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船山故里网-073401.cn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 > 特色教育 >

论素质教育实施中教师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时间:2010-09-19 16:57来源:本人原创 作者:123chen 点击:
去年年底,应大学章导之约,为其写了一篇素质教育方面的论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师 主观能动性 制度 待遇 地位

      近期,《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难产,教育部长、教改领导小组组长周济的调任,山东沂水县政府下发红头文件 明令狠抓应试教育引起的轩然大波等,使教育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及有识之士又开始大声疾呼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前国家教育委副主任柳斌曾把素质教育定义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和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教育。
  这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指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部分学生的教育,要把适龄儿童、适龄青年甚至是一切拥有学习需求的人纳入到施教的对象当中去。不会丢下任何学生,也不会对任何学生有所偏袒和不同。
  第二层含义是指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即素质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点,不仅仅是以考试来衡量优秀的人才,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进行实践,增强动手及创新、创造能力,而且素质教育也不只是提高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在道德文化方面的素养,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所以,素质教育很难。一个“全体”,一个“全面”,每一个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另外还有一个陡坡拦阻在我们面前:应试教育深入人心,几乎成为我国基本国情。各级领导、教师、学生等都把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标准。每个人几乎都生活在应试大棒之下。
  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实施或者放慢实施素质教育脚步的理由。因为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如不实施,教育公平、教育基本价值都将丢失,这些不仅会影响到许多个人的发展,而且势必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甚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将会因此受到拖累。
  到底怎么才能使素质教育全面、顺利、有效实施?毋庸置疑,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同重视、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是必须的。国家出台有力的举措,社会改变重视应试的心态,个人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方面缺一不可。
  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我认为要想使素质教育在我国全面、顺利、有效的开展,充分发挥人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并且要拿出可行办法、采取切实措施调动教师、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
  为什么要充分认识、调动、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我认为这主要是由教师在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决定的。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过如下一段话: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让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30多年前就提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教师具有极大的力量,是影响一个学生、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同样,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依然起到主导的作用。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老师这种作用更加明显,所以教师主观能动性是影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什么?
  我认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1,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能够主动的认识到并主动地通过自身的个人素质、言语、行动、具体的教学行为等去影响学生。3,主动的为促进全部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自己及创造条件。
  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还未成年,缺乏社会经验及相关意识。无法知道什么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怎么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无法清楚的认为到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怎么才能让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而教师就不同,作为一个教师,首先是一个成年人,已经对社会有比较深的认识,能够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其次,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他的知识相对渊博,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重要性更加清楚。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还体现在,教师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个人素质、行为、言语、具体的教学行为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教师的文化素养对学生求知欲的牵引作用,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学业的导引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等,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能动性的去利用自己个人素质、言语、行动、具体的教学行为等对施教对象的这种影响,并利用这种影响有效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不可否认,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也受到一定的约束,所以他不能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改变自己,使自己尽量能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正作用。不仅如此,教师不仅要迅速的改变自己来适合素质教育实施的要求,而且要能动性的尽自己所能去改变社会上、学校里、家庭上对素质教育的实施 会产生副作用的因素。
  所以,要想使素质教育全面、顺利、有效的实施,充分认识、调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样,调动及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其可能性。
  首先,教师的内心是向往、赞成素质教育的。现今的中小学教育被深深的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评优、评先、评职称,很大部分都要以所教科目的考试成绩为标准,导致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素质教育更多看重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再单纯计较学生分数的高低,而是对学生一个综合的评定,让广大教师远离了考试成绩排名的压力。
  其次,教师也有实施素质教育的愿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千秋万代的功业,是造福全体社会的功德。古人有云,不朽之事唯有立功、立德、立言。而如果能让素质教育全面、顺利、有效实施,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难道不是千秋功德吗?
  再次,教师有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素质教育不仅只是针对学生的,她对教师也有需求要求。例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与更加渊博的知识。这些都迫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来提高自己。无形之中,也就提高了个人的素质及社会地位。
  最后,素质教育也是有利于教师的。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教师也不例外,他同样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当中,他也有家人,他也有孩子。如果素质教育能够全面、顺利、有效的实施,对其家人、对其孩子也是有益的。
  毋庸置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有其可能性。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怎么才能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及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教师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又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我认为,充分调动及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经济及福利待遇。国家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实实在在的提高教师的待遇,包括工资、保险及其他福利。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教师还在为自己及家庭的温饱问题、生活问题担忧的时候,他肯定无法把心思全部放到教书育人上来,就更不用提更高层次——主动的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贡献力量。在现今环境下,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十分重视及落实教师待遇问题(例如教师待遇比照公务员的模式),让人民教师在教书育人之时无后顾之忧。
  2、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及社会地位。十年浩劫虽然过去很久,但教师头上臭老九的的称呼,并未完全消除。一些地方,轻视教育、轻视教师的现象频繁发生。导致教师无心教书,就算坚守在教育岗位,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毋论教师能动主动的去为素质教育而努力。要想根除此情况,必须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尊师重教的风尚,让大家都认识到: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积极发挥教师节的作用,全社会都来尊重老师,都来解决教师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教师主动的,有意识的,用自己最好的教学方法及工作状态来回报社会、回报大家。
  3、完善素质教育制度。制度是规范、制度是目标、制度是力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尤其是教育部尽快制定及完善素质教育相关制度。这首先要求国家教育部门制定出整齐划一的素质教育的条例。比如说,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年级应开展哪些活动才是素质教育。就象制定课本教学大纲一样,拿出具体又适于操作的素质教育大纲,最好有教材有考核目标,不然就会流于空洞,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清楚明白在素质教育到底要做什么,到底要怎么做,做到了又有什么益处?只有有了目标后,才会有动力,才会去思考,才会让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用武之地。
  4、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政治领域的作用,紧抓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让教师明白为素质教育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5、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是素质教育难以实施的一个瓶颈。这些教师也想为素质教育而努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积极为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提高提高条件。例如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选派部分教师到高等院校深造等。
  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提高,需要全社会为之奋斗,努力为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条件。
  与此同时,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主动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的提高,必需建立在教师素质的提高的基础之上。否则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科学文化知识贫乏、心胸狭窄的教师,能够培养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心理健全的学生来。所以,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针对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提高。
  其次,主动为素质教育实施建言献策。教师身处素质教育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最深,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学生需要怎样的教育,怎样的教育对学生及社会有利。主动的把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为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再次,主动关爱学生,有教无类。视生如子,主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发扬有教无类的思想,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有失学、辍学可能的学生,了解其详细情况,争取解决问题、留下学生。对于相对顽皮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予以宽容,引导他,教育他,关爱他。做到该入学都入学,该在校都在校,该接受教育都在接受无差别的教育。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最后,主动提出或改变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合理的部分和因素,让素质教育真正的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及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振兴,在于教育;教育振兴,在于教师”。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须具有内在动力,这种内在的动力来自国民的自身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充分认识、调动、发挥人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四有”新人,是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样,这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神圣使命与时代责任。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师   主观能动性   制度   待遇  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