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从不曾怀疑先前学过的这首賦得古原草送别中最好,最经典的句子,是何等的美妙!何等的爽目怡人! 直到有-天闲情缱绻,步入书房,信手从书架上取下一册唐诗宋词,消遣闲暇。再翻卷帙,重读古典,方才发现不太被注意的后四句,才是最堪吟的:“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芳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思维随着吟咏扯向远古,那一幕幕先人征战离别的场景,尽显眼前…… 我想…… 诗人自是借景抒情的高手!想想那情景:夕阳漫野,芳草没径,荒城依稀。这当儿,离人依依,斑马萧萧,这般场景中的送别,怎不叫人倍添离愁,倍增伤感吗?谁言:商人重利轻别离?那时的商人是不得不经受战争的残酷而逃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亲人的相聚那么渺茫!离别的滋味可想而知,是何等催人不禁潸然! 而诗人却自古多情,仿佛那碧蓝碧蓝的天空下,满满原草中尽蓄积了太多的离愁!太多的苦难! 不由得,-股愁绪伴了泪儿奔来眼底。也怪不得那搬弄文字的诗人在肆意夸张,一幕幕别绪离情!那场景,不由人不信,最是凄美。古典的别离愁怀是如此真实!如此凄意盈怀! 那一日,烟柳断肠处,折柳赠伊人。长亭设筵送君去,醉不成欢惨将别!此去千里,人地两疏,,君!该要多加珍重啊! 冷暖有谁知,此一时刻,馀欢未尽,离愁相继,最是难堪事。别情缱绻正当时,又闻战鼓频催急。那边“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君!上路吧!有我心伴君远行! 悲莫悲兮生离别,那多愁善情的柳永,怎逃得开这千古离愁的纠缠?诗人只恨笔力不及,无以尽显情怀。 那一日“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易水之滨,荊轲与燕太子丹按剑悲歌而别,抱定必死的信念。壮士此去,义无返顾,这豪情,怎不令:易水生寒?宝剑生寒?....而壮土却是热血如沸!气吞川海。救国之意已决,无力可阻。 那一日,南唐后主李煜,家国尽失,仓皇辞庙,谁人设酒相送?谁人嘱盼早归?只有那教坊悲歌盈耳,独对宫娥垂泪,那故国三千里地怕,只怕只能永留梦魂中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于这亡国之君,岂止悲苦,分明是彻骨的疼痛啊! “灞桥烟柳处,咸阳古道边,王陵陌头上,,衰草津口岸,”无时不在上演着别离的悲剧。 为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远行啊?几许离人怨,几多思妇泪,古今多少载,丝丝缕缕,漾在山水梦魂间。谁人可解?谁人又不解?聚少离多,最是人生无奈,悲欢离合,婵娟何时与君共?此事古难全。 不管是因了蜗角虚名与亲朋一别,还是为蝇头小利“折鸳鸯在两下里。”宦游也好,漫游也罢。升也好,沉也罢。荣也好,辱也罢。别离总在眼前,生活太多无奈!虽是伤怀,可我们那俗世里的悲喜人生,没了它却反倒显得平淡。 人生总得一博,无论是心下自愿,还是逼上粱山,儿女情长都得放下。孑然地走向那云霭迷茫的天之-涯,地之-角。同学完成学业,不再同度寒窗;儿女长大成人,羽翼丰满,欲将梦播向蓝天澄宇;同事高升荣调,职务变迁。这-切的-切无不都在情感煎熬中分道扬鏣。 送行的人啊!还能做什么呢?“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关山阻隔,音尘断绝,只将祝福送上,路行行泪行行,长亭更短亭,让蚕话般絮语,蚕丝般离情伴君上路吧!随身的爱物也-并相送:-把折扇,一柄宝剑,抑或折柳相赠,留不住你,就让你赌物思人,将我的思念留下吧!古人的别离更是这般伤怀!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每每听到李叔同先生那首凄楚哀怨的《送别》,我便会慨叹人生的聚离无常,想起那些远方的此生已无缘再见的朋友;想起当初与他们洒泪而别的情景。便只能在心里默默的问一声:“朋友,你在他乡还好吗?” 又有朋友要远行,我只能故作平静地说,现代交通与通信如此发达,真是“天涯若比邻!”我们都来学王勃吧,“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一鞭残照里,几声牧笛中。”朋友,-路顺风!记住:手机给我短信,qq别为我隐身!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