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 > 国学研究 >

湖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王家祠堂

时间:2015-11-05 11:16来源:衡阳晚报 作者:胡舒婷 刘洋 点击:
  
  衡阳自古多宗祠,在衡阳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要想了解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就去看它的祠堂。
  说到衡阳的古宗祠,就不得不提到素有“衡阳第一家”之称,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渔溪王氏宗祠。
  这个祠堂始建于公元1414年,是衡阳地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祠堂。它历经了近600年历史的沧桑,今天看来依然显得庄严肃穆、古色古香,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究竟有多少传奇故事深藏在这所高大的祠堂里面呢?
  揭秘1:“衡阳第一家”之称由何而来?
  王氏宗祠地处九水潆洄,山色空明的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进得村来,9条垅口的水直往祠前弯月形水塘里流,故当地有“九龙捧圣”之说。
  现在衡南村村通有水泥路,并有水泥公路直达王氏宗祠,记者一行乘车很便利地来到此地。
  当地的村干部告诉记者,修建这所祠堂的王氏家族是衡阳地区的名门望族,号称“衡阳第一家”。
  能够称得上是衡阳第一家,这个家族一定很不简单,这诱发了记者强烈的好奇心,王氏家族凭借什么能成为“衡阳第一家”呢?会不会是这个家族出过什么声名显赫的大人物呢?
  走进王氏宗祠,迎面供奉着他们的祖先王万庄塑像。距今9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061年,王万庄在此买田安家,并建了一个小祠堂,名叫崇本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据记载,王氏宗祠元代遭兵焚毁,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于旧址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维修。经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多次扩建。
  王万庄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进士,虽然曾任宝庆邵阳令,但远达不到声名显赫的程度,王氏宗祠也是经过王家几代人的发展,几经修缮,到明代才形成了现在宏大的规模。那么,这个第一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经王氏家族的后人介绍后,记者隐约知道了答案。王氏宗祠至今已繁衍了34代,如今,还有19代的家族长老生活在世,16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现存的王氏总谱多达96卷,这个家族的人数之庞大让记者瞠目结舌。
  衡南县文物局的专家告诉记者,人口数量大还不是王氏家族成为“衡阳第一家”的根本原因。翻开王氏族谱,900多年前,王氏家族的祖先就以家规的形式告诉族人,要扶弱济贫、尊老爱幼,鼓励新学、抵制巫术,告诫族人要和睦相处。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王万庄就提出了在现在看来也是十分开明的主张,这样的家规主张从大渔村辐射开来,不但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王氏族人,而且也影响着这一带朴素正直的纯朴乡风。
  也许正是因为王氏家族这种相对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开明的处事哲学,才使王家被尊为“衡阳第一家”。
  揭秘2:本该阴森压抑的古祠堂
  缘何明亮通透美轮美奂
  一般来说,祠堂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维护族权,实行族规,所以为了达到对族人的震慑和有效管理,许多地方都把祠堂建得阴森压抑,让人不寒而栗、心生畏惧。
  作为衡阳一大望族的王氏家族,宗祠的规模又如此之大,这种感觉会不会更强烈呢?
  记者进入王氏祠堂的时候,恰恰相反,到了这里完全没有阴森压抑的氛围,第一感觉竟像是进入了一座洋溢着浓厚地方文化气息的殿堂。不论是门前的石狮、石鼓、匾额,还是梁柱,到处都装饰着雕刻彩绘,内容丰富,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更为难得的是,这些美轮美奂的装饰从明代保存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衡南县文物局专家告诉记者:“王氏祠堂就两进,第一进实际上就是一个过道。所以你站在这个第一进的时候,你对第二进里头那个后墙一览无遗。没有任何东西会使你感到看不清楚,有朦胧感,或者是神秘感,因为它都是敞开式的。”
  凭着多年对文物研究的经验,文物专家认为,这座祠堂之所以会采用如此靓丽通透的建筑风格,一定是跟这个家族文化理念、宗族理念相适应的。果然,翻开王氏家族的族规,条例语句之间给人一种宽松的氛围。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些族规很有和谐感。
  除了特别的建筑形式,在王氏祠堂内,除崇本堂之外,在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节孝堂和贤达堂。通过树立家族的楷模,把他们的一些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言行、为社会做的贡献对后人进行教育,规范言行。
  由此看来,这座祠堂之所以与众不同,其实正是这种开明思想的体现。
  揭秘3:五百多年的古祠堂何以完整保存至今
  时光荏苒,王氏宗祠周围地区已经发生了巨变:高耸的大楼、喧嚣的市场把这个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古老建筑包围其中。
  相比起本报之前报道过的何氏宗祠、程公馆、申公馆,王氏宗祠虽经500多年的风霜和战乱,以及文化大革命的人为破坏,已经算是衡阳保护得最好的一个古民宅了。究其原因,必然与王氏后裔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息息相关。
  如今,王氏后裔还专门成立了王氏宗祠研究会、王氏宗祠管理委员会,在该祠的维修和保护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06年下半年王氏宗祠管理委员会筹资100多万元,新建了渔溪苑及碑林长廊和一座高6.8米的万庄公水泥塑像,渔溪宛内实行了整体绿化。
  王氏宗祠现已成为衡阳地域文化的活体与标本。据调查,渔溪王氏家族的后裔已有10多万人,仅族谱上有记载的就有6万多人。每年的清明节在王氏宗祠都会举行盛大的活动,特别是在每年的8月份,高考发榜的日子,王氏族内许多金榜题名的学子更要来到祠堂重温族规家训。这已不仅仅是王氏家族自家的传统了,而且影响着十里八乡。如果说王氏宗祠是一个地方地域文化的缩影,那么从祠堂里走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王氏族人正不断地传承着湖湘文化的精髓,他们正与今天千千万万的衡阳人民一同谱写着新的时代篇章。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