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日报讯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豪杰精神的民族,这种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心怀“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大无畏气概,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倡“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独立人格精神,孟子更是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这些无不表现出一种豪杰人格的风貌。 那么,古往今来,究竟何种品质才算得上是“豪杰人格”呢?7月11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肖剑平博士作客“船山故里·国学飘香”,通过讲述《王船山的豪杰人格》,为大家解读古今“豪杰”特有的精神品质。 真正的豪杰之士,是可以造时势的人 “豪杰”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按照孟子的观点,要等到一定的时势、一定的领袖人物出现后才奋发的,算不上是豪杰之士。真正的豪杰之士,是可以造时势的人。 应该说,这里的“豪杰之士”指的是才干突出的人。而《淮南子·泰族训》对豪杰的界定也是根据这一标准:“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 在东汉时期,“豪杰人格”成为人们崇尚的一时风气。肖剑平指出,当时,面对东汉晚期的腐朽政治,太学生抗争“党锢之祸”表现出了激进的斗争精神,这被当时的人所尊重和敬仰。 到了明朝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沿海地区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挣脱农业宗法社会价值观念的呼声不断高涨。肖剑平向大家介绍道,“在这种背景下,长期被宋明理学桎梏的‘豪杰人格’有了复兴的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豪杰人格’的勃兴成了心学对理学的反击。如:王守仁‘狂者胸次’豪雄般的气质,王艮‘我命虽在天,造命却由我’的个性张扬精神,王畿‘宁为狂狷,毋为乡愿’的狂热情怀,李贽‘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的悲壮豪情等。” 到了明清之际,一些思想敏锐而深刻的士大夫更是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追求圣贤气象时必须首先具有豪杰人格。 肖剑平表示,在明朝被清朝打败之后,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如: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在反省了明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后认为,只讲圣贤气象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人格”。所以,重塑豪杰人格就成为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时代心声。 终日为“禄位田宅妻子”而劳者难成“豪杰” 何谓豪杰?王船山说:“有豪杰而不圣贤者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能兴即谓之豪杰。” 从王船山这段话里反映出两个重要理念:一个是豪杰是成就圣贤的必要条件,就是所有的士大夫以后要做圣贤,首先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豪杰,有没有经世的能力,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有没有卓越的事功;第二个理念,是要求圣贤人格比豪杰内涵更加丰富,就必须要有经世能力,要有开拓世界的气魄,特别要能够创造社会功业。 豪杰之士有着自己显著的特质。在王船山眼中。最一目了然的是他们的“义”与“勇”;其次,豪杰之士具有“身任天下”的精神,他们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再者,豪杰之士具有“生从道,死从义”慷慨捐躯而不恤的大无畏精神。肖剑平认为,王船山认为勇于担当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豪杰内在的品性,他们以扶危定倾、利济苍生、身任天下为自身的使命,以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为自己的责任,对庶民的疾苦感同身受。而其反复强调的“投身社会、勇于担当”这种豪杰思想,对后世湖湘文化影响尤其深远,造就了一大批豪杰英雄人物。 与此同时,王船山还对豪杰与庶民不同的生活境界与价值追求作了比较。他认为,圣贤必须是豪杰,没有豪杰精神的人是不能成为圣人的,一个人只有先成为豪杰,而后才能成为圣人。豪杰能卓然兴起,因其有非凡的气概与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而庶民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为稻粱谋。豪杰还有鸿皓之志,他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不计个人得失,以天下为己任。 君子重自身修养,而豪杰重济世利民 王船山个人的特殊经历、学术修养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注定其豪杰人格观是对传统儒家理想人格观批判性的解构与继承。其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人格发展与完善,更寄托着他浓烈的爱国热情,追求民族的复兴与国家的富强是其一生的梦想,这也是王船山豪杰人格观的灵魂。 “王船山所倡导的豪杰人格观,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肖剑平表示,第一,摆脱了“天”对“人”的控制,其所倡导的豪杰之士敢于挑战命运,永不言败;第二,具有重情重义、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这种豪杰之士有不同凡响的豪迈气概,比君子更加注重人格的独立与尊严;第三,具有济世救民、身任天下的担当精神,他们对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不会唉声叹气,更不会袖手旁观,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第四,具有壁立千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他们强调意志力在实现理想人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分析完王船山的豪杰人格观之后,肖剑平联系当今社会,阐述了现代人应具有的豪杰人格:第一,必须得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当前,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一个大国。在这种极具变革的时代,中国面临很多重要问题,需要重建豪杰精神;第二,必须得有追求人格自由和自尊的精神。只有拥有这种精神,才能创造出有独创性的文化成果;第三,必须得具有既执着又超脱的精神。中国当代精英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要有很强的忧患意识,要有很强的道义情怀;第四,必须得具有既追求理想又关怀现实的精神。这就要求大家要融通心性修养与社会担当,修身养性与报效祖国。 总而言之,“豪杰人格”是一种英雄气概。若君子注重内在的修养,那么豪杰则重向外在的济世利民,更强调人格的独立、尊严,更具有刚毅、浩大的品格。在中国历史上,豪杰比君子具有更加强烈的感召力,许多对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们在人们心目中都并非君子形象,而是豪杰形象。豪杰人格对人的积极进取、奉献邦国的行为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尤其如此。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