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郊三径绝,亡国一臣孤。 此诗自王敔(船山先生仲子)《大行府君行述》录出,共二首,其一已佚,现仅存此一首。此诗作于清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冬,次年正月初二(二月十八日),先生在湘西草堂逝世。 于此诗中,先生以忠忱哀怨、沉郁悲慨的笔调再次将内心深处的亡国孤苦痛楚地诉诸笔下。“荒郊三径绝”句,东汉末年·赵岐 《三辅决录》卷一:“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此处之“径”字或可指本义,即狭窄的山路。先生晚年遁迹荒陬,不与外界交通,故有此句。“亡国一臣孤”,先生一生以明遗臣自居,尝自题墓石曰:“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是时先生衰病日甚,更觉孤惸,故曰“一臣孤”。“霜雪留双鬓,飘零忆五湖”句,先生于南明永历朝曾遭排挤诬陷,最终在孤立无援中黯然离开了永历。“孤忠难济,反蒙主疑”(《章灵赋》自注)的船山以屈原的放逐自况,写下了“萧森天放湘累客,得倚商歌侍羽觞”(《留守相公六袠仰同诸公共次方密之学士旧韵》)的诗句,并选择了屈子式的“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屈原《离骚》)的浪游生涯,此时先生鬓发斑白,体力益衰,犹忆曾经飘零江湖的那些日子。“差足酬清夜,人间一字无”句,差:略。足:可。先生身前尝叮嘱其子孙藏其书,言二百年后乃可出,“不以誉我者毁我”(《自题墓石·己巳九月朔书授攽》),这是其对儿子的谆谆告诫,故先生末句云“人间一字无”。 先生此六句诗不仅饱含着穷老荒山的亡国孤臣的哀愤之情,而且充分表白了他别具个性的遗民意识——即不薙发、不应世、力避“身隐名扬”,宁可无一字留人间,而自甘索寞。王船山死后一百多年,他的著作经曾国藩等人出资重新汇刊成《船山遗书》后,才真正震撼了中国,被惊为天人。曾国藩在《王船山遗书序》中称赞他“号为卓绝”、“命世独立之君子”,谭嗣同评价“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论六艺绝句》),认为王船山是五百年来真正通天人之故者。在中国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似乎都能依稀看到船山先生的身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