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征文 >

今日蒸阳第275期副刊电子版

时间:2015-08-28 11:24来源:今日蒸阳副刊部 作者:今日蒸阳副刊部 点击:
七夕情
   
张永生
    
  作为距离秋天最近的一个节日,七夕总会浸染上“多情自古伤离别”般凄美的色彩。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叹咏牛郎、织女悲欢离合及七夕风俗的诗文。
  《诗经·大东》中最早记录了牛郎、织女的情事:“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的牛郎、织女分隔于天河两岸,终日辛勤劳作,使人感觉到二人那份相望而不能相聚的幽怨之情。三国时期的曹丕在《燕歌行》中也说:“星汉两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表明了他们是一对长期被天河所阻隔的恋人。
  自古以来,心灵手巧的女性都备受人们赞赏,南朝皇帝梁简文帝有咏诵穿针乞巧之句:“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七夕穿针》)“疑月”、“恨风”表现了穿针女想尽快将彩线穿入针孔的急切心情。南朝梁时的诗人刘遵、刘孝威也各有《七夕穿针》诗一首:“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花抽一缕,举袖弄双针。”“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故穿双眼针,持缝合欢扇。”前诗写穿针女子于花前月下,以穿双针争强斗巧。后诗中的女子于七夕穿针则不仅乞巧,更重要的是向织女祈求爱情的幸福,当她“故穿双眼针”时,她既怀有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又“恐风来”缕乱,穿针不顺,给她“合欢”的美梦投上一层暗影。诗人借助具有特征的事物,以暗示的手法,推开了穿针女的心灵之窗,让人们看到了她们七夕穿针的内心隐秘。郭沫若写的一首七夕诗却是独具风味的,表现了革命诗人的浪漫情怀:“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颗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七夕诗虽然浩瀚如烟海,但写出有新意的并不多见。清代,江苏镇江有个王氏女,她14岁那年的七夕,作了一首诗:“四海烟沉望下方,笑他痴女忒荒唐。小仙果有无穷巧,如何一岁一见郎。”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少女不信“乞巧”迷信,借用织女之口写诗,意境清新而又不落前人窠臼。清代浙江秀水县有个叫黄箴的才女,著有《文韵阁诗集》,她也写过一首《七夕》:“造化玄机却总才,名花终古少常开。阿依不乞天孙巧,但愿年年送拙来。”因为上天都忌妒有才的女子,因而自古以来才女大多薄命。作者别出心裁地写出了自己偏不向“天孙”(织女)乞巧,而要求“乞拙”,这是对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控诉和鞭挞。民间流传一首七夕回文诗:“星双照处展云罗,好梦鸳衾一半多。屏画倚娇含睇女,青娥淡扫夜如何。”此诗读后意境大新,回味无穷。
  在七夕节,人们最关注的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最赞赏的是他们坚贞不移的爱情,最同情的是相爱的人难相聚。这个节日,使得红尘中的我们,在这一天仰望星空,欣赏因拉长时空而永恒美丽的爱情;这个节日,也一直深深地打动着中国人的心,致使牛郎、织女的传说通过文学、艺术、风俗甚至宗教等渠道,渗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俗生活之中。
 
洪市热土英雄血
                        欧昭晖
                        
    先前,我以为作为洪市人的我是对洪市理解比较全面透彻的。但是6月28日与周肃先生的聊天,让我动摇了信念。他对我说:在近代史上洪市经历过两场战争,一是抗日战争二是解放战争。就连洪市两张闪亮的名片都是与战争有关,一张是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王船山先生,一张是著名烈士夏明翰烈士。这两个人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人性的“骨气”。他的一席话让我对洪市早先的认识不得不重新开始。于是,我用手机百度洪市的关联词,询问一些上年纪的老人,翻箱倒柜找出有关洪市的资料。甚至不惜半夜将好兄弟王延辉吵醒,要他告诉我他所知道洪市的故事。没想到,他跟我说的只是:洪市是一个出英雄的沃土。当年王夫之、管嗣裘等人书生举兵抗清,是何等的气概?
1928年3月20日一个叫夏明翰的洪市小伙子虽被脚链手铐五花大绑,却从他口中掷地有声气壮山河地喝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短短的20个字,如闪电划破夜空,如霹雳炸响大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英勇的洪市男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自己的理想!此时,礼梓(今夏明翰村)余家组山上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应该是在自家英雄儿子鲜血灌溉下开得更加鲜艳更加壮烈!
九十开外的廖哲伟老人,在他21岁那年见证一场规模不大确打得十分惨烈的战争。1948年农历8月11日,解放军四野49军162师485团2营的战士与白崇禧部在洪市镇天柱峰下激战三日三夜,战争结束后,解放军的281位烈士被当地老百姓就近分葬在六处。廖老在退休的那年就开始为这六处英雄守墓并上书广州军区司令部提出修建烈士墓地。2013年清明,阔别65年之久的281位战友终于永远团聚在洪市余田的覆船岭上。281个齐刷刷的军礼向廖老致谢!感谢廖老20年来的风雨相守,感谢廖老20年来为他们的团圆奔走相告!           
   当我行文至此时,延辉又来电话说,洪市在抗日战争时曾有个军用机场在现在天柱村白马皂,我眼前顿时浮出1944年6月举世惊骇的那场战争——衡阳保卫战。方先觉将军以小击多,虽败尤荣,以自损1.7万将士而让嚣张的日寇损伤将近4万,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洪市这个小小的机场应该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国军的精锐之师“鸿翔”部队曾将洪市作为一个据点而远征缅甸。当年方先觉将军能从日寇手里逃出来,是经洪市人陈轻驭(时任耒阳县长)和军统的营救,从而从洪市回到重庆再次投入抗日的。在8年的抗战期间有二位美国飞虎队员长眠洪市加福村牧云峰上,还有四位鸿翔部队的国军官兵英勇牺牲于此。今年元月18日,延辉和萧培二位兄弟自费为这6位英雄筑墓立了碑。以示对英雄的崇敬!
   一个现在才将近6万人口的小镇,在薄薄的时间里经历过两场战争的洗礼,还有这么多让人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当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地方为谁是西门庆的故里“打”得不可开交时,甚至还有某地洋洋得意地传说李师师成名之前曾跟他们那里的某男是红颜知己这些无聊的标榜时,作为一个洪市人,是不是该反省一下?是不是应该去思考一下我们该怎么做?难道我们要让那些长眠在此的英雄们为我们生者惋惜?我们是不是应该擦亮洪市的英雄名片?行动起来吧!我的洪市兄弟姐妹们,让我们接过英雄的旗帜,用自己的正能量发展洪市,影响中国,走向世界!
 
船山论豪杰精神
 
有豪杰而不圣贤者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能兴即谓之豪杰。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拖沓委顺,当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以挫其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惟不兴故也。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此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俟解》)
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湖南一师读书时,经常前往船山学社听课,曾针对这段话写出札记如下:
王船山: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圣贤,德业俱全者;豪杰,歉于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拿(破仑)翁,豪杰也,而非圣贤。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
毛泽东显然以将“豪杰”与“圣贤”集于一身为己志,从根本上影响中国与世界,有理由认为其豪杰精神的重要学养源头在此。我们以他早年对“豪杰”、“圣贤”的区分与不同评价,来看他中年所写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即着手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北方地形。不难发现,毛泽东在此词里论及的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至成吉思汗,都只是“豪杰”之士,他们虽有“大功大名”,都“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歉于品德、思想,因此,是“办事之人”,而非“传教之人”,仅“一代帝王”,而非“百代帝王”。“今朝”的“风流人物”当是毛泽东的自况。红军部队进入陕北时,毛泽东就创立了抗日军政大学,而将搜寻得来的船山著作在教员案头参考书。而当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时,毛泽东如当年曾国藩一般通宵达旦读船山的《思问录》等书,从而写出《矛盾论》《实践论》两部光辉著作,并将船山的原文“大势已去,与灰俱寒,不灭其星星之火”,化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代号角。这些都可视为他对早年立下的“集豪杰与圣贤于一身”的大志的践行。豪杰精神让他战胜了日本强盗与国民党反动派,最终真正让“中国人民第一次站起来”。
今年五月、七月,湖南企业家国学践行研修班主讲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衡阳市“船山故里·国学飘香”讲堂主讲肖剑平等专家,都先后宣讲、倡导了王船山的豪杰人格观。因此,我从《船山全书》中摘出该段原文并意译如下:
有是豪杰而够不上圣贤的,没有是圣贤而够不上豪杰的人。所谓的豪杰就是能“兴”的人。所谓的“兴”,就是天性中与浩然之气同在的东西.那些唯唯诺诺,只会附和别人的想法,每天劳苦而不能放下地位财富妻子儿女的人,数着米粒计算薪酬,那样他们的浩然之气就每日消减,看天不知天有多高,看地不知道地有多厚,虽然醒着仍然和梦中一样,虽然能看见和盲人也没有区别,虽然时活动四肢但是心思已经僵化,就是不“兴”的缘故.圣人用诗教他们来清洁自己的心灵,震动他们颓暮的浩然之气,先成为豪杰一流再向圣贤看齐,这是在乱世拯救人道的大举措。
游泳记
 
魏启用
 
我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游泳,一到水中,顿觉心灵放松,欢快从容,身上的负累全无;特别是盛夏,躁热难受,一到清澈凉爽的水中游泳,仿佛从世俗中摆脱,进入仙境。
每天下午,无特殊情况,我都开着小车到我县西渡镇咸水村新屋组游泳场去游泳。这是游泳健儿近年在罗友顺、廖小兵、方立敏带领下,筹资10万元建设的游泳场。游泳场附近有一个宽阔的停车坪,下河岸边硬化了一个平台,平台中间的石阶拾级而下,伸向河底。游泳上岸有一栋冲洗更衣平房,整洁漂亮,平房顶金黄色“衡阳冬泳”四个大字熠熠闪光。最壮观的当属游泳场面——很远望去,河面就像一个花园;稍近看,一个个拖着五颜六色救生圈或穿着泳衣的游泳健儿,像开在水面上的花朵;临近,更是美不胜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展现不同的风韵。游泳美女的风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三点式”在这里不是卖弄风骚的表露,而是大自然的流露,丰满的乳胸、美丽的大腿、洁白的肤色,是大自然如诗如画的情怀;孩子们一个个像小泥鳅似的,在河边浅水中笑闹翻腾,尽情嬉戏,弄得水花四溅;上了年纪的人悠闲地游着,如鸟儿缓缓打开翅膀,如火车慢慢进站;中青年游泳健儿各种优美的泳姿令人眼花缭乱:有像草原上的骏马奋勇争先的自由泳,有像蓝水中的海豚相互追赶的蝶泳,有像离弦后的羽箭穿空破雾的仰泳,有像起跳的青蛙眨眼到达的蛙泳,有像游鱼在水中优雅自在地穿梭的侧泳,有交替挥着左右臂贴水前进“量尺游”,有像海象一样打着鼻响,水中上下左右翻滚“舞蹈泳”,有沉入水里不见踪影忽然在远处昂头换气又钻进水里的潜泳……
    欣赏游泳场面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进入河中游泳更爽。微风穿过夕阳拂过水面,波光粼粼,就像一片银色的薄箔,微微荡漾的水波给身体轻轻按摩,就像品尝杯里轻轻晃动的美酒佳酿。单是仰在水面,就有无穷乐趣:闭上眼睛,任凭流水漂泊,任凭思绪漫游,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睁开眼睛,一只只鸟儿在蓝天飞翔,好像天空划过一道道流星,也像一只只精灵带来温良、开朗、热情,特别是仰泳观云,比在陆地观云就要真切许多,美丽许多,千姿百态的云景尽收眼底。云彩斑驳陆离:有的白得像新摘的棉花,有的蓝得像海洋,有的绿得像翡翠,有的微红似醉酒美妇人的脸。云彩变化无常;有时乍看,像一条条银丝,曼舞轻织,一下又集成一幅似明若暗的绸带,绵延不断,像一幅美丽的油画,高挂天空;有时那美丽的流云,一会儿堆积如山,一会儿收缩为玲珑的盆景,一会儿又绘出飞禽走兽的模样。静态的云,也别有一番景致:朵朵淡淡的彩云紧贴蓝天,纹丝不动,像什么神仙画家从天庭跑过,信手运笔,轻轻抹上,水中投下淡淡的云影,有如绿色锦缎上美丽的暗花。我仔细观察,云也是有喜怒哀乐的:有时轻松的、快乐的彩云在空中不时作翩翩的摆舞,似乎是微笑,又似乎是微醉;有时凝重的、深沉的乌云板着阴森的脸,向河面直压下来。
    从云景不禁联想,人生如云,功名富贵只是过眼云彩。世事无常,名利乃身外之物,只有平淡是真,平安是福。
     咸水游泳场还有一道内在美风景——一个乐于奉献的老头——胡建中。他年纪六十上下,黑莓子似的眼睛里弥漫着从心灵里荡漾出来的亮晶晶的光彩,红得近乎赭色的脸像是用泥土塑成的,又像是在窑里边被烧炼过,显得结实,坚硬,周身结实得像块一撞能出声的钢板,浑身似乎散发着太阳般闪耀的光芒。
   他一年四季,起早摸黑,不领一分钱在义务管理这个游泳场,无论什么时候去,浴场都整洁有条,他都笑脸相迎,叮嘱游泳注意安全;建设浴场时,他一个冬季都站在寒风中,走在雨雪中,站出一河欢乐,走出一道美景,他是咸水游泳场最美的风景。
放飞心灵
周开学
不知不觉中,心的窗口已经结满了蛛网,渴望一束洁白的光亮来驱赶阴霾。
每天一早,匆匆洗漱穿衣,一边喝牛奶啃面包,一边把屁股挪到办公室的凳子上,一天八小时汗流浃背下来,只觉得腰酸背疼腿抽筋之时,却不时遭到上司的一顿喝斥,头顶上猛然响起一声惊雷,不知道春夏秋冬到底走到了哪个季节。好不容易从工作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在小摊小贩的叫卖声中杀开一条“血路”,“爬回”自己蜗居的陋室,打开荧屏,除了流行歌手脸上涂了厚厚的化妆品扭捏作态、肥皂剧肆意穿越时空外,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广告。天长日久,曾经生长好心情的土地正在变成沙漠,这样的日子怎不叫人心烦意乱——
心中渴望刮一阵风。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只要能把排列得状若算子的日子翻动一下,嗅一嗅来自大自然的气息,窗口的老树就会发芽——如果是来自家乡温暖而朴实的山风,一定会听到父亲山一样沉重的喘息,看到母亲阳光般明亮而温柔的眼睛,这时候,我愿意成为家乡贫瘠的土地上的一株植物,在父老乡亲的呵护中一天天向上生长;如果是沾满了腥味的海风,它的身后一定有琴弦般奏响的海潮和斑斓的贝壳,那我就会随拉响的汽笛登上江船,去触摸海洋的宽广和蔚蓝。
心中渴望下一场雨。在这座城市居住得太久,街头的石板路已经被行人的脚步磨穿,自己的心田已经快干裂。下一场雨吧,痛痛快快地下,让雨水冲洗掉城市的喧嚣,让雨水消融人与人之间的误解,让雨水滋润每一株干枯的植物,让雨水还我们一个原本清凉的世界。而在梦中,来自心灵深处的一场雨啊,已经铺天盖地义无反顾地哗哗直下,在心灵的芭蕉叶上弹奏激越的生命之歌—— 一场动人心魄的雨后,心空就会架起一座美丽的彩虹。
心中总想唱一首歌。就在清茶泡出的夜晚,在万籁俱寂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前,让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地指挥低回的琴音,自己捂住心跳,唱出一首发酵已久的歌,轻轻地唱,浅浅地唱,悠悠地唱,让一字一句穿透心灵之壁,飘向湛蓝的天空,飘向茂盛的森林,飘向生长浪花的海洋。在这个时候,用歌声寻找回来的世界,就会踏着高低错落的旋律,穿过长长的心径,点燃心灵的烛光。而歌声的花朵呀,早已静静盛开在自己的心窗。
心中总想长出一双翅膀。有了这双翅膀,就可以从疲惫的心窗飞出,飞出生活定格的轨迹;有了这双翅膀,就可以飞越黄河长江,飞越长城泰山,飞越险峰峡谷;有了这双翅膀,就可以飞出流言的包围,可以飞出世俗的成见,可以飞出琐事的电网;有了这双翅膀,就可以在风雨雷电中去高飞,就可以在乌云迷雾中去飘飞,就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放飞。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双无形的翅膀。只有在生活的天空去翱翔、去翻飞,生命的旋律才会越奏越明亮。
心灵的翅膀——你自由飞翔吧!
 
 
今夜无眠
——悼8.12天津塘沽大爆炸一
湘函


我用左手蒙住双眼
不忍看这残忍的景象
23点55分的塘沽
一遍狼藉的塘沽
蘑菇云升腾的塘沽
是痛伤痛深痛是悲痛
我移开左手
眼前是剧烈的痛
我无法相信
这黑白已定的事实


时间定格在黑漆的夜
我无法走去这血腥的场面
今夜的塘沽在国人的心中
血肉模糊
我捂住胸口的痛却按不住心脏的痛
几次剧烈的爆炸
火球狼咽的巨嘴
国人止不住哭泣


佛堂的僧侣敲打手中的木鱼
缭绕的梵音是为超度的亡灵
我遇难的兄弟同胞
打更的灯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天堂不会黑暗
他们带着美好披着翅膀
在天国飞翔


今夜无眠
我借诗人的名誉与诗人们共悼
塘沽啊!塘沽
我深情呼唤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在我心中横刀一刻
塘沽啊!塘沽
一个受苦受难的塘沽
承重了国人的痛!
 
纪念碑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
 
陈少华
 
我心头缠绕的杂念早已散去
长期生活下来,是纪念碑的影子
活在心中的英雄,他们不朽
他们骨骼在响,用生命撞击黑暗
将坚硬的石头矗立,包括字
硝烟冷淡时,他们已闭上眼睛
一缕阳光不能让他们醒来
 
我捧着一束鲜花,他们能否看见
风带着雨降落,淋湿周围的杂草
至今,一颗子弹呼啸的声音
在我的灵魂中穿过
纪念,仍以严肃的方式过滤尘埃
 
一面镜子呼出的文字,已沾满黄土
纪念碑,对历史的证明就是持续漫延
我努力铭记,勇敢撕裂一次生命
再从石头的缝隙里蜕化出一只飞蛾
飞起来,哪怕是很糟糕的冲动
因为血,混合一杯烈酒,一个手势
我必须虚构着与火一样的痛苦
 
比纪念碑不朽的是精神
不言放弃,或者永恒
将鸿毛的意志,彻底损毁
我爱西渡
刘仁能
 
有点困了
到中洲公园去走一走
东洲是哥哥你是弟弟
立马就觉得自己称心如意
 
有点饿了
用5元去买一碗兰州拉面
吃的香甜很是新鲜
滋润一身的惬意
 
有点闲了
拿一张“今日蒸阳”
有王洪斌出席中央的优秀大会
是一泓泉水击败了浮躁心理
 
生活在西渡的人们
随之而来感觉自己太有福气
130多万人们生活在26个乡镇
原本是美丽中国最好的如意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