顿身心。从天理是为了更好的事亲,孝亲是根本意义上的顺人情。《西铭》中说:“富贵恩泽将厚吾之身,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天赐亲生养我乃以乾道厚吾生,不失吾常;吾忧亲以玉成我的坤顺之德,适得吾体。王船山在石船山谷最后的17年是人生最丰收的17年,平均一年两本书。所以,精神世界我不觉得他是苦的,他很富足,也就是那种“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与“知我其天乎”的状态。
    三、船山认为解决天亲矛盾的机理在于天亲、人我共情。天亲、亲我构成形上形下的矛盾纠缠。我们衡阳针对自古以来的亲子关系普遍现象有一句俗语,“崽想娘,扁担长;娘想崽,路头长。”过去读书人离家,需要肩挑行李。孩儿对双亲的思念也许就是拿起扁担的那一刻,而双亲特别是娘亲,则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孝亲与慈幼都是美德,而从来我们需要后天加强培养的是前者,慈幼,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船山与弟子之间情同父子的关系,如与本地的唐须竹、上海的章有谟,可以理解为一种道德意义上的天亲“大切”合一式的父子关系。在他的义薄云天的弟子们看来,天在心中,即亲在心中。(展示王船山劝留章有谟时写作的诗歌名句书法作品:华亭莫拟归鹤怨,湘山布谷未催耕。)在这种意义上看,古代因忠孝不能两全的“夺情”,并不符合天亲合一的古今通义,是愚忠,最可悲的莫过于为一姓天下的主动大义灭亲。船山先生最善于利用“我”自身的天亲合一——“身心合一”解决家国矛盾。他有一句话大意是说:“我之为臣故知忠,我之为子故知孝,忠孝非人为外在的强加,而是自我实践于其身心之侧。”船山认为孝亲是人之根,我认为不仅是人之根,还是打通天人之际的一架梯子。亲是家庭的,从家到族到国到天下,这中间便构成了梯级。天亲合一的哲思把这些个梯级囊括在内。船山有一副对联:“结缦亭而梯月,开琼筵以坐花。”可以说,船山以孝心为梯子,架设、修成了“相天造命”的这么一条通天路。前面所述的船山诗“分明有人主,天地不能堪”,“人主”讲的就是内圣外王的人,内圣即可以人知天、以德合天,外王即可以辅佐、参赞天地为万物造命。解决私天下与公天下的矛盾,比如船山有“天之子”说:“我之与天子皆天之子,则天子无以异;天子与天下,皆天之子,则天下无以异。”这既是对天子的鞭策,也是对天下士大夫的鞭策。船山三义说:一人正义,一时大义,古今通义。古今通义乃天下共生共情主义,相当于将冯友兰所提出的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合一,差不多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雏形。我们今天讲的天亲合一意义上的孝子,无论是天之克肖子还是孝顺父母的君子,这里的大孝之心,就是对天下的负责,船山先生可以帮我们拔高到这个高度。
    好,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分享这么多。以后欢迎大家到我们船山故里来,实地研学,我们很多地方可以共享,可以得到更多切身的体会,也就是今天梁剑教授讲的知之切。从知之切入手,我们就是在以情感与生命体验在做学问,学问就不只是一堆冰冷的材料。
   
    (根据授课录音整理,整理人:张春景)

(责任编辑:相天)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