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论生杀治乱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初六履霜,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壶子曰:”阴兴必盛,自然之数也。故,一生、一杀,不以损天地之仁;一治、一乱,不以伤天地之义。” 履霜,是阴始盛之时;驯致,则得朋。所谓驯致,就是一方面的加强,此处自然是阴渐盛时同气相求导致的阴气加强,至鼎盛时即为兼冰,其道,为凝结而不可化解之道。所以,君子在履霜时就要小心霜凝成冰,不能不戒小人成朋。《论语·卫灵公》中,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这自然是孔子的愤辞,君子虽然无私党,但在公义面前,还是得道多助。君子之间,断金之义,多多益善。《荣枯鉴》就提示过我们:“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 。”君子以义为利,故相助者均仗义者;小人以利为利,故相帮者皆贪利之辈。未能达到文明开化的一定地域内,尤其是乱世,小人多而君子少,故君子应尽量在更大的范围内抱团。 壶子诠释《周易》的这句话提醒我们,君子应胸怀天下、放眼全局,站到天地仁义的高度,尽可能团结天下求道之人。这样,才会“望道而有与谋,怀贞而有与辅”,而不是在可以大有作为的盛世,把自己放在小圈子里,安于委曲求全的命运。曾国藩精于易道,他虽然因地制宜打造湘军,但并不排斥满族将领,后期,还主动让湘军脱湘入淮;他对太平军的毫不手软,虽然为世人诟病,很少有人理解他杀中求生、乱中求治的辩证思维,但其着眼点确实不是隅于一家一乡乃至本族,而是为了天下的安定。 (责任编辑:相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