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学派是明末清朝王夫之所创立的学派。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中岁号壶子、姜斋,晚年号船山。清衡阳(今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此学派因此而名。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是尊尚程朱理学的学者,夫之幼承家学,受其父影响很大。其学以张载之学为依归,其渊源尤在张子《正蒙》一书。他对周、程、朱、陆、王各家学说皆持批评态度,其中对周、程、朱尚存礼敬,而对陆、王则以“异端”看待。
![]()
船山故里书法家王胜应船山学社常务理事代表之邀书写的壶字
王夫之一生以闭门著述为主,故壶门受业弟子及交游者不众。其中同时代见诸史籍者有其次子王敔、唐端笏、章有谟、周士仪、钱澄之、刘献廷、王祚隆(岳麓书院山长)等。私淑弟子有王文清(岳麓书院山长)。
![]()
船山学派的学术流传至为艰难,王夫之“窜身瑶峒,绝迹人间,席棘贻荼,声影不出林莽,门人故旧又无一有气力背力之推挽。殁后遗书散佚,其子王敔始为之收辑推阐,上之督中,得上史馆立传儒林,而其书仍湮灭不传,后生小子至不能举其名胜”。徐世昌《清儒学案》评其学曰:“船山生当鼎革,隐居求志四十余年,是以成书最富。平生为学,神契横渠,羽翼朱子,力辟陆、王,于《易》根柢最深,凡说经必征诸实,宁凿勿陋,囊括百家,立言胥关于人心世道。在清初诸大儒中,与亭林、梨洲号为鼎足。至晚季始得同祀庙庑,昭定论焉。”晚清至民国,由于曾国藩兄弟主持下的《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出版及彭玉麟主持下的船山书院的创建,王船山名声鹊起,“知识分子阶层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梁启超),自视为船山私淑弟子的名人即有唐鉴、曾国藩、曾国荃、魏源、林纾、郭嵩焘、彭玉麟、左宗棠、邹汉勋、谭嗣同、唐才常、王闿运、曾熙、杨度、蔡锷、章太炎、唐文治、梁启超、熊十力、冯友兰、夏时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于右任、胡汉民、王孝渔等等。
(责任编辑:相天)民国初年,由袁世凯代表的民国政府批复与支持,湖南省督军刘人熙在晚清郭嵩焘为纪念船山创建的思贤讲舍基础上创立船山学社,自此,船山传人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固定机构,杨昌济等著名学人曾讲学于此,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夏明翰、易昌陶、何叔衡、李达、程潜、王首道等一大批英杰。但延至今日,传承堪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