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学 > 经典名家 >

白烨读孔子——“我至多只是一个君子”

时间:2011-10-31 20:36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井泉 点击:

 


白烨教授(左)与本网秘书长井泉交流后于孔子研究院合影留念

      在“时尚化”文化大行其道的见天,回溯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去写孔子;而写孔子又非简单地复现历史中的原型,而是含带了今人对古人或凡人对圣人的诸多“重读”,这样一些不同寻常的因素,使得钱宁的长篇新作《圣人》(作家出版社2004年6月版),甫一面世便颇引人关注。
  历史是一种叙述,历史人物也是一种叙述。就孔子而言,有孔子经由《论语》的论说自塑的孔子,有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以史为本描画的孔子,有历代儒家先贤出于尊孔崇儒的需要而不断“神化”的孔子,也有五四前后在文化批判和“文学革命”中被“魔化”的的孔子。与以上这些孔子既不重复也不相同,钱宁笔下的孔子,是众多孔子中的“这一个”,那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多面的形象,多重的性格,构成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孔子。
   《圣人》给人印象最为深刻而独特的,是那种两条故事线索平行演进的叙事结构,一条是孔子在鲁国得不到重用后,被迫出游列国的坎坷旅程与艰难行踪;一条是孔子从出生到成人,由一个生父不明、母亲早逝和家境贫寒的苦孩子,经由苦读书,勤学礼,尤其是经过老子的点化成为讲道授徒、众人敬仰的夫子。两条叙事线索并行不悖的演进,因其对比鲜明,反差巨大,给人带来的感受极其悲壮,震撼也极其强烈。在勤学苦练这条线,是仲尼自己孜孜不倦的研习,诲人不倦地教习,把做人之道和治国之道,都弄得“条理清楚,丝丝入扣”,甚至在创立儒学新派的同时,带出了一大批满腹经纶又壮志凌云的弟子,一切都在蓄势待发,只待明主求贤和重用,以尽情施展报国之才;在出游列国这条线,则是孔子与其弟子不堪忍受在鲁国受到的冷遇,决心另寻明主,先是由鲁国到卫国,未得卫灵公赏识,又去了匡、蒲、曹,仍未得遇明主,又先后去了宋、郑、晋、陈、蔡、叶、楚、也是没有找到可以安身立命之处,最后只好经卫国又怏怏返回鲁国。两条线索上的故事,把孔子“克己复礼”的超然追求和报国无门的凄凉境遇,可谓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和无以复加了。
  如果说孔子以他自己的遭际,宣告了“大道行于天下”的理想在春秋的破产,也证明了“学而优则仕”的路径不通,从而构成了个人命运的最终悲剧的话,那么,这个悲剧同时也是时代的。春秋那个时代,用人和怎么用人,治国和如何治国,是国君和重臣说了算的事情,而在那个混乱时世,国君昏庸,重臣专权,没有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去礼贤下士、举贤任能。这种对于个人和对于国家来说,都是碰运气的吏治制度,与孔子那种着眼于宏观、立足于长远的儒家思想是何其的格格不入。可以说,春秋之于孔子和孔子之于春秋,虽然同处一世,但因彼此的不合时宜,相互间的视而不见和错失也就在所难免。《圣人》最后写到孔子在弥留之际,面对众多弟子语重心长地感叹道:“天下无道”,“吾道穷矣”,实际上既对他所面临的尴尬现状的总结,也是对所面对春秋时代的批判。
  《圣人》一书在对孔子的描写上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如写孔子因疏于军事战略研究,使他在一些需要平息战乱的国家派不上用场,那种让孔子不时陷入窘态的境地,也表现了孔子学说的非实用性和局限性;还有孔子的拜会美名远播的卫国夫人南子,“本来准备了许多治国的道理,要讲给夫人听,此刻全忘了,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要命的是,他的目光掠过了南子飘逸的秀发、淡红的樱唇和那肌肤细嫩的颈部,几次滑向那一起一伏的胸部”。“一种久违了的感觉突然袭来”。“这种使他”差点失了自持“的状态描写,实际上写出了特殊景况下的男儿本色,这种细节处理反倒使得“圣人”因流露了常人性情,而具有了些许人性化的光彩。当然,更见光彩的,是作品里对于孔子那种特殊的认真,异常的执着的个性精神的描写,如找不着父亲的坟墓,宁可守着母亲的遗体不葬;见人必行揖拜之礼,从不敷衍了事;在季府作客,迳直冲到阳虎面前,严正指出所奏“八 之阵”越礼,以及到处碰壁仍不灰心,一如既往地寻求出路,循循善诱地教导弟子等等。这些细节与情节,都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终身坚持一种信念”的难能可贵,这种可贵,也包括了作品结尾部分写到孔子对弟子称自己为“圣人”时所作的纠正,“我最多是一个君子”。他是自重的,自尊的,也是自持的,自知的,因而也是自强的,自立的。

       

        作者简介:白烨,男,1952年6月8日出生(农历5月16日),汉族,陕西黄陵人。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在本校留校任教;后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室副主任、主任、总编辑助理,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