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一条村的文化楼落成庆典,请了诗社的人去庆贺,当然是要提诗写字一番。
诗人前辈们,在球场的一边正对文化楼的凉亭摆开桌子,挥毫。用各种字体写下朋友或自己作的诗和对联......
我去到,刚帮忙挂起一对对联,旁边的朋友就说不对,指着左边一幅字,说,怎么字数多了一个。大家一看,是啊,我们全部人都不由笑起来。以为是写的人,把右的一幅字漏写了字,写的人找出底稿对照,说没有。大家望着两条字幅找,几个人不约而同:“五十载”跟“百年”就多一个字,是作者搞错。“用‘五秩’代替‘五十载’就可以,一前辈提议,几个人说合适。我马上问,是那个“秩”,那前辈在桌面上用手写给我看。
也挺好笑,这对子再由另一书法家用隶书重写,写了两次,写到这个数字上都写错,“事不过三,写最后第三次,再错就不写了。”前辈说完,就认真的,不出声专心的重写,写成功了。
在现场,有不少当地村民围观我们。其中有一老人家和两个六七岁的男童看到最后。老人家对小孩说:“你们老师都没得教的这些。”
两小孩子没出声,饶有兴趣的,专心致致看着写字。
“是啊,这些繁体字学校是没教的”一前辈答。
老人家又说:“写这些字快失传了”。
“不会的,只是少人会写了,要爱好,才能学得来。学得好,写得好就虽要时间锤练。”我答。
“现在有人提倡‘识繁’用简”一前辈说:“这是好的。”
是啊,认识繁体字,用就用简体字。好让小孩多些认中华文化的精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