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由于时运不济,而立之年的我“晚未成器”,以一介教书匠兼穷书生身份“扎根山区”至今,且从未有过富甲一方闻达于世的雄心或野心。 然而,我常想,我又是多么幸运呵,如果以“只有体验过思考过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这一标准看。我老记着这句话。我为自身别无长物,但拥有一颗井中宁泉般温热、活跃并渐趋澄静的心,因而体味了内容比较广阔,意义比较深远的人生而欣慰,也为自身有井泉般对浮世万物既能容纳亦能豁出的心境而欣然。 我已走过的人生历程,虽然颠簸,其实也值得庆幸:虽无大福,亦无大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恰能代表一般的同龄人。其实,“不足”不能谓不幸,“有余”亦不能谓有幸,对于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候,幸与不幸在人的心境(参见拙文《论心境的宁静》、《说宁静》)。 若有读者问及我,为什么在思考人生方面突出一点,换言之,其他为什么不行?一方面,我只能就教于冥冥中的命运之神。另一面,我觉得,积攒人生随感(而非财富或才华),将是我谋生之余一辈子的事业,也是我唯一可以自许的事情。由于这些有别于纯文学的文字不成系统,且不太守作文规矩,故名曰“随感”。 读者诸君,如果您也由于命运的多舛,抑或浊世的浸染,心池混浊甚至动荡难安,偶涉拙著,忽觉心有所向,案前审读,复归澄静之境,我平生的愿望也就实现了。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