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苑 > 散文随笔 >

对孩子,怎样的爱才是爱?

时间:2010-10-24 14:22来源: 作者:流云 点击:
爱的字眼是美丽的,但怎样爱好我们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孩子,又是一个很难很难说清又无法回避的的话题,我只能说,当我们以各种方式爱我们的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吃的苦,耐得劳,能够独立地解决自己人生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爱孩子,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高深的境界。

现在的孩子任性、刁蛮,不讲理,难管理,难侍候,这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很带普遍性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家长头痛,老师犯愁,社会迷糊。像我们这些做老师的,说到我们的学生,就会摇头叹息,对这些宝贝,苦口婆心的教育已经没用了,刚性手段又不准使用,所以,只有一个词儿,没辙!我们老师没辙,其实家长更可怜。

 

说一个经典的案例吧。昨天上午,在我们办公室,同事班里面一个严重违反校纪的学生对着他的父母咆哮如雷,责怪父母为什么答应班主任老师来学校给他丢脸,其实,刚刚进入高二他不是打架就是包夜就是同老师顶嘴,前天晚上因为包夜回来晚了门卫不让进对门外破口大骂,差点打起来,学校让班主任请家长,他的父母来后,他不但不向父母承认错误,相反还骂不绝口,什么恶毒的话都骂了,如果不是我们几位老师在场可能就要动手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父母一直是轻言细语说道理,不敢说半句句重话,我不知道他们哪有这样好的脾气。待他儿子摔门而出的时候,他的母亲告诉我们,他们对这个宝贝儿子从小就爱得要命,要什么给什么,无论犯什么错误都是给他讲道理,从不骂他,就别说打他,读初中之后,他们的宝贝儿子老是在学校犯事,他们哭着甚至跪着求他都没用,他们实在爱他了,再怎么的也不忍心动粗。他们原来一直以为这就是爱。“爱,不是无原则地迁就,不是无条件地满足,不是和风细雨地说理,很多时候,需要暴风骤雨,也就是说,需要给他一点深刻的教训!”我的一位同事说,“要这样么?要这样么?”可怜的父母喃喃自语,门外,他们的宝贝儿子还在骂骂不休。我们只能摇头叹息。对孩子,特别是对任性的孩子,骄纵不是爱,迁就不是爱,要有必要的刚性手段,严厉,苛刻可能就是最好的爱,可惜两位可怜的家长不懂,可惜,我们的教育是三令五申严禁,所以,我们的孩子就有恃无恐了。

 

怎么管孩子,怎么爱孩子,这可是一个非常沉重非常棘手的话题。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具体国情是,我们国家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一般都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缺乏必要的劳动锻炼,就是在农村长大的,也很少做过农活,他们吃的好穿得好住得好用的好,要什么家里都会尽量满足。有人说我们中国的孩子就是娇贵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在为孩子想,为孩子做,为孩子活,是孩子的附庸,孩子的奴隶,这话很有道理。我们的孩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吃过多少苦头,没有受过多少挫折,所以,责任离他们很远,奉献离他们很远,很多优良的传统离他们很远,所以,像贫困学子洪战非带妹妹上学这种在过去很是寻常的事情到了现在就成了典型。原因是很简单的,我们这个社会的年青一代太缺少爱和责任了,我们的年轻一代在蜜罐中长大对蜜糖已经失去感觉,所以他们对什么都很漠然,不知道回报,不知道付出,不知道责任和道义。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个性、刁蛮,这就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缺陷,用社会学家的话,就是独生子女问题。造成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我看来,是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太过于温情,他们从小接受的就是一种温情的爱,我们知道温室的花是畸形的,所以在温情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见得很健康。

 

一味地给予,一味地关爱,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不是爱,而是害,可惜,我们中国的父母,我们中国的学校,我们中国的社会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虽然意识到了,就是狠不下心肠,好像一狠下心肠,对孩子严格一点,就是对孩子不好,于心不忍,这是我们中国的通病。西方国家恰恰相反。我们知道,在西方,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与我们国家不同,他们注重让孩子从小就走向独立,形成好的习惯。很多富家子弟,他们年龄稍大,就要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他们读大学,要靠自己赚学费,他们长大了,走向社会了,父母再怎么富裕,也不会把家产完全交给孩子,除非孩子确实有能力。富人是这样培养孩子,一般的人就更不消说了。所以,西方国家的那些孩子,他们的独立能力很强,创新能力很强,他们很有责任意识。有一个经典的笑话,是说,我们中国的父母,如果孩子摔倒了,他们会一把把孩子抱起来,然后边非常着急地为孩子查伤势边骂地,骂地不平,哄孩子开心,而西方的父母呢,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他们会命令孩子站起来,如果孩子不站起来,他们会说,自己摔倒了,就要自己站起来,不要寄希望于别人,人要靠自己,摔了一跤,很正常,勇敢点,不要哭,等等,最后,孩子孩子自己站起来继续走,继续在社会中走。我们的孩子是在温情的爱中停止哭,然后害怕摔跤害怕挫折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一有不如意就知道怨天尤人,而西方的孩子是在父母严厉的斥责中摔倒了爬起来然后往前走,也许,我们的父母会说西方父母狠心,不负责任,其实,要看到,西方的父母他们做的很对,他们对孩子的爱,是一种非常明智的爱,这种爱,给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东西,他们有了这种东西,就能游刃有余地适应任何环境。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孩子,一步一步,都是被父母家人牵着或者推着走,至少,也是在他们的关注中走路,他们从小到大,是活在无微不至的呵护中,很多独生子女,就是上了大学,也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饮食起居摸不着北,这样,他们的父母不得不想办法陪读,可想而知,这些被惯坏了的孩子,他们走向社会,会上这样一种情况。我们今天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原因也可以在这方面找,可以说,他们缺乏独立的能力,他们很多能力欠缺,这是他们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试想,哪一个用人单位愿意接受皇帝和公主呢?吃不得苦,耐不得劳,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这样的人,在哪个单位会受不欢迎呢?

 

怎么爱孩子,怎么管孩子,操作起来实在很难很难。但话说回来,如果我们借鉴一下我们的传统(且不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学学我们的古人,该威严的时候一定威严,该刚性的时候一定刚性,绝不姑息、迁就孩子,绝不失掉原则,用一个词儿,就是狠点儿,也就是说不把孩子当宝贝,孩子是什么就把孩子当做什么,那么,孩子也不见得难管理。怎么教育孩子,我很是欣赏电视剧《名校》主人公李少白的观点,他认为,父母的爱,其实对孩子是一种沉重的债,其实是在培养可怕的杀手,他主张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给孩子设计独立成长的情境,让孩子独立体验挫折,体验奋斗的艰辛,学会做人。说实在话,对我们的宝贝们,就应当这样培养。当然,张少白这样的认识和作法不是空穴来风,他的学校花大力气招的两个理科班学生,尽管父母、学校和社会都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可是,这些宝贝们个个都很叛逆,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怎么想就怎么做,如那个大老板的儿子以滋事为乐,欺侮同学不算,还敢仗势欺侮老师和学校;再如那个学习成绩第一的女生专门干坑害同学的事情,生生把同学气疯差的自杀,就是这样了她还一脸漠然。等等。在他们身上,有的是自私、冷酷和无情。其中,也包括张少白的宝贝女儿张太妹。由于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张太妹任性刁蛮的很,李少白带她走路去历史博物馆接受教育,她要钱坐车,看李少白态度很坚决,她就要打电话给她的爷爷奶奶,虽然是在张少白的强制下到了抗战博物馆,但是她对日本坑杀中国人的万人坑表现得很漠然,没有一点耻辱感和责任感。两个理科班的学生,除了一个学生,其他的都溜走了,对历史漠然对责任漠然到了这种地步,确实骇人听闻啊,这让李少白深感问题的严重。当然,这些所谓的好学生让他再次失望。通过这件事,他感觉到女儿身上的毛病不少,就同妻子商量,把女儿接回去住,担心父母不肯, 张少白就买了一条宠物狗,因为硬接不行,张太白的父母绝不会同意,张少白只有曲线接人,用狗换人。后来,他们夫妻下定决心动真格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家接,他们的宝贝竟然把他送的狗从窗子扔出去把狗活活摔死,狗死了,宝贝没有留下一滴眼泪,相反,还对他们凶德很,这次没有接回家。后来,张太妹的成绩露馅了,张太妹毫无顾忌地说,她的初试考试是抄的,她以前的考试都是抄的,因为她是名校校长的外孙,监考老师对她从来就是网开一面,当然,她在学校的种种劣习也被掩盖了。她说,她不想读什么名校,考什么清华,她只想做一个平凡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张太妹的话,可以说对张少白是当头一棒。为了挽救女儿,他最终还是把女儿接回了家,但女儿同妻子的战争几乎没有停过,张少白的女儿十足是一个问题孩子,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和他们以前的蜜糖教育,造就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孩子,当然,两个理科班的学生,个个都是问题严重,最后学校社会不得不承认,他们招来的不是好学生,而是问题宝贝,这两个理科班,是问题学生集中营,正常的教育模式根本无法进行下去,学校不得不接受李少白的主张,把这两个班的宝贝同他们的家人隔离开来,进行严厉的管教,结果呢,效果出来了,这些宝贝他们都变了,变得有爱心了,变得爱学习了,他们身上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了,他们脱胎换骨了,当然,李少白的教育模式成功了。可以说,这样的模式,对于我们怎么爱孩子怎么教育孩子也很有借鉴意义。确实,对孩子不能一味地给予一味地满足,一味地惯与纵,电视剧中张太妹的爷爷奶奶就是这样做的,结果带出的是一个可怕的问题孩子,今天,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应该学学张少白,在必要的情况下狠心心肠施教,让宝贝们独立地面对现实世界,学会自己打拼。独立很重要,锻炼很重要,耐挫的体验很重要,最美最好的花是要长在自然环境中接受风雨的洗礼,而不是温室中,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啊。

 

爱的字眼是美丽的,但怎样爱好我们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孩子,又是一个很难很难说清又无法回避的的话题,我只能说,当我们以各种方式爱我们的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吃的苦,耐得劳,能够独立地解决自己人生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爱孩子,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高深的境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壶生:作别大爷

    大爷安息了。我前来作别。 听到消息正是中秋节,我与我的公益事业伙伴们大团圆气氛浓...

  • 井泉:白驹过隙

    羲和扬鞭,马年驾到。许多朋友,尤其是文友都因马而感兴,喜用含有马字的成语、熟语。...

  • 怀念龙善生先生

    我的又一位老朋友走了。他的确是一位朋友,也老。他叫龙善生。 今晚我才听人说:龙善...

  • 李齐军:晚起品茶

    晚起。阳光透窗而入,毫不吝啬的塞满了整个房间,暖暖的。这是今年来第一次被阳光唤醒...

  • 廖灿:稻香流芳,袁老安息

    我年青时在长沙湖南日报社工作奔忙期间,曾应邀多次赴袁老家中探访袁老夫妇。见证了袁...

  • 无悔追梦 永葆初心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斗争史,更是一部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