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雪皑皑的冬季,围坐于火炉旁,窗外狂风呼啸,雪花曼舞,这在文人雅士看来是把酒夜读的好时节。林语堂曾言:“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菇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雪能助兴,如果某晚下雪,躲在被窝,枕着 窣窣的下雪声,读着唐诗宋词,与古人相会于书中,那是最惬意的事。 冬日读书能让人去掉浮躁之心,深思入定。有人说,读书如饮茶,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到了冬日,只要条件允许,你可以做到风声雨声不入耳,心中唯知读书高;国事家事一边弃,天下只关读书事。自己捧上书,就如老僧入定,人书合一,这种感觉,只有冬天才能找到;这种心境,只有冬天才能营造。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静心读书,不受干扰。 天寒读文章应着眼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样的“暖色文字”。心与诗意相融,便不在意窗外风紧雪寒,自然的凄凉和人情的悲凉便离你而去。一段段经典的诗词会把你冷冰冰的情绪烘热,全然没有逼人的寒气。心境与诗文意境交融得越近,世间的喧哗和自然的苍凉就离你越远。冬天的严寒衬托思想的深邃,因而也适合读一些比较厚重的作品,尽心品味周作人的清淡平和,鲁迅的尖刻辛辣,丰子恺的细腻亲切,冰心的典雅飘逸,贾平凹的随意与匠心,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由文字带来的煦暖气息穿透力很强,足以抵挡鼻息之间空气的寒凉。读这些书恰如喝一口甘甜的热茶,瞬间心田便暖和了。 冬夜营造的读书氛围,能驱散人们心头的烦恼忧愁,减缓人们对功名利禄的奢求,从而甘愿独守宁静。冬日读书,最好的方式是钻进暖暖的被窝,一本诗词在手,一杯香茗在侧,带着一份虔诚,拜谒先贤,面悟圣哲。诗像雪充满灵性,激荡心灵;词如风婉转空灵,摇曳多姿。诗词包容了大千世界,摄入了万象人生,描尽了山川风物,传尽了人世沧桑。在这个冬天以诗为雪,以词为风,以古人为友,跨越时空,沐浴心灵。静静地坐下来,看窗外风雪,摒弃一切嘈杂与繁闹,轻轻地翻开书,遨游在书海里,充实自我。 冬日,我们的身体行动变得缓慢,心灵却可以更加敏捷自由。在冬夜里以书为伴,用书渐渐把夜照亮,把心烘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