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是执掌船山书院二十年的清末第一才子、湘潭人王闿运写下的惊人句。而追溯湖湘文化的源头,我们自然要想起两千多年前披发行吟于汨罗江——“蓝墨水的上游”的屈原。也正是这一瞥惊鸿,成为发觞于《左传》的“惟楚有才”最好的证明。只是自三闾大夫抱《国殇》殉道以后,湖南人沉寂千年。但三百多年前呢,真正让湘人崛起、并对中国历史进程发生气吞山河的影响力的人物呢?不只是湖南人,海内外公推衡阳王船山——“南国儒林第一人”,一位博大情怀如湘水挟八百里洞庭之势、波撼长江,哺育和复兴中华文化的圣贤。“芷香沅水三闾国,芜绿湘西一草堂。”以三闾大夫自比的船山丝毫无愧屈子。明末的王船山就读过的天下书院之首岳麓书院,于清末建有船山专祠,并如此推介船山:“三百余年来的中华,湖南人在全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始于‘洪杨之难’,其标志就是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的崛起。但在思想文化领域,启迪、孕育湖湘文化的,却不能不归功于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
(责任编辑:百合)唐浩明先生,岳麓书社总编审,湖南作家协会主席,当今湖南第一学人,海内外曾国藩研究第一人,当代文坛巨擘十强之一。他对船山的解读和评介会是怎样?多年前,笔者就很想知道,如今,机缘来了。就在11月8日记者节,笔者于井头镇大云山探访船山文化之时,单位的秋良部长、精华副部长就告知了我相关消息——正式定于本月12日邀请唐浩明先生回家乡讲学。但我们还吃不准他到底讲曾国藩还是王船山。10月份我赴市委宣传部汇报工作,听这一块的分管领导崇恩副部长讲,唐老师可能还是决定讲曾国藩,因为毕竟他以曾国藩研究为主,而此前他在家乡也从没讲过曾国藩。 折磨人的猜测在11日变为令人兴奋的肯定——下午,接到秋良部长的电话,让我通知全县所有船山文化研究会的同志听讲。 12日上午,唐浩明先生登台石鼓书院大讲坛名家讲坛,主讲《做读书明理之君子——从曾国藩教子读书谈起》。下午1时,按约定,我和县作协凌奉云主席一同前往衡阳市迎接唐浩明先生一行。在林隐假日大酒店二楼电梯旁,我见到了阔别六年的唐老师。六年前,我曾赴长沙请他为我们创刊的船山文艺杂志题写刊名,让我莫名感动的是,没有任何领导的电话或引荐信,仅以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身份,我第一次获得了先生的墨宝。听到我们远远的叫“唐主席”,他从宾馆的房间门口快步赶过来,紧紧的同我们握手。随后赶来的还有他的兄长唐翼明,也是一位我十余年前就神交了的著名学者。在电梯和大厅里寒暄几句,我们匆匆奔往县里。陪同二位唐老师前来县里的,还有市作协的刘定安、冷燕虎二位副主席以及一直来热心湖湘文化的传媒人、知名作家甘建华先生等人,他们几位也都是我的老朋友。 我们到达讲座地点——蒸阳神龙大酒店的多功能会议厅时,大厅已经座无虚席,后排还站着好些人。一直等到秋良部长热情洋溢的欢迎词结束,我才逮到一个机会,坐到这时后排唯一空缺了的座位上,一看,巧了,坐在我右边的竟然是县美协的王志伟主席,王船山先生的第十二代嫡系后裔,自然也是我们船山文化研究会的一员。握手、拿眼色寒暄之后,赶紧听讲。 唐浩明先生讲座的题目是《回雁孤峰唤船山——王船山与近代湖湘文化》,讲座整整达两个小时之久,但听众非常认真,会场安静,秩序井然,掌声时起。 首先,唐浩明老师谦言道,本堂讲座,不是学术性的,而是就船山这一话题向家乡作家们作一汇报。他从历史大视角——“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湘人奋斗篇”导入,以世界文化史三座高峰——“周道县”(周敦颐)“王衡阳”(王船山)“曾湘乡”(曾国藩)并举切入,坦言自己作为衡阳人,一直以来就是船山的崇拜者,深受船山文化的影响。 接下来的讲座主体大致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深情讲述船山一生的奋斗经历及船山文化精神对三百年来湖湘学子的影响,重心放在对湖湘团体人格影响上。这部分他重点例举了陶澍、郭嵩焘、曾国藩、王闿运、彭玉麟、杨度、杨昌济等湖湘学人。最后提到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船山的总结性评价:“坚贞做世范,立懦廉顽”。第二部分讲述王船山对湖湘学风的影响,他上承湖湘文化的开创者、衡阳南岳的胡安国、胡宏的经世致用之学,批判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之理学、以及道家心学的玄妙之学,开启了一个趋时更新、变革图强的时代,故为对湖湘之学的最大贡献者。除影响了近代湖湘政坛的昆仑、两江总督陶澍外,直接哺育了晚清四大名臣“曾、左、彭、胡”(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以及唐鉴、谭嗣同、杨昌济、毛泽东、蔡和生等湖湘大学者。正因为王船山极大的影响了湖湘文化,成为站到那个时代最高峰的巨人,所以一个小举人、九品官的他成功地推动和复兴了中华文化。曾国藩之所以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马上极尽规模刊印船山遗书,发行全国,就是为了保护被太平天国拜上帝会破坏了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中华文化的复兴客观上导致了满清的垮台。在这一部分中,唐老师连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船山的基本哲学思想:“道存于器”、“行先知从”、“理在欲中”。唐老师总结:上继孔子仁礼之学的最好的书就是船山的书——曾国藩、毛泽东拜读终生的书。 最后几分钟,唐老师扼要分析了船山影响近现代中国的原因——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与寻求救国救民出路的时代主题。最后,他语重心长的结束语赢得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即使全世界都不说船山,我们也要永远话船山。 主持人秋良部长的总结讲话简明扼要,干练有力:不仅是今天在座的作协会员、船山文化研究会员需要研读船山,我们行政干部、公务员也要去读王船山的书、并学以致用。 讲座会结束后,会场还留下了许多的铁杆粉丝,请唐老师留言、抱着他的书签名、争而有序地与他合影……场面火爆,如同去年请著名作家王跃文讲座的再现,这里面照例少不了秋良部长、作协奉云主席。最令人动容的是,当我县知名民间艺术家陈正清先生抱上置于会场主席台展览的王船山彩色画像,唐浩明老师手抚相框,眼神虔诚,正如县作协一位诗人事后所述:仿佛谒见自己的先祖。我特别注意到人群中的陈正清、刘秋柏、彭绍章、彭国伟等诸多先生,鹤发童颜,神采飞扬,他们与唐浩明老师同一年龄段,身居基层,然老骥伏枥,传播文化的热情和意志并不减文坛大家,他们无疑同样是我需要学习的榜样。 晚上聚会与宴会,我有幸与包括县委周书记、政府熊县长在内的诸多领导一起作陪远道而来的二位学术大家,并代表供职、兼职的单位取得了他们的精美书法墨宝,其中就有“解读王船山”五个大字——继《行止船山》之后,我们船山文化研究会打算推出的又一本普及读物的书名。讲学一个白天的唐浩明先生当晚依然兴致勃勃,言语幽默,谈笑风生,并应诺有机会再回乡讲一次彭玉麟。席间,谈论最多的话题还是船山,道说不完、取用不尽的船山。 王船山本身强大的磁场,薪火相传的一代又一代湖湘学人,打造了魅力无限的湖南船山文化的风景线。近年来,王立新、余秋雨、熊考核、朱迪光、贺雪峰、肖红辉等外地本土学者纷纷在湘举办船山文化普及性讲座,好戏连台,令人鼓舞。本土船山文化研究会也组织了包括出讲长沙、衡阳两市的二十来场船山专题讲座。为何“曾国藩热”、“王船山热”、“彭玉麟热”会在当今商品经济主导的时代再度兴起、并有持续未艾之势?还是唐浩明先生在近著《评点曾国藩家书》的序言《一个大人物的心灵世界》中说得好:这些人物“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负载”。而“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企盼“从其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 “回雁孤峰唤船山”,寄托了多少深情的讲题!引我不时怀想船山当年的贞固与悲怆:“孤峰峰影影孤松,天南天北雁来风”。感谢唐浩明先生如话家常、如数家珍的讲座,作为本土一名船山后学,一个依旧怀揣文化强国梦的不太年轻的“文学青年”,我无比期待唐老师的下次故里讲座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