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在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五岳独秀的衡山之南,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故又雅称“雁城”。 “雁城”名字的由来
人文源流相传北方的大雁因惧怕塞外的凛冽的寒风,便成群结队往南迁徙,它们飞越千山万水,来此气候温和,风景秀丽之地,安营扎寨、停歇栖息,这就是雁城衡阳。据说大雁经常聚集在回雁峰下的湘江滩岸上,即潇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今回雁峰公园石刻载,某年冬天有群大雁栖息于衡阳某山,因一雄雁被猎人射死,一雌雁也撞死山头,故不肯飞走,整日在城市上空哀鸣,发出很凄切悲凉之声。人们不知怎么回事。过了冬,人们怎么驱赶都不飞走。当时的县令就贴出一张悬赏榜来解决。后来,回雁峰某长者听出了大雁的哀鸣声很悲伤,就到大雁经常栖息的地方走访猎户看有谁有没有射死大雁,并找到那猎人揭了榜。于是,县令惩罚了那个猎人,并颁布法令:不准射杀大雁,且在山上雕筑大雁像立碑挽诗及在雁峰寺焚香三日超渡,那群大雁才飞走。此后每年大雁南飞,飞经雁峰山仿佛都听到那双死去大雁哀鸣招唤声,都不再南飞,便栖息在雁峰上渡冬。不少文人墨客都在寺内题写不少挽雁诗。故范仲淹词云:“衡阳雁去无留意”。至今衡阳民间有不准射杀大雁的习俗。
雁峰烟雨 插青天俯临图画,一壁翠光欲滴。炎风吹断阳禽影,认得孤峰回翼。如相识。记寒声萧萧咽尽霜华夕。望中何极。尽帘压千丝,窗飞一缕,垂暮笼轻碧。
回首处,犹记当时踪迹,危亭斜倚南陌。满城春滑笙歌腻。消尽银缸夜色。君莫惜,君不见黄沙汉使无消息,秦关坐隔。听沙岸残更,野塘晓阵,总似三生笛。 其他相关诗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唐】王勃 《滕王阁序》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唐】杜甫《归雁》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