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与自省
文/魏启用
一个人要走好人生路,必须拿起自律与自省的法宝。自律的过程,就是世界观、人生观改造的过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影响事物性质的诸多因素中,内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相对于他律,自律可以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变被动服从为主动遵守。尤其是在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严于律己的人往往更能明辨是非,更能抵御诱惑。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是严于律己的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对话《斐多篇》中形容道:“心灵就像一驾马车,它由驭者和两匹马三部分组成,一匹是听话的好马,一匹是不驯的劣马;驭者代表理智,好马是意志的冲动,劣马是无度的纵欲。”那匹好马善于自制,深谙廉耻;它是正确见解的朋友,“无须用鞭子驱赶”,只用感激和言语就行。那匹劣马寡廉鲜耻,沉醉享乐;它朝着肉欲的宴席疾驰,因而只有“靠鞭打才能勉强驯服”。当驭者和那匹好马合乎理性的结合,套住劣马的缰绳,心灵这驾马车便能在自律前提下健康奔驰。自律就是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制度法规和伦理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
自律是贪婪膨胀的阀门。它使你不至于在拜金主义的暗流涌来时成为金钱的俘虏,在炙手可热的奸佞横行时成为权势的奴才。
自律是声色放纵的阀门。它使你不至于在珠光宝气的丽人卖弄风骚时拜倒在石榴裙下,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中消磨昔日壮志。
自律是良知流失的阀门。它使你不至于在忠良蒙难时,落井下石抢泼污水,在假话泛滥的特定环境中争着去唱赞歌。
自律需要自省。让心灵在反省中自悟,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妄没于势利,不诱惑于事态。
现代社会一大弊病是缺乏自我反省意识,许多问题正是由此而造成的。如果人们能像审视别人那样来反省自己,社会可能要纯净、美丽许多。
每个人要经常跳出自身反省自己,取出自己的心,一再检视它,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其实,对于国家也是如此,正确的自省才能使国家进步。
一般地说,自省心强的人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劣,因为他时时都在仔细检视自己。我们不妨把这种检视叫做“自我关照”,其实质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身体之外,从外面重新观看审察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为最佳的选择,这样做就可以真切地了解自己了,但审视自己时必须是坦率无私的。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来讲过错都非常少,因为他们会在错误萌芽时,就及时改正。下面是一位大学生对自己的反醒:“最近一直在反省自己,其实是天天在反省,发现自己是一个不要强,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又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机会来的时候掉以轻心,没抓住,机会走了又后悔,所以很是羡慕那些有明确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而我貌似很坚强,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话是活得很虚伪,装做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把自己伪装起来,轻易不予示人,对事情没有耐心,没有韧心,没有恒心,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时候看见周围是一片艳阳天,回归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发现处处是危机,是陷阱,是困境。”这位大学生通过经常反省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实业家。
五四时期,恽代英同志制定了“每日自省表”,要求自己逐日填写是否做了有利他人的事情;美国的富兰克林年轻时自定过十三项美德修养守则,每晚必自省一番,若有过失,便在相应的空格内记上一个黑点。这是一种近乎严厉的自律。
自律与自省犹如坚固的河堤,抵挡着汹涌澎湃的洪水泛滥的欲望;自律与自省宛若手中的鞭子,鞭策着若陀螺般旋转的斗志。珍惜自律与自省的人,会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放弃自律与自省的人,请聆听但丁《神曲》中的告诫:“要当心做人,不要做无理智的走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