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散文《笑口常开》里写过一则“有趣”的小故事:著作得以出版,殷切切送某人一册,扉页上恭正题写:“赠xxx先生存正。”一月过罢,偶尔去废旧书报收购店见到此册,遂折价买回,于扉页上那条题款下又恭正题写:“再赠xxx先生存正。”写毕邮走,踅进一家酒馆坐喝,不禁乐而开笑。
鄙人不才,也出了六七本小书,自销和送人的数量加起来应有五六千册,至今未遇到过平凹先生这样的经历,也许是我的拙著连废品收购站都懒得要吧,它们的命运如何不是我能关心得了的。但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在网上淘书,连连淘到我的朋友送给他人的书,让人忍俊不禁。
河北唐山诗人张凡修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曾经获得“全国十大农民诗人”称号。老张的第一本诗集《丘陵书》出版后,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作为一个标准的农民子弟,我十分渴望读到这本出自农民之手的诗集。出于一种对父老乡亲般的理解,我没好意思开口向老张索要,便尝试在网上搜索,没想到《丘陵书》出版不到一个月,就在旧书网上找到了卖主,并以远远低于原书标价的价格买到了一本。谁知更令人惊讶的事还在后面,我所淘到的这本书竟然是张凡修谦虚地送人指正的,书的扉页上恭恭敬敬地写着“周老师批评,张凡修2011年3月”的字样。我知道当今诗歌界姓周的人中“有资格”被叫做“老师”的确有几个,这位“周老师”是谁,我却不得而知。但既被人称作老师,又怎能做出这等事,难道“周老师”就紧缺这十几块钱吗?难道诗人张凡修送出的不是书而是“郁闷”? 【张凡修添加一段:我送周老师那本让本文作者王垄老师买走了。但当下还有一本《丘陵书》正在“孔夫子旧书网”拍售呢(百度就能见到)。上有我的亲笔签名,是我送给一位很著名的诗人的。那网上有图片,我看一次心痛一次。我也搞不懂,我送出去的诗集咋倒腾到那个“孔夫子旧书网”的?但我不相信是这位诗人把我这本《丘陵书》整到网上去的,很可能是他根本就没收到或阴差阳错的一次误会。 ——按说不至于哈,我与这两位诗人都见过面喝过酒:)】
无独有偶,今年春上,我陆续淘到浙江诗兄邹汉明的几本著作,有《江南词典》、《少年游》等,其中一本诗集《光线上奔跑》,是汉明兄送人的书,因为汉明兄那潇洒如人的字迹赫然签在扉页:“嘉平兄指正,邹汉明二OO九年七月嘉兴”。也许是出于“义愤”,我以博客纸条的形式将此事告诉了汉明兄,还附上他签字的扫描图片。汉明兄随即发来了电子邮件,言语之间有些无奈,又有些庆幸。汉明兄说:“没想到我送出去的书只值20块大洋,看来自己的书还是不要随便送人的好!”
我有收藏作家、诗人签名赠书的癖好,多年来,获得朋友馈赠的著作不下数百本,搞个签名赠书展览应该不成问题。这些书,陪伴我度过了无数寂寞孤独的时光,仿佛我的挚爱亲朋,不允许有任何的损伤和流失。那些把朋友赠送的书籍放到网店里销售的人,或许并不知道自己出卖的是书,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友情。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