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船山 > 船山论文 >

会景生心,意趣天成——王夫之《南岳采茶词》

时间:2012-10-08 07:36来源:本人即刻原创 作者:刘晓林 点击:

 

  (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内容提要:船山生活于明清政权交替的动荡时代,作为前朝遗民,王夫之有着锥心彻骨的伤痛,故其为诗,多黍离之悲,故园之思。但《南岳采茶词》十首,抒写南岳山民采茶制茶以及赛茶、卖茶等农事活动,充满了清新活泼的生活情趣,是一幅热闹繁华、清丽别致的南岳风俗画卷。

  关键词:王船山、《南岳采茶词》、生活情趣、风俗画卷

  船山论诗,首重境界,所谓“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含无垠”是也,[1]其诗歌创作理论,内容繁复,观点进步,可以说上集古典诗论之大成,下开静庵诗论之先河,是古典诗论过渡到现代诗论的桥梁式人物。和古代所有文学理论家一样,他们不只是纸上谈兵式的空洞说教,而本身就是杰出的文学家,应该说,是先有了自己的创作实践,才有了对创作经验总结的理论。船山诗歌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谓之明末清初之大家,自不为过。因为生活于政权交替动荡不安的时代,亡国之恨,故园之思,悲恸伤痛,一寓于诗。我们甚至可以把船山与杜甫并论,以“诗史”称之,亦自妥帖。只是老杜多写客观社会现象,而船山多写心理伤痛历程。读船山诗词,无不感到诗人锥心彻骨之痛,悲愤哀婉之情。所谓“悱恻缠绵,君蒿凄怆。其耿耿孤忠,苑结不能自已之情,随处通发流露,真可谓《离骚》之嗣音。”[2]可见,上承楚骚之余绪,抒发故国山河之悲痛,是王夫之诗词创作的主旋律。即便是纯粹的写景诗,也无不是借题挥发,以写黍离之悲。如诗人《衡阳八景》、《潇湘十景》的词作,目的不在写景,而在抒发亡国之痛与遗民之恨。其它诗作,更是如此。但是,在船山所遗的诗词中,却有一组非常别致的组诗,即《南岳采茶词》十首。这是一组七言绝句,说它别致,主要是指是诗一反黍离之悲,故国之痛,写南岳山上采茶、制茶以及赛茶等农事活动,充满了活泼快乐的生活情趣,宛如一组水墨山水人物画卷,展现了南岳山民淳朴勤劳的生活,别有情趣,至为感人。组诗不长,兹录于下:

  深山三月雪花飞 折笋禁桃乳雀饥

  昨日刚传过谷雨 紫茸的的赛春肥

  湿云不起万峰连 云里闻他笑语喧

  一似洞庭烟月夜 南湖北浦钓鱼船

  晴云不采意如何 带雨捎云摘倍多

  一色石姜叶笠子 不须绿箬衬青蓑

  一枪才展二旗斜 万蔟绿沈间五花

  莫道风尘飞不到 鞠尖队队满洲靴

  琼尖新炕凤毛毸 玉版兼蒸龙子胎

  新化客迟六峒远 明朝相趁出城来

  小筑团瓢乞食频 邻僧劝典半畦春

  偿他监寺帮官买 剩取筛余几两尘

  丁字床平一足雄 踏云稳坐似凌空

  商羊能舞晴天雨 底用劳劳百脚虫

  清梵木鱼渐放松 团团锯齿绿阴浓

  揉香挼翠三更后 刚打乌啼半夜钟

  山下秧争韭叶长 山中茶赛马兰香

  逐队上山收晚茗 奈他布谷为人忙

  沙弥新学唱皈依 板眼初清错字稀

  贪听姨姨采茶曲 家鸡又逐野凫飞

  组诗语言平易,少用故典,似有一股山野清新之气,读之顿时能感到赏心悦目,神清气爽。诗人于诗题下注明,为己亥岁作。己亥为顺治十七年,即公元1659年,据《船山公年谱》,这一组诗乃诗人隐居南岳莲花峰下续梦庵中所作。船山祖籍衡阳,南岳亦可谓之故乡,且他于战乱之中,多次避祸与此,所以诗人不仅对南岳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对斯地之民情风俗最为了解。故此其咏写南岳的诗词亦颇居多,并自将之结集为《岳余集》。

  我们知道,夫之生于明亡之际。崇祯十五年(1642),王氏三兄弟去武昌应乡试时,则已是农民起义,战火纷飞,清军又破关而入,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次年正月,崇祯迫于内外交困,诏令会试延期。船山兄弟三人只得匆匆返回故乡。同年十月,张献忠攻克衡阳,强聘船山而未就。大明灭亡,王夫之痛苦流涕,数日不食,曾写悲愤诗以明志。及后,他多次应聘南明王朝,终因朝政黑暗而不能申其志,甚至几被奸人所害。经过这些痛苦经历,王夫之清醒认识到南明王朝之不可为,遂隐居衡山之麓,潜心著述,以总结历代兴亡,尤其是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重建自己的学术体系。也许,正是诗人对政治上的彻底失望,对帝王之业的完全抛弃,所以在澄心静气从事学术著作之时,才会有较为平静的心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也就才有了这组特殊的诗歌。

  南岳产茶,素有盛名,尤其是衡山云雾茶,更是声明遐迩,天下皆知。因为衡山地处江南丘陵,山上多雾,雨露滋养,故其茶清香可人。南岳半山之上,到处都是茶园,尤其是其最高祝融峰之西侧山坡上的茶叶,历来被公认为正宗云雾茶,历代以之为贡品。而作为五岳之秀的南岳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儒释道三教合一,民风淳朴,乐善好施。也许正是这些原因,能使诗人对南岳产生深厚感情,或隐居于是,或畅游于斯。据史料记载,明朝灭亡之后,隐居在湘西草堂的王船山还多次到南岳拜谒这座名山。在这里,他多次看到清明至谷雨前后,南岳的妇女们采摘茶叶、烘制茶叶,也完全可以断定,他经常喝着南岳云雾茶,青灯古籍,伴他思考与写作。

  组诗十首,依次描写了南岳茶林葱绿、茶叶繁嫩,雨雾晴云,采摘茶叶,烘揉制作,商人买卖等茶农日常生活;还描写了南岳阴晴多变,山下秧长苗深,寺中沙弥学唱等特有景致,使得整个画面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船山认为:“身之所历,自之所见,是铁门限。”[3]也就是说,诗人所写之景,一定要真实,要忠于生活的原貌。在这里,诗人所描绘的南岳风俗画卷,完全是符合他艺术真实的理论的。采茶不同于其他农作物收获,一年之春,可以多次采摘。清明刚至,山上犹寒气袭人,此时采摘,仅一尖牙,即诗中所谓一枪二旗。“枪旗”为茶之别称,枪者,一叶未展的嫩芽;旗者,乃两片刚相对化开的嫩叶。古人称:“次曰中茶,乃一芽带两叶者,是一枪二旗,”[4]斯为茶中上品。而谷雨前后,则是大批采摘时期。谷雨过后,草木繁盛,茶树亦疯长数叶,茶之谓晚茶,则质地差劣了一等。在组诗中,诗人就描写了茶农采摘早、中、晚茶的不同情景。采早茶是“深山三月”,谷雨刚过,柴茸的的(的的,繁盛、鲜艳貌),众多采茶女子,戴着自制的头巾,唱着悦耳的民歌,于云雾笼罩的山上坡下,努力采摘。即使是临近立夏,秧苗已如蕉叶,布谷鸟声声催种,但人们犹不能舍漫山茗,逐队上山采摘茶叶,也是在收获着一年的希望。茶叶采摘回来,要经过炒、揉、烘等一系列工序才制成。为了制茶,家家忙碌终日,“揉香挪翠”,三更未歇。嫩茶琼尖,凤毛飔张(飔,羽毛张开的样子),这样的新茶,人见人爱,所以茶商结队而来,新化六峒,远近皆至。尤其是在描写茶丰人乐的同时,诗人还写到了贫苦山居人家,“小筑团瓢岂食频”,半间草屋,生活无奈,到了这青黄不接之际,更是百无一计。无可奈何,只得听从邻僧之劝,将唯一的半畦(古五十亩为一畦)茶园,典当监寺,自己一年所盼的茶叶收入也终成泡影,留下的只是一些茶叶碎末。这样的现实生活,也只有在王夫之这样的关注现实的诗人,才能形诸笔是,如实反映。王国维在讨论怎样创作“不隔”的艺术境界时曾经说:

  诗人对宇宙人生,经入乎其内,又经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5]

  船山为诗,无不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诗人深入生活,把握生活实质,用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又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深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非常可贵的。

  由于作者观察生活认真细致,所以诗歌中描写逼真细腻,几成天籁。第二首写姑娘采茶,笑在云里,本来就非常新奇与特别。南岳雾海,天下驰名,历代游人,无不倾倒。云海景观是南岳风光之极致,前人写南岳云海,多有妙喻,如清人罗泽南说:“云至寺华然而断,峰顶挺现。云中如螺如髻如大海孤岛,绝不依傍。”当雾海起时,抬眼远望,云雾弥漫,大小诸峰,全为云海所吞没,仅留山尖于云海之中。小者如螺如髻,大者如舟如舰。“斜磴高悬同鸟道,群山乱点是涂沤”。[6]就是真实的写照。诗人在这里写道:“一倾洞庭烟月夜,南湖北浦钓鱼船。”大雾涌起,苍茫一片,整个衡山一如洞庭,烟波浩淼,了无边际。远远近近,露出大小不一的峰尖,犹如洞庭湖之渔船,沉浮于烟波之中,正如清人黄本骥所描述:“浓云一缕,随风散布,填满云峰,如堆絮,如涌涛,变幻莫测。或如一二巨舰泛大海中,盖紫盖诸峰沉浮云西也。”可见,“南湖北岛钓鱼船”正是写景的妙笔。写景状物,细腻入微之甚者是第五首:“一枪才展二旗斜,万簇绿沉间五花。莫道风尘飞不至,鞠尖队队满州靴。”“枪旗”为嫩茶,着一“斜”字,把刚分岔开出的二片茶叶微微向外张展的形态写得活灵活现。此时正是仲春,漫山葱茏,茶树亦然。而茶山不同之处是矮丛灌木,一株茶树一团葱绿,所以诗人用一“簇”字,写出其形,又用一“沉”写出其神。株株茶树之间,到处是盛开的姹紫嫣红,真是美到极处。诗题采茶,主体自然是采茶的人。诗中没有对采茶女细腻的形貌描写,但是通过其穿戴装束及欢歌笑语表现了他们热爱生活、勤劳乐观的美丽与善良。山上坡下,云雾缠绕,人虽然不见,但笑声朗朗,何等欢欣!为了遮雨露,他们披戴着南岳地方特色的姜叶笠子,脚上穿的却是富有时代色彩的靴子。大明已灭,清王朝统治江南已二十余年,汉装早已禁穿,满洲衣饰几已普及民间,所以采茶女穿梭树丛之间是“鞠尖队队”,也不啻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尤其是诗人还写出采茶女心理活动,简介表现他们勤劳与努力。本来,天气晴朗去采茶,应是很惬意的事情,可是,他们晴天不去,要等到细雨迷蒙才上山摘茶。劳作上避易就难,其意何在?“摘倍多”也。因为春雨滋润,万木生发迅猛,茶叶亦然,微雨细风,茶叶自然有“赛春肥”。茶叶肥厚,量自多矣。第九首写“逐队上山收晚茗,奈他布谷为人忙”,其写心理细腻,亦为妙笼。对于农家来说,秧长如韮,布谷催忙,是插秧的大好时光。但是,为了采摘最后一批茶叶,只有“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因为茶叶不及时采摘,二天之后,则成粗叶;而栽秧迟上一二天,倒也无妨,到头来,在勤劳人们那里,鱼与熊掌均可兼而得之。采了晚茗,又不误了栽秧,采茶种地二不误,何乐而不为?所以,布谷鸟只管叫吧。真是趣味盎然,引人遐思。

  当然,最富生活情趣的还是最后一首。一个刚入佛门的小和尚,应该就十多岁吧,跟着师傅学念佛经,还刚学会吟唱,可是外面世界太精彩,尤其是这春暖花开的季节,美丽的采茶姑娘唱起了优美的山歌,令小和尚听得如醉如痴。山歌的清新爽朗,爱情表白得淋漓尽致,小和尚几乎忘了已经皈依佛门,他的心早已飞到云雾缭绕的山坡上,融入了天真浪漫的笑语声中,他甚至还真的爱上了其中一位头戴笠子、脚穿鞠尖的小姑娘。而且,这没有什么不好啊。你看,那山坡上农户家中的公鸡,不是钻到后山,追逐那美丽活泼的山雉。一幅多么美的生活图画,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生活情趣。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至真至美!读到这里,使我们不禁想起了《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外物而动乎心,内心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动人,产生了对美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沙弥的确是可爱极了,也由此可见夫之为诗,多得乎诗骚之壶奥,自非凡品。

  总之,王船山《南岳采茶词》组诗是诗人很具特色的诗作。组诗集中描写了南岳茶乡的优美景色,衡山地域民俗民风,真实反映了茶乡人们辛勤劳作、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十首七绝,篇幅不长,其内涵却非常丰富。****中柴茸的的,云雾中欢声笑语,采茶中青笠行行,绿丝中鞠尖队队,青笋丛生,五花浪漫,布谷人忙,揉香挪翠,沙弥学唱,儿女情长……一片优美可人,欢乐祥和的茶乡景象,一幅热闹繁忙、清丽别致的南岳风俗画卷,这就是王船山《南岳采茶词》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信息。

  --------------------------------------------------------------------------------

  [1]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2] 稽文甫《王船山诗文集序言》

  [3]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4] 《宣景北苑茶录》

  [5] 《人间词话》

  [6] 清·周历远《重游巨鹿峰》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