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到底该怎么改? 近日,又接到去市里面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的通知,说句实在话,我一点儿也不想去,不想去被动洗脑,这样的培训已不新鲜,在三年前我就参加过一次,其实呢,所谓的培训,只是听一些专家坐而论道,对新课程改革,他们是充满希望很热情,当然,他们很天真,很单纯,对基础教育的现实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问题缺乏了解,故提的那些理念和模式虽新颖,虽近乎完美,但就是没有多少实用性,所以说他们只是唯美的思想者,他们的思想是漂浮在空中,对现实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相反呢,原来陈腐僵化的教育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我们的基础教育根本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风起,却吹不皱一池水,水原来是什么样子,现在还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改革和培训到底有何现实意义呢?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我在心里是很悲观的。 新课程到底怎么改?我想,不是靠展示新颖的理念和模式就能解决的,真正的理念和模式也绝对不是那些坐在书斋里搞研究的专家、学者可以弄出来的,他们弄出来的只是美丽的肥皂泡,或者说只是很糟糕的嫁接,只会给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不好的冲击,甚至说是一种生生的伤害和破坏。其实呢,我们的课程改革不需要太多时髦新潮但虚浮的理念和模式,新课改应该始终立足于基础教育的真实情境中,针对基础教育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地设计,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改革才会是成功的改革。如果回避现实,回避问题,泛泛进行形式主义的改革,重复甚至强化原来的错误,这样的改革就不会有什么意义。我们的新课改已经走入了这样的误区,可是,我们的设计者论证者还在文过饰非,还在盲目地推进这样的改革,过程虽是轰轰烈烈,但效果却不容恭维,只能苦了师生,害了我们的基础教育。 新课程改革到底该怎么改,直面这个课题,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 30年前的一个关于中美基础教育的故事。 1979年6月,中国曾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基础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如下文字:“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扳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掉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访问团由此得出结论: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同一年,美国也派了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有如下文字:“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它人则没有。”于是得到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在过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的甩在后面。 30年时间过去了,这两个代表团的预测都错了——美国的教育不断培养问鼎世界科学高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我们中国的教育,还是在基本的教育理念中不得要领地苦苦挣扎。可以这么说,美国那种看似宽松的教育造就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而我们这种规规矩矩非常严格的应试教育却成了制约人发展的牢笼,我们的教育很难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通过比较,特别是通过时间和现实的检验,我们不能看出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问题所在。好在我们国家一直在坚持走改革之路,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尽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还是给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憧憬和希望。现在,我国已经启动新一轮的教改,如果要让教改取得成功,我们就必须直面教育问题,理性借鉴发达国家像美国的发展基础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变陈腐僵化的应试教育为活泼轻松的素质教育,不但要从理念上变,从形式上变,而且要从操作层面变,从内容上变,要对应试教育进行颠覆,绝不能重复或者变本加厉地强化,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师生才是主角,而不是远离基础教育一线的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干部,师生们怎么想怎么做其实很重要,不可替代,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基础教育的真实,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积弊,如果让他们成为应声虫,被动接受,做规定动作,那么,新课改只能是皮影戏,生涩的很。我认为,真正意义的新课改,在造氛围的同时,要搭好台,让师生演戏,让师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是真正的主角,戏演得怎么样,主角最重要,千万不能让他们当配角,特别是让一线教师当配角。新课改其实就是要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到底是怎样的教育呢?我认为,所谓的素质教育,就得一种生动活泼的发展人的教育,要给师生主动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当主人,以非常轻松的心情开展活动,少一些考试的束缚,少一些赤裸裸的功利,如读书是为了今后找好工作,少一些外在的干预,如行政的干预,将教育的发展同人的和谐发展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统一起来,这样的基础教育才是理想的基础教育,才是我们新课改应该追求的境界。一句话,教育应是轻松的,是服务于人的发展,不能带有太多的目的,附加太多的功能。由此而言,我们的新课程改革,首要的是改革考试,基础教育不能完全为了考试而设置,考试不能成为基础教育的制高点!应试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如果我们的改革不直面这个最大的问题,不在这方面动动真格,再好的理念和模式也是空的,新课程改革只能是走过场! 接受不实用的思想是痛苦的,但不愿意也得去参加,有什么办法呢?其实呢,当下的新课改,就像耍龙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我们只需闷声闷气在后边跟着舞就是了,不能够有自己的发挥,一发挥就有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