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船山 > 船山论文 >

胡光凡:“字字楚骚心”的船山诗词

时间:2016-10-28 17:47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胡光凡 点击:
明末清初,集湖湘文化之大成的思想家王夫之(1619年1692年),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他是衡阳人,字而农,号姜斋,明亡后筑室衡阳石船山隐居,潜心著述,誓不屈服于清,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后人尊称他为船山先生。他传世的诗词作品

  明末清初,集湖湘文化之大成的思想家王夫之(1619年—1692年),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他是衡阳人,字而农,号姜斋,明亡后筑室衡阳石船山隐居,潜心著述,誓不屈服于清,得“完发以终”(始终未剃发),后人尊称他为船山先生。他传世的诗词作品有《姜斋诗集》、《姜斋诗余》(词集),还有论诗、评诗的著作《姜斋诗话》、《古诗评选》、《楚辞通释》等,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和理论建树为古代湖湘诗坛树起了一座丰碑。船山一生,反清复明壮志未酬,始终怀着亡国孤臣的悲愤,而又淹贯群籍,具有精深博大的思想文化修养,因而他的许多诗词佳作都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或追怀往事,或状写抱负,大都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感情,焕发出夺目的爱国主义思想光辉,传达出他所处时代的斗争信息。如杂诗四首之四: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飞将不见期,萧条阻北征。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全诗沉郁苍凉而又激昂慷慨,展示了一个亡国遗民感时忧国的高尚情怀。这种系念故国、虽九死而不改反清复明初衷的耿耿衷心,在他的词作中随处可见。
  
  诗人还写了一组追忆平生交游的《广哀诗》,以饱蘸血和泪的笔触,悼念与自己并肩抗清而亡故的知交,长歌当哭,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如悼章旷诗:“钓舫泊湘阴,痛哭波声撼。灵旗闪霄空,湖风卷荻菼。”悼方以智诗:“青原千里书,白发十年哭。遥问皖江滨,青冢何时筑?”这些堪称史诗的力作,既是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也寄寓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万千感慨。人言其诗词“字字楚骚心”,响彻着屈赋的余韵,这是不为过誉的。“诗话”这种文体,可以远溯到钟嵘的《诗品》,但它的定型,最早还是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明清两代,写这类文章的越来越多,明朝“茶陵诗派”首领李东阳就著有《怀麓堂诗话》。作为明末清初的一位有民族气节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论诗也不同于时人的流行见解,而主张作诗要以意为主,坚决反对没有内容的单纯拟古或雕琢藻饰。这作为文艺批评的一种主张看,至今仍有积极意义。而《姜斋诗话》(含《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内篇》、《南窗漫录》),就是其思想理论观点的结晶。他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随笔式的文体,读诗或作诗,一时心有所感,随手写出,题材有大有小,格调有庄有谐,篇幅有长有短,但都像谈家常那样,用一种无拘无束、悠闲自适的笔墨,道出诗歌批评的大道理,而且常常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耐人寻味。下面录其一则: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原注:宋人论诗,字字求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绩中求活计也。
  

 

(责任编辑:相天)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