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东华(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湖南 衡阳 421008) 摘 要:船山学传播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建立中华船山文化网不仅具备了成熟的条件,而且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和不可替代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船山学 中华船山文化网 应用价值
一、传播学视域中的王船山研究述评
自晚清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刊刻《船山遗书》以来,以王船山学术思想为主的船山学兴起,并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如成立船山学社、公开发行《船山学刊》、举办国际性的船山学术研讨会,以及大批船山学专家的涌现与辉煌成就等等,都使王船山研究在二十世纪成为显学。因此,如何整合船山著作及研究资料,使船山学在新世纪更为深入和发扬光大并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就成为当前船山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不少学者及机构对王船山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系统的、颇具力度的搜集、整理及研究,主要分为这几个方面:
一、船山著述的整理、搜集和出版。自1900年以来,在以往刻本的基础上,船山遗书得到较为完整的整理。如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店重校铅印《船山遗书》70种358卷,补入新发现手稿种6。1975年,中华书局编校出版船山著作,并首次标点。1988年,由岳麓书社出版并列入国务院审定的古籍整理出版计划的《船山全书》,计16册,71种353卷,1992年出齐,这是目前较为完整的船山著作版本。199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又在此基础上出版的《船山遗书》(全八卷)等。
二、收集和整理王船山研究资料如编制目录和索引等。如《船山学报》分年代编了《王船山学术研究论著、资料索引》,衡阳市图书馆1986 年编了《王夫之著作、传记及其研究资料目录》(油印本)。但主要成果体现在朱迪光教授主编的《王船山研究资料索》(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它包括王船山学术研究论文索引,收录1900年至2001年王船山学术研究论文题名;王船山研究著作索引,收录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的专著题名,以及对王船山学术思想有所论及的著作题名,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既可按年代检索, 又可分类检索;王船山学术研究者名录。
三、进行王船山文献数据库与王船山研究网站建设。如彭佳星与彭泽华主张用Delphi开发王船山研究数据库,并从资料收集、数据加工与提供使用等方面设计了数据库的主要功能,从数据录入子系统、数据查找子系统、打印报表子系统、帮助系统等方面设计了数据库的系统结构,采用Delphi自带的Paradox7.0实现和强化数据库的存储与检索效果,并对几个主要功能模块技术分析和处理进行了理论设计。何祝兰则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王船山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从数据源等方面分析建库应具备的条件,并提出建库的质量要求,重点探讨建库的方式、原则和步骤。董爱辉则提出了构建《王船山文献数据库》的计划, 简述了建立专题数据库的一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谢美萍以建立王船山论文研究资料分类体系为例, 分析了某些数据库的特殊性, 提出了以研究者的研究方向为中心设置类目的专题数据库分类体系。在网站建设方面,衡阳的石鼓文化网与湖湘文化网都在名人专栏里介绍了王船山的情况,并分门别类地展示了一些资料,如生平、年谱、故事、著述,以及研究著作等,但过于简单和滞缓。
二、建设中华船山文化网的意义与条件
当前,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上网找资料、学知识等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生存方式,通过这个途径扩大船山学的影响,加快船山学的传播,从而丰富湖湘文化的内容,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经过长期的资料收集、积累和整理,也为中国船山文化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表现在这些方面:
⑴ 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综合型文献数据库, 如:《中文社科报刊篇名索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光盘系列》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等等, 它们的数据庞杂, 收录范围广, 一般能解决广大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需要。但是就某一学科, 特别是某一课题来说, 收全率就很难保证;而传统的书本式的回溯目录或索引, 只能反映过去, 而不能反映现在, 更不能及时增补新的信息, 也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研究工作者的特性检索需要的。所以, 利用计算机技术, 建设专题文献数据库是图书馆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⑵ 船山文献,作为本地独特的一种文献资源,不仅在本地图书馆藏书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而且可以体现图书馆特色和资源发展优势。而船山文献数据库的建立,是应读者需求、馆藏特色、时局发展和地方实际出发开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其作用不仅可以便捷、快速、准确地为教学科研导铺路,省去他们翻检之苦,而且为构建船山文献信息中心的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既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又促进科教事业快速发展。船山文献数据库建设可说是嘉惠后学!开后学之先河",其意义不亚于撰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⑶ 师院图书馆座落在清代名人王船山的家乡湖南衡阳, 长期以来, 一直重视王船山思想的研究和探讨, 设有王船山研究中心和湖南船山学研究基地;重视对王船山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不但收集到王船山的《船山全书》、《船山遗书》、《王船山诗文集》等王船山著作, 而且还编辑了《王船山著作与研究备检录》(1900—1992) 和《王船山研究资料论文索引》(1981—1997)(内部)。为了有效地利用本院资源, 使广大王船山研究工作者对王船山著作及其研究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 避免重复课题建设,从而促进王船山学术思想的研究和发展, 弘扬本地区的地方文献, 建立王船山文献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
⑷ “中华船山文化网”的开发和建设将填补此项空白,为船山学的研究和普及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快捷平台,对船山学的传播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中华船山文化网的基本设计及其内容
首先是建构王船山文献数据库。1.1、确定体系结构:①王船山著作数据库,包括王船山著作目录和王船山著作全文数据库;②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资料数据库,包括王船山学术研究著作目录和王船山学术研究论文资料索引数据库;③ 王船山传记生平目录数据库。包括传记、评传、回忆录、年谱、纪念文集、会刊、碑铭、照片等;④王船山学术思想研究活动。包括纪念活动和学术活动。
⑴ 确定收录范围和文献源,不但要收录已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 而且还要收集关于本专题的内部资料和境外的资料, 力求反映专题的全貌;收录范围, 除收录专业报刊所载的文献, 还应收录相关报刊所载的文献, 以及专著、教材、学术会议和活动等等,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大型综合型文献数据库可作为重要的文献源。
⑵ 选择检索入口,主要选择了以下检索入口: 题名、作者、出处(刊名)、分类号、任意词、摘要、年份(出版年代)、引文等;同时, 对以上检索入口还能进行组配或复合检索, 以提高查准率和查全率。
⑶ 标引问题,主张同时使用《中图法》和《四库法》进行分类标引, 一方面尊重了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和古代文化研究的老同志的检索习惯, 用他们熟悉的《四库法》进行标引;另一方面又考虑了王船山著作的知识系统性和学科类别,利于学术研究, 同时用《中图法》进行标引,从而利于读者的多层面检索。
⑷ 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书目著录》、《UN IMARC 格式和手册》、《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中国机读规范格式》等国际国内有关的文献数据库的标准和要求以及ILA S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 的技术规程, 根据CNMARC 格式, 进行标引和著录, 为了便于读者检索, 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还需对目录和索引进行规范控制, 即用UN IMARCöA u tho rit ies 机读规范格式编制规范款目。
其次,通过对已有的船山学研究成果进行网络整合,着力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性、权威性的“中华船山文化网”,主要栏目设计有:
A.旷世大儒王船山:
生平:包括图片、文字和电视剧
著述:包括各种版本的船山全书
影响:各代著名人士对王船山的评价
B.船 山 故 里:包括衡阳市、县几十处船山景点如湘西草堂的图片、文字,以及衡岳文化的介绍
C.船山研究机构:
船山学社,1914年刘蔚卢等人为纪念王船山,阐扬其思想,发起组织船山学社于此,主要展现其百余年来的发展功绩,1921年毛泽东同志利用船山学社社址和经费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培养革命人才,人称“中共第一所党校”。
台湾船山学会,展现台湾及海外船山学的发展历程
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
衡阳师范学院船山研究中心
衡阳市船山学会
D.船山刊物:船山学报(图片、文字)
船山学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王船山研究”专栏
船山文艺:衡阳校园文联、南华大学、衡阳师院共同组建的船山文艺社的文艺普及刊物,已出9期
E.船山研究专家:清代船山研究专家(照片、文字)
现代船山研究专家
当代船山研究专家
F、学术动态:新书推荐
最新研究论文摘要
船山研究基地学术活动
G.船山论坛:学者论坛
大学生船山论坛
石船山:这是衡阳师院组织的大学生王船山研究会刊物,已经出版六期
新浪船山文艺博客圈
H.船山学研究资料索引:王船山学术研究论文索引
四、中华船山文化网的预期价值
在理论创新方面:改变了原来只限于纸质研究、传播船山学的传统方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将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接入网络,以因特网的全球性、及时性更好的传播船山学、研究船山学,提供一个突破了空间限制的、全天候的、低廉的集船山文化交流、学习、研究于一身的电子文化平台,是船山学传播和研究的一个重大飞跃。
在实际应用价值方面:介绍王船山以及船山学的概念,船山学研究的历史概况,研究现状,国内外的重要研究机构及国内外船山学研究名家,相关学术刊物。为网上用户提供船山学相关书籍资料的电子版,提供部分目前国内外的权威学术研究成果,展示船山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展示与船山学相关的社会重大事件和活动。为“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提供一个网络研究平台,作为国内外船山学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作为船山学在普通民众中传播的网络平台,与其他相关网站建立友好链接,方便网民网上查询其他网站上船山学的延伸资料。最终广泛地传播船山学,方便全球范围内的人们认识、了解、研究王船山和船山学,促进人们继承和发扬包括船山学在内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⑴彭佳星,彭泽华:《用Delphi开发王船山研究数据库》.《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6期。
⑵何祝兰:《网络环境下王船山文献数据库建设探讨》.《船山学刊》,2005年第3期。
⑶董爱辉:《专题文献数据库的开发》.《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年第6期。
⑷谢美萍:《专题文献数据库分类体系探讨》.《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年第5期
2009年12月12日 编者按:中华船山网是在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专题研究员、衡阳师院中文系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任东华博士后的大力倡导与精心指导下建成的。今年5月份,任博士后欣然应聘为本网名誉站长。现将其有关论文作为《走近船山》专辑的第六讲推出。在此,我们谨感谢任教授的辛勤劳动与无私奉献!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