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的敏,最初认识XY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那洗手和凉衣服的图画如今还映在敏的脑海,敏的记忆里自然少不了启蒙女老师教学生发音时那张特写的嘴。实际上现代中国人学汉字是从英文字母开始的,只是字符的读音不同,由此,你不得不佩服在语言文字上最先与国际接轨的先辈们。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本里出现的X,它不读“洗”,而读作“爱克斯”,一个字符居然读出了三个音节,这让敏觉得忒新鲜有趣,他当然也记住了第一个教他读“爱克斯”的数学老师。 后来啊,XY在初中代数里联袂出现,二元方程中XY就像一对姊妹花。而在生物课本里XY居然延伸到人类繁衍的命题,朦朦胧胧敏进入到青春爱恋期。 一个暴雨的日子,敏和夏雨相遇在同一屋檐下。那黑暗中撕破天空的闪电,那卷着树枝和雨帘的狂风,那瞬间变成河流的街道和躲雨的人群把敏和夏雨挤到同一墩柱后,迎面扑来的雨点,使他们肌肤相互有了感应,青春的原野在狂风暴雨下孕育出新生的气息。雨点紧一阵密一阵,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场景,让敏特别兴奋。 等待的时光是无趣的,然而当你用积极快乐的心态去面对,或是和自己心仪的人共同等待,那心境就会变欢愉。雨声小点后,敏和夏雨共撑着一把伞回到家居的那条街。 同打一把伞,这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在敏和夏雨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大人眼里,敏和夏雨还是未长成的孩子,他们的行为让大人惊讶且愤怒。敏的父亲,夏雨的母亲成了这一青春事件的审判官,最终归罪雨夜和雨伞。 夏雨和敏居住在同一条街的两岸,小时候,他们随随便便串门,无拘无束,自打伞事件后,敏便不能跨越王母娘娘用玉簪画出的银河,夏雨母亲不允许夏雨跟敏往来。 禁令中行动被限制,思想反而更积极,朦胧的爱恋更具体,两小无猜化为羞羞涩涩的情意,敏的初恋被一场大雨点燃。 经历无知的童年、散漫的少年再到似懂非懂青涩的青春,在小学一年级课本里认识的XY在那个雨夜,从26个字母中跳出来,那般清晰,那样令人向往,她就是夏雨,她就是敏的XY,敏的人生小舟突然有了方向。 敏有了写诗的感受,诗是写给夏雨的,所有的诗只一个题:赠XY。 其时夏雨已出落成河流两岸最美的花朵,敏常躲在楼上听《十八的姑娘一朵花》,对照歌词想象夏雨“眉毛弯弯眼睛大,红红的嘴唇雪白的牙”,歌词中让敏窃喜的是“留来留去成冤家” 一句。可夏雨并不曾明确敏的情感,敏从未向她表白过,那些诗也都是含含糊糊。 暗夜/窗外的雨声是鲜活的/鲜活的还有匆匆赶往某处的风 沉醉/醒来的状态是鲜活的/鲜活的还有一晃而过的梦 这些赠XY的诗究竟要表达什么,夏雨不是很清楚,她只知道诗是写给她的,敏好有才。夏雨期待着。 敏大学毕业告别了有夏雨在的城市,而家乡的那条街,永远在敏的心中,就像《我的中国心》中的长江、黄河。 下雨的时候,敏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时清新,有时灰暗,但他还是喜欢下雨的日子。雨的时候,他一定会想起夏雨,敏很多诗就是在雨的光影中写成的。 后来,敏出了诗集《赠XY》,夏雨也离开了那个多雨的城市。语文老师的嘴,数学老师的笑脸,生物老师的神秘,夏雨的美丽都化成XY在敏的记忆里鲜活着,就像他写的诗:原野/开着的花朵是鲜活的/鲜活的还有飞向花丛的彩蝶和蜜蜂//城市/涌动的车辆是鲜活的/鲜活的还有茫茫人海与你的再相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