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先生学术简述
综观先生一生,好学不倦,无书不读,手不释卷,笔不停挥,读书 七十年著书四十载,成书百余种,其荦荦大者,计凡经类二十四种, 史类五种,子类十八种,集类四十一种,总达三百七十余卷。且均独 辟蹊径,自立门庭,不落前人窠臼。先生于学则无所不窥,于道则无 所不彻,于义则无所不严,于行则无所不正。故终经百难,志不稍屈; 每当饥寒交迫,贫病相煎,富贵相诱,生死当前之际,仍能砥砺节操, 巍然卓立于天壤间!窜身猺洞,潜心著述,一以继绝学、续圣脉、张道 统为己任。观其晚年自颜其堂之联语:“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 乞活埋!”即可知其自期与自许之高也。
先生于七十一岁时自题其像词曰:“把镜相看认不来,问人云此 是姜斋;龟于死后从君下,梦未圆时莫浪猜。谁笔仗?此形骸!闲愁输 与两眉开,铅华未落君还在,我自从天乞活埋!”如其与自铭之“抱刘 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 兹邱,固衔恤以永世”。一铭合看,即知其同为有骨有血有神有髓之 绝品,而由之可想见其为人。
先生不但以文章气节重于时,且直可称并世无两。先生痛晚明 学术之空疏,因而启神州之沦亡,故力诋上蔡、象山、姚江一脉,认此 派心学,徒袭禅宗之皮毛以入儒,窃佛老之土苴相附会,以致邦国倾 覆,宗社丘墟。先生认为:“王氏之学,一传而为王畿,再传而为李贽, 无忌惮之教立,而廉耻丧,道贼兴,皆唯怠于明伦察物,而求逸获,故 君父可以不恤,名义可以不显!陆子静出而宋亡,其祸一也。”当时学 子,如顾亭林、黄梨洲、朱舜水、李二曲、颜习斋等辈,亦莫不群认陆 王之学,空疏误国,以明心见性之清谈,代修齐治平之实学,当板荡 之际,曷能拨乱反之正也?
先生学旨,一方面诋排陆王,另一方面则扶持程朱,而参伍濂洛 关闽。如其《衍大学》则曰:“圣人复起,不易朱子之言矣。”《衍中庸》 则曰:“僭承朱子之正宗而为之衍,以附章句之下。”于自铭则曰:“希 张横渠之正学,而不能企。”唯究极言之,先生之学,平生致力多者, 在于经学,而经学之中,尤多有得于《易》与《春秋》。其次在于子史与 诸集,博极四部,浩无涯矣。会通三家,深得神髓,用能超然独立,自 成一家,固不可以程朱一脉之学限之也!邓显鹤《船山著述目录》认 为先生:“生平论学,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而原本渊源, 尤在正蒙一书。以为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俅来兹之失;如皎 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之能易。”此则正所以说明先生之推 崇张子者,以其上承孔盂之志也。先生自谦曰“不能企”,实则先生正 欲由斯而直接孔孟心传,并大阐《易》与《春秋》之密也。先生平生之 喜说《易》与《春秋》;盖亦欲有以上穷大道之源,而高自在耳!
《唐鉴·国朝学案小识》有曰:“先生理究天人,事通今古,探道德 性命之原,明得丧兴亡之故;流连颠沛而不违其仁,险阻艰难而不失 其正。穷居四十余年,身足以砺金石;著书三百余卷,言足以名山川l; 遁亦自甘,立心恒苦;寄怀弥远,见性愈真。奸邪莫之能撄,渠逆莫之 能摄,嵌崎莫之能踬,空乏莫之能穷。先生之道,可以奋乎百世矣。” 严考先生一生行事,此诚为公允平实之论,而非赞誉过当之辞。刘继 庄于《广阳杂记》中曰:“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耳。”旨哉其言也!
先生之书,虽未“书成付与炉中火,省却人间是与非。”然究散佚 者多,及其身得刊行者无一焉。殁后十四年,其子敌始为之收辑,并初 刻数种;直至道光庚子,其七世孙世佺始将其父承佺广搜庋藏之遗 书,为之刻行,此即王氏守遗经书屋刊本。而于成丰四年,毁于兵燹。 及至同治二年,复由曾文正公辑佚校正,而由曾国荃刻于金陵,凡有 增删窜易者,并据文渊阁本及旧抄本改正,并著录校刊记,海内学者, 始得见其全书焉。迄一九三0年,由何芸樵氏资助上海太平洋书店, 据曾刻本及王氏守遗经堂刻本,浏阳刘人熙之补刻本,与长沙、湘潭、 衡阳坊间之散刻本,连同新发现之手稿,综合参订而印行之,此则为 船山遗书之较为完善之版本,然仍有佚稿不少,散失在人间也。
船山先生别传之学
由上所述,可见先生之学,广博而无所不包,精微而无所不澈。 其诸经稗疏考异之作,名物训诂校勘之学,子史衍论笺传之著,与乎 百家评选之文;既极汪洋浩瀚之大,复多独见创新之奇。唯以处境特 殊故,不能坦然直指,畅所欲言。行文落笔,蕴蓄深微;正《唐鉴》所 谓:“以绵邈旷远之词,写沉菀隐约之志,激而不尽其所欲言,婉而不 失其所宜语。”故须善自会取,方能得其心指也。话虽如是,然如博学 之士,能小心寻其脉络,探其奥塑,则无不有其一贯之统绪在也。此 统绪,即是儒家孔孟之圣脉所在。易言之,即船山先生不但为明清两 代之大儒,抑且为上溯汉宋,而直承孔孟心传之大儒,其所成旷古迈 今,罕可与比肩者也。唯以其书晚出,流通又复不广;复以其博大精 微,学者难穷其际;用是幽而不张,隐而不显。欲探究其学术思想体 系而发扬之,则尚有待于来兹也。
船山先生学术思想之正统既明,现在再为简述其别传之学。此 别传之学,就儒家言,亦可简称之为“圣学别传”,其旨要则尤在传 “作圣功夫”,亦即所谓“圣功神化”者是。儒家圣修功夫,自孟子而 后,即已失传,唯尚可于道门中得之也。
夫船山之学,圆融三家,独见真体,而仍归本于儒。惜乎世人多 只能略事涉猎,窥其皮相,而鲜能得其神髓也!先生于儒家本门,所 成者大,固无论矣。就佛道二家言,其于佛家,于学则精于唯识,观其 相宗络索可知。于功夫则深于禅宗,观其具有甚深作略之十二时歌, 即可证其为直透三关过来人,可与我佛如来不二。其于道家,于学则 醇于老庄,于庄子尤能独通其玄要,观其《庄子通》可知;于老子虽尚 有未全彻者在,然其《老子衍》,实亦远胜历来解家多矣!其于功夫炼 养,则大有得于道家之丹宗,亦即金丹宗与真宗,观其屈原远游赋一 注,及其前后愚鼓乐,即可证其已全得王子乔一派丹法,而证入于庄 子所谓“博大真人”之域矣。其在此各方面之成就,儒林中人能望其 肩背者实寥若晨星也。
考丹经书与禅宗书,在世界学术典籍历史上,与《易经》一书,同 为旷古以来三大最难读懂与读通之奥义书。此三大奥义书,亦可视 之为三大无上哲学经典书;切不可以其难解难懂难悟难通,即视之 为无意义书而弃置之。殊不知其无意义语中,隐有其至高无上、至大 无外、至真无妄之意义在焉!唯此意义,须能透出天地外,不向个中 求!方能有得。
丹经书与禅宗书,在理论上固有其甚高与甚深之哲理在,尤其 就人生哲理一方面言,更见其然。唯切不可作为纯粹理论书读,亦即 不可纯从理上去会,其神髓全在“功夫锻炼”上。谈人生修养,不是徒 在理论上讲求,而须在功夫上讲求,即所谓践履笃实,本分做人,步 步脚跟踏地,不落虚空者是。圣学,只能使人得明圣之道;圣功,方为 使人得成圣人之功,而登圣人之域。所谓变化气质,所谓超凡入圣、 超圣入神、超神入化,全在功夫锻炼。儒门中之存、义、克、复,固应属 于功夫范围,然而不有方法,不有诀则,不有一路实地功夫,则谈心 谈性,谈理谈气,谈道谈德,依仍是“满目浮云尽在空”,无补实地也。 作仙作佛作圣人,全在实地作人,全要真实无妄,别无些子玄妙。先 生名言有曰:“尽天地只是个诚”,这是其为学头脑处。真实无妄,即 诚也;穷神极性,存心养气,全须实地做功夫,方能确有“与天地合其 德,与日月合其明”境地。儒家圣功,失传久矣!唯丹宗与禅宗功夫, 可以之同参合修,自可会通而得证圣之妙用。此正刘后村先生所谓: “始知周孔外,别自有英豪。”
三家圣人教人,其用名定义与行文遣词,虽互有差别,然至其登 造极之无上无极境界时,则皆无异无别也。自圣起修,自道起修。自 佛起修,下手虽别,及其至也皆一。故虽曰别传之学,实非别传之学! 须放大眼孔看,始能切实会得“体同无碍”。分一本为万殊,不可从万 殊上去分别认取;须能通万殊为一本,执一以贯万,方为直捷了当, 上符尼山“一贯”之旨。
先生之《屈原远游赋注释》,实为千古第一注,历来解家,可观者 十数家,而实以船山注本为不二真诠。堪称得上二千余年来屈原第一 知己,稍缓当另为专文介绍,暂置勿论。兹特先提出先生深自有得于 道与禅之《愚鼓词》于后,用供学人之参究;并借之以就教于我儒家宗 师,征解征和,相切相磋,用弘圣修而彰圣功,初不可以戏论视之也。
船山先生别传之丹学
一、愚鼓词----前愚鼓乐
梦授鹧鸪天词十首:无师之师,其唯梦乎?无梦而梦,非师而谁 任为师,梦之明日,中湘笃生翁投余诗云:“三一从兹守,策名玉洞 仙。”不期而与梦应,然则梦果余师也。抑余欠人间唯一字,疑与梦 相莛楹。虽然梦授余多矣,从来只有活人死,已死谁为受死身!缘未 就,功不我报,未能为郭景纯、颜清臣(真卿)耳,奚守尸之足诮。
其一
耳根一句也支离,眼上分明两道眉,
欲贮金豪调玉合,莫将玉屑补金卮。
天在我,我凭谁,彻骨相思彻骨知,
从来本是同心客,那向春风诉别离。
其二
无端凌蔑七般阴,惭愧仙师煞用心;
即此犀纹原孕月,但除龙耳不闻琴。
疑色相,辨浮沉,谁向尘沙觅宝簪;
银铅砂汞无根蒂,总是黄婆一寸金。
其三
聚顶朝元自不违,除将踵息无真机,
更无铅处铅方活,不受龙边龙自飞。
烟旖旎,雪霏微,一丝半缕透寒辉,
真成枯骨生灵翅,顽肉飞从月窟归。
其四
竺土传来纥哩耶,从他出生掌他家,
闲催死虎擒飞将,戏捉飞龙作死蛇。
真阐缓,试夭斜,移山破石透些些,
撒化枯木非奇特,枯木元来也放花。
其五
碧天西爽月如钩,脉脉盈盈度翠楼;
风软杨花穿绣幕,春融桃浪送行舟。
和水乳,醉双眸,不风流处也风流,
穿花蛱蝶无人见,只在初开蕊上头。
其六
方丈桃花日日新,花开只是不逢春;
从来只有活人死,已死谁为受死身。
冬已至,闭关津,冻鱼水底自芳辰;
东风打破寒冰面,始识通身未损鳞。
其七
婴儿如雪浴兰汤,收尽鸡雏一片黄,
华向鸳衾寻午梦,已临明镜扫晨妆。
活螮蝀,死蜣螂,霏微灵雨夹斜阳;
傍人莫笑偷闲客,斫柳摧花百倍忙。
其八
慧剑将持斩葛藤,葛藤虽斩又何曾,
腰间不许留寒铁,天下无来有暖冰。
驱即妄,废还兴,鳏鱼莫浪守三更;
黄娘将女无余事,芳草阑干日日凭。
其九
筑基切奠筑危基,十个英雄九个痴,
本把灵丹医虎活,漫将死虎遣龙骑。
花似锦,酒如饴,长年不解皱双眉,
太平不是将军定,先斩淮阴胯下儿。
其十
不须守处守难降,莫把骷髅建宝幢;
恰趁夕阳临画阁,又邀初月上纱窗。
鸟渡汉,兔成双,良夜花阴吠小尨,
幽闺未寝谁知得,金豆低巡雁柱腔。
二、愚鼓词----后愚鼓乐
译梦十六 调寄渔家傲
梦授歌旨,囫囵枣也,虽囫囵吞,亦须知味。仰承灵贶,不敢以颟 顸当之。三教沟分,至于言功不言道,则一也。译之成十六阕,晓风残 月,一板一槌,亦自便逍遥自在。
炼己
弹剑中原歌虎踞,萧条万里寒光注。一夜韶光花下雨,春可住, 落花只在花开处。乍遣夭桃开一度,天台流水无津路,梦里邯郸归计 阻,清无数,峨眉雪浪长江去。
黄婆(配身为第二,配五识为第六,含而不见为阴,故曰婆。)
婆子生儿七八个,人人解把家缘破,囊里明珠无别货,圆颗颗, 终年不舍形山坐。云里婵娟光影堕,穿溪透谷推行磨,一缕轻烟钻隙 过,真婀娜,残膏不染香云污。(音窝)
水中金(父藏子胎,斯为道母。)
为惜花开春已晚,春前细雨香膏喷,鹤发仙人成老钝,朱颜嫩, 闲愁无力秋波困。道是有来真闷顿,言无又恐灵芽褪,采药溪头立不 稳,人姓阮,胡麻一粒消春恨。
子时(谓有活子时者,将有死子时乎?大挠以前,立活字不得!混沌不死不活。)
夜半由来非半夜,分明出现眉毛下,心肾无非淫鬼舍,谁厮惹, 三更一阵光明乍。万物未生何柄把,天开只在纱窗罅,莫与钻龟还打 瓦,鸡鸣也,回头又劝红尘驾。
弦月(艮纳丙,兑纳丁,丙配辰,戌是水火,墓地丁配己亥,亥为天门己合殿。)
兑纳六丁天一半.姮娥手卷真珠串,未到先吞光缓缓,妖蟆窜, 招安旗下从纳款。不是宝刀难削乱,王齐韩信元兴汉,洲上孙权花散 满,凝眸看,轻霜不冷红垆炭。
采药(秘宝不离形山,形山元为鬼窟,缁素得出,是真采者。)
没底篮儿短柄斯,长年只向空山宿,春梦乍醒光透目。香馥馥, 青芽白蕊殷红粟。更有玄膏生朽木,同苗共蒂无赢缩,曲线引来成一 束,灵飞速,轻拈细煮香甜粥。
龙吞虎髓(则虎吸龙精矣。)
索女无媒长自守,寒闺月落帘垂久,宝鸭香消人影瘦,黄昏后, 灵犀脉脉闲拖逗。半就半推佯不受,倾情倒意输僝僽,识得君心如皎 昼,相薰透,春风摇曳江头柳。
虎吸龙精(龙以有所建其功勋,而不破壁以去。)
绰约从来真薄幸,垂杨系马踪无定,携手雕阑双袖凭,秋波凝, 从今收拾闲情性。柳锁高楼花绕径,黄莺娇语垂帘听,沉水烟清良夜 永,相偎并,赤绳挂足三生证。
进火(符退速以文,符退不速以武。)
皓月渐临深院里,茏葱光影无回避,罗帐重重清似水,郎归矣, 幽闺梦减青绫被。如此良宵真不易,等闲莫劝郎轻醉,缓缓金尊斟绿 蚁,湘帘启,海棠红映银灯丽。
退符(符合也,既与火合符,但不孤行,即谓之退。)
箧里霜刀飞素练,轻骑蹑影追奔电,杀活无私谁恕遣,闲流眄, 争衡却是没头箭。不拟婴城酣百战,刘郎依旧当时面,卸甲拔营旗渐 卷,无回转,依然只在灵霄殿。
沐浴(卵酉同功,而不同甲。)
东涧桃花红锦笑,微晴乍雨春皆好,沽酒醉眠瑶圃道,玉山倒, 何须雪上留鸿爪。更有木樨秋渐老,可怜犹载斜阳照,罢钓归来闲倚 棹,君莫懊,空阶落叶随风扫。
刀圭入口(由入以至无入,刀圭无用,口亦无体,故曰冲而用之或不盈。刀圭者,不盈者也。)
浪说婴儿怀里是,侬家元有化生子,缥渺云中飞雁字,参差似, 波光涵影融空水,一彻重关千万里,红铜黑铁生灵翅,汗浃石人喧木 耳,真不二,蓬壶只在潇湘沚。
后天炁接先天炁(不悟源流,只此误多人不浅。)
五海六山成古寨,逢人便劫真无赖,却想当初没芥蒂,依稀在, 丹成谁把葫芦卖。火入烟中熏不坏,俄延黑月生光采,忒煞调和功用 大,交无碍,菱花背面何分界。
三五一(边和中易,中和边难,禅家谓之意生身。)
牟尼珠函光闪闪,七穿八透飞晶焰,如鼎名丹皆点染,溶潋滟, 寥阳宝阁成独占。大冶红垆风橐飚,何劳搅合凭霜剑,偶尔荷珠成万 点,无余欠,珠珠颗颗圆如芡。
光透帘帏(光不自外入,亦不透出外,夜明帘,亦是障境丝、豪鬼窟。)
盗道多言皆强说,只因未见成痴劣,两口仙翁翻剑舌,真撩撇。 叮咛只把珠帘撤。以我观他用处裂,从他观我眸中屑,不动丝毫堆里 雪,通明穴,惺惺二六时中决。
大还(能令向后万年不死,不能令已往万年再生,不可谓之大还。)
世上仙人千万位,唯除强把皮囊闭,识得离钩真震兑,随缘值, 耶娘粥饭寻常味。我即与天分伯季,定谁愁老谁愁稚,才觉骷髅非异 类,酣娇媚,懵腾日月花前醉。
三、愚鼓词——十二时歌
和青原药地大师(药地即方以智,明末四公子之一。):
药地十二时歌,原不作鼓楼上牌子,标他榜样,虽云渠自有拍板 摇槌,亦但欲活者死、死者活耳。到此一枝箭射人也用,射马也用,但 虑其不能没石饮羽也。千里唇皮,遥相乔赚,瓠道人倚愚鼓而和之, 不道未吃药地药,便掇开药囊,向一壁也煮。
子 今日风光昨日死 万古难消一炷香 此
丑 北斗阑干君见否 胡李四唤黑张三 有
寅 梅花谢后始知春 青山欲衔半边日 新
卯 觌面金乌看个饱 老鼠云何怕猫儿 爪
辰 饭甑肚皮谁主宾 热羹汤烫冷喉咙 亲
已 彻骨钻心半个字 屋漏分明滴寒灰 渍
午 弹丸跳上紧绷鼓 急速凝眸在那边 苦
未 只有山羊知草味 陈枝新叶苦甜酸 胃
由 早来粥饭见无因 老年牙齿见锅焦 屯
酉 莫道闭门遮百丑 呻啐篱下带金铃 狗
戌 背面日头当面出 脊梁何罪背镫光 屈
亥 江豚又把秋风拜 一日功成也是天 坏
考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亦为明末大儒,学极博雅,以文章饮 时誉,望动天下,尤精考据,在杨慎、陈继文、焦竑、李贽等大儒以上。 《四库全书·提要》曾云:“……唯以智崛起崇祯中,考据精核,迥出其 上(按:系指上举数人)。风气既开,国初顾炎武、阎若璩、朱尊彝等,沿 波而起,始一扫悬揣之空谈。虽其中千虑一失,或所不免,而穷源溯 委,词必有征,在明代考证家中,可谓卓然独立矣。”以智曾屡劝先生 逃禅,未为接纳。先生《南窗漫记》云:“方密之阁学,逃禅洁己,授觉 浪记,莂主青原,以招余将有所授,诵人各有心之诗以答之。意乃愈 迫,书示吉安刘安礼诗以寓从臾之至,余终不能从,而不忍忘其缱 绻。”时约在清康熙十年前事,十一年方以智即卒于泰安,先生哭之 哀,《宝庆府志》有《迁客方以智传》,中记云:“以智寓居新宁,复移居 武冈之洞口;其居武冈时,与衡阳王夫之善。既为僧青原招夫之甚 勤,最后有时乎不再来之语。”唯夫之深于禅而终未逃禅,深于仙而 终未逃仙;心中一有主宰,虽天地反覆,亦当无动于衷,要亦不失儒 家本色也。
结 语
总之,先生之学,会通三家,而能虚以受之,一以贯之,圆而融 之,大而化之,此其所以为难能也。自汉唐以来,儒家中人,相与自划 门庭,固步自封,避难就易,敝帚自珍;对精微玄远而较难参悟修持 之丹经与禅典,尤不肯痛下功夫,深入彻究。一部《道藏》,不但穷研 潜究者寡,即能虚心涉猎一过者,亦复不可多得。宋明诸子,虽无不 出入佛老,其思想受道家与禅宗之影响尤大,复能援而入儒,确不易 得。唯以功夫未能究竟,未臻最上一乘境界,故最后总属隔一层!不 能解脱樊笼,自开新境。能如先生之直探二家神髓,亦亲自证得者鲜 也。
今日提出先生别传之学,并举《愚鼓词》以资参证,旨在抛砖引 玉,冀能因此而引起当代学人之注意与兴趣,不一味局限于儒家天 地内,而能对我中华文化作整体之研究,为全般之检讨,圆融化通, 俾能于不远之未来世界,为我中华文化开一新境界,则幸甚矣。
(1970年3月3日于石屋草堂讲)
(责任编辑:相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