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名是历史的符号,沉淀着几千年的精华。南昌的路名是很有特色的,文化底蕴很深。其中之一是用历史名人来命名,反映着江西的人杰地灵,也保留着我们对先贤的敬仰。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数易,别名诸多,汉称豫章,唐称洪州,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设市。
子固路
路名由来:曾巩(1019—1083年)
命名时间:1950年;1966年,改名星火路;1984年,复名子固路。
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
南丰是个出蜜桔的地方。曾巩虽然名列“唐宋八大家”,但却是“八大家”里最不为人所熟悉的。不过,曾巩的诗写得还可以,钱钟书说,写得比苏洵、苏辙好多了。尽管也没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句子。
渊明路
路名由来:陶渊明(365—427年)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命名时间:1946年,渊明南路;1966年,改名红卫路;1973年,改名宁都南路;1984年,复名渊明南路。渊明北路命名于1984年。
传诵名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饮酒》
船山路
路名由来:王夫之(1619-1692)
命名时间:1934年;1966年,兴国路;1984年,复名船山路。
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船山是明亡后王夫之隐居读书的地方——湘西石船山的简称,后世于是以船山先生称呼他。所以船山跟阳明、象山和叠山不同,王夫之虽然也用过十几个名字,但并没有船山,王夫之本人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名字。但这个名字后来的使用, 仅次于王夫之的本名。
王夫之什么时候到的南昌?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关于王夫之,有以下两段文字崇祯十四年,王夫之建造乾涛园,潜心读书其间。这时,湖广提学道高世泰至衡州主持岁试。王夫之的试卷,为高世泰所称赏,并写下评语:“忠肝义胆,情见乎词”。未几,他赴武昌参加乡试,以《春秋》试卷列第一,中式举人第五名。十一月,王朝聘督促王夫之和王介之取道南昌,到北京等候会试,王夫之兄弟立即动身。他们于十二月初旬到达南昌,在那里度岁。由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已在席卷河南后进入承天(治所今湖北钟祥),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袭破黄梅,因而朝廷于崇祯十六年正月命将本年会试改为八月举行。王夫之由南昌返归衡阳,编印《乾涛园诗集》。1934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在南昌首倡“新生活运动”,遂将其中一条街道命名为“船山路”,1966年被更名为兴国路,1984年恢复为原名。据新近解密的蒋介石日记记载,1934年,《船山遗书》被蒋介石列为该年度必读书之首。
子安路
路名由来:王勃(649—675年)
命名时间:不详
南昌历史上最精彩、最响亮的一笔遗产,是王勃留下的。王勃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时最为杰出的青年诗人,他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均是千古佳句。
安石路
路名由来:王安石(1021—1086年)
命名时间:(旧)王安石路命名于1934年;(新)安石路命名时间不详 (旧)王安石路开始修建于1934年。
据《南昌市志》记,1934年6月14日《民国日报》载:“市政府委员会奉蒋介石手令,修建 8大乡贤路(王阳明、文天祥、王安石、黄梨洲、陆象山、欧阳修、谢叠山、王船山)” 这条王安石路消失于1951年开始修建的“八一大道”中。
(新)安石路,位于洪都大市场附近,显然为近年所建。 江西历史上,陶渊明和王安石,无疑是最有份量的两位人物。
灌婴路
路名由来:灌婴(?—176年)
命名时间:2005年
灌婴是南昌的建城人!就像萝 慕露斯建立了罗马城!
首先,灌婴建城之说,起于何处?
灌婴,秦末汉初人,刘邦手下的著名大将,《史记》、《汉书》皆有列传,是参与垓下之战、围杀项羽的重要战将,官至丞相,封颍阴侯。灌婴与南昌的关系,《史记》中仅有一语涉及,“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籍郡。”(《汉书》几乎照 抄了《史记》)
那么,灌婴筑南昌城的说法,来源于何呢?
据南昌相关文章的介绍,来源于《江西通志》、《南昌府志》、《南昌县志》和《雩都县志》等地方志,以及宋元、明清以后的一些逸史笔记。
第二,南昌学者关于谁人首筑南昌城,一直争议未休。灌婴之外,有陈婴说,说灌婴乃陈婴之误。现又有罗珠建城说。灌婴、陈婴、罗珠皆刘邦同时之人,筑城背景几乎一致,但所谓史证,在正史中都只有一句话。
永叔路
路名由来:欧阳修(1007—1072年)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命名时间:1934年;1966年,改名向阳路;1973年,改名会昌路;1984年复名永叔路。
欧阳修《醉翁亭记》最后一句:“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读过的人,想必一定印象 深刻。
孺子路 因历史名人徐稚而得名。
徐稚(公元97-168)字孺子,号聘君,东汉南昌人,博学多才的著名隐士。幼时家境清寒,但勤奋好学,精通史学、哲学,对正确认识、数学等亦有很高造诣,卓然与世俗不同。由于他学识渊博且又虚已待人、和睦乡里,青年时代即已闻名海内。桓帝时,宦官专权,官场腐败,徐稚洁身自好坚不为伍,隐居南昌故里,追羡梅福遗风,在梅福宅东筑室而居,淡泊持志,躬耕自食,为人恭、俭、义、让,非礼不言,曾四察孝廉,五辟宰府,三举茂才,均辞谢不就,拒不为官。世人盛赞其高风亮节,尊称他为“南州高士”。守义廉洁之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极少接待宾客,唯徐稚除外,来而不拒,并特设一榻供徐稚专用,徐去则悬之。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写“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即言此。后来,陈蕃升任尚书令,与仆射胡广等上疏桓帝力荐徐稚,桓帝派专人携厚礼征召,徐稚仍坚辞不受,被传为佳话。从此,孺子高风,世代相传。
(责任编辑:相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