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容同学: 你好!
恕我这许久才给你回信。
你一共给我来四封信了吧。你的每一封信都令我感动,一样的感动。只是时间紧,所以连容纳感动的空间也无!
刚才又把你的几封信看了一下,夜深人静,我的灵魂世界也异常宁静温馨。特别在细看了你最近的信后,我心中充满了与粗心的初看完全不同的感受:这回竟是心存感谢。其实,我像你一样,心理比较早熟,“少年老成”却谈不上,因为思想指数滞后。由于心灵优先发展,我初二时就自发写日记,写了五年,直至高三。大学里也间或写写,大都写我交往的人和经历的事,一切所见与所感,我几乎是独自咀嚼了二十年。如今,一切尘埃落定,记忆橱窗里不堪回首的尘封往事,重新拂拭,竟有“本来无一物,何处生尘埃”的禅之心境……
读你的信,我如在读更新了的昔日的自己,仿佛梦蝶醒后的庄子,一时不知是梦见自己化作了蝶,还是蝶在梦自己!然而我毕竟早已能够做梦的主人。你的第二信“文人活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之中”、“梦是文人的精神支柱”的话,很有见地(这中间有哲学含量,初中生怎么能懂?),生活由真(或金)、梦两种东西交织而成,有钱人未必幸福,有梦人亦如此,钱梦不缺(非兼得)或亦梦亦真才会幸福。我庆幸自己尚处于这第三种境况的人生之中。
我的确很忙(一点也不亚于你),一周教18节正课(早晚自习不算),双休日得“为人作嫁”(其实这话片面了),一边还得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打井”。我的笔名井泉,很多友人称好,不久前一位踩三轮车收废品的新朋友亦称妙!我为井泉作过不少诠释,随身札记,(无暇写日记了,但随机随时记录一点思想火花、读书心得,我认为极为必要)里的新注为“永远在原地,永远是新的。”如果你本学期还有空暇读名著,下次来我处换书吧,好书不易得,尤其对于你们。《平凡的世界》我建议你先睹为快。新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向学生推荐“茅盾文学奖”中的名著。《平》一书系路遥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绝命之作:因为写这部书耗尽了他最后一点精力(见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一文)。为获取第一手资料与真情实感,他下过矿,书中主人公的生活他几乎都经历过。他去世时,即令千万文学青年满盈热泪。
因为梦的缘故,我也同时应稿约在为一部长篇取材(包括通过留心人际交往)构思。上回去衡阳交付此事,顺便带了久置的《雨石》样刊给你。其实,我已这样带来带去好几回了,说来该我惭愧!
你父亲希望你当外交官、新闻记者。我觉得对你而言,似是最理想的职业呢,真的,我真希望你日后成为中国的法拉奇。
好,文字已多,信笔所至,中间穿插亦多,故头绪乱,希望不致让你看不下去,所谈基本是一位爱好文学者的体验,希望于你有所借鉴。字草,尤其请谅。
白水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