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多元文化交织碰撞的时代,随着古今沟通与中西对话的日益频繁,中国古代文化作为文化嬗变传承的再生之流,必将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进而慢慢熔铸为现代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理清传统与现代的衔接脉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就诗歌文化而言,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的诗学理论堪称民族文化的瑰宝。 香港学者蒋英豪在探讨清代文学的变迁时指出:“在诗歌方面,清代的成就远在元、明二代之上,遥接魏、晋、唐、宋,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诗的时代。”可见,清代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诗歌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意义。作为清代诗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对诗学发展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他在本体论、意象论、意境论、美学结构论、创作论等五个层面上对中国古典诗学作了整体性总结和创造性推进,至今仍飘荡着震古烁今的历史回响。 第一,在本体论上,王夫之着重强调审美认识必须来源于客观世界和主体实践,强调直接感知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从而把对诗歌发生学的哲学追寻和对诗歌创作学的美学求索有机地统一起来。他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不罡此限。(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