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船山 > 船山论文 >

中国经济网:船山精神与湖南人精神

时间:2012-03-13 21:47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中国经济网 点击:

      如果说要列举对湖南精神最具影响的一位古人,此人恐怕非王船山莫属。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因为晚年隐居于石船山下的湘西草堂,故学者称船山先生,他是晚明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维新志士谭嗣同曾说:“五百年来学者,真能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非过言也”。王船山一生以明遗臣自居,终身不剃发、不易服,其孤高耿介的个性当世少有。曾自题画像曰:“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船山在抗清失败之后,潜心学术,著述颇多。但是,王船山却几乎一生寂寂无名。

  王船山殁后二百多年,其人格精神与思想学术却得到了湖湘士子的大力表彰。尤其是晚清湘军集团的将领,如曾国藩、郭嵩焘、彭玉麟、胡林翼、罗泽南等人,大多推崇船山学行。其中曾国藩在金陵刊刻了《船山遗书》;郭嵩焘上书清廷最终使得王船山得以入祀孔庙;彭玉麟则为王船山立传,“亲读其书,私淑其人”。可以说船山精神,就是凝聚湘军将领的一条重要的精神纽带。王船山还对湖南近代以来的维新派、革命派人才群体有着重大的影响,他们也都深受船山精神的鼓舞。从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谭人凤、杨昌济等人的言谈、日记和文集中都可以看出,《船山全书》是他们的案头必备之书。诚如梁启超所言:“船山在清初湮没不彰,咸同以后,因为刊行遗书,其学渐广,近世的曾国藩、胡文忠都受他的熏陶,最近的谭嗣同、黄兴亦都受过他的影响。清末民初之际,知识阶级没有不知道王船山的人,并且有许多青年作很热心的研究,亦可谓潜德幽光,久而愈昌了。”

  那么船山精神到底是指什么呢?

  王船山的一生,有48年是在清廷的统治之下度过的,然而王船山始终称自己为“明遗臣”,他生前就草拟了墓志铭,其中说:“有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自为铭曰: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于永世。戊申纪元后三百年十有年月日。”这既是王船山对自己一生的政治抱负和学术活动的总结,又是其独特人格精神的体现。所以说,船山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坚贞之遗臣所体现的民族气节、集豪杰与圣贤一体的人格理想、即事穷理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

  满洲入关以后,颁布了“薙发令”,希望从发型服饰上磨灭满洲与汉族的界限,从而达到彻底征服汉族的目的。因此发肤之全归,被赋予了象征民族尊严的特殊含义。王船山为此不惜改姓名,换装束,自称瑶人,藏匿于湖南苗瑶山区荒无人烟的山洞,蓄发明志。其王船山坚贞的民族气节,也是“身任天下”精神的体现。从青年时期与友人组织匡社,“莫拟津难问,谁言枉可寻”,到中年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勇抗清;再到晚年誓不剃发、不易服、不出仕直至最后“全而归之”,王船山的立身之坚决、气节之刚烈,即使在晚明的遗民之中,也是不多见的。

  追求集豪杰与圣贤一体的气象,是王船山作为湘籍儒者最为突出的精神气质。王船山有感于国家兴亡、民族孱弱之时,“内圣”型的圣贤人格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挺立,于是他对这种道德虚无之弊进行了反思和修正。遂倡导树立“经天纬地、建功立业”的豪杰精神,融豪杰精神与圣贤气象为一体,创立更加完善的理想人格。作为明之遗臣,王船山对明朝的覆亡有切肤之痛,所以他提出“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此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这就是说,只有首先具备了豪杰精神才能成为圣贤,豪杰具有非凡的气慨和独立的人格,能够“以身任天下”、“救人道于乱世”,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置流俗之毁誉和身家性命于不顾。他感慨“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就是要以刘琨的豪杰精神激励鞭策自己,特别是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勇抗清,就是其以豪杰精神所贯注的圣贤气象最为突出的体现。正如有学人所说:“他是一位虽与灰俱寒而不灭其星星之火、虽与烟俱散而不荡其馥馥之馨的真豪杰。……其人格,其思想,皆如"孤月之明,炳于长夜",令今日一切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生无限敬仰之情。”

  王船山一生治学,重视实事求是,力戒空谈虚说,倡导即事穷理、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他力倡“言天者征于人,言心者征于事,言古者征于今”的为学之道,“明人道以为实学,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自少喜从人间问四方事,至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货,典制沿革,皆极意研究。”王船山的后半生,是在艰苦卓绝的治学之中度过的,在湘西草堂的17年,王船山刻苦撰著,为后人留下了极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著名的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读通鉴论》、《宋论》、《黄书》、《噩梦》等,后人将其著述编为近三百卷的皇皇巨著《船山遗书》。正如钱基博所说:“荒山弊榻,终岁孜孜,以求所谓育物之仁,经邦之礼,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悔,虽未为万世开太平,以措施见诸行事,而蒙难艰贞以遁世无闷,因为生民立极。其茹苦含辛,守己以贞,坚强志节,历劫勿渝。”王船山实现了开《六经》之生面的理想,建立起了深博无涯的学术体系,其人其学至今仍给予世人有益的启迪。王船山治学崇尚经世,这既是对南宋湖湘弟子“多留心经济之学”传统的继承,又是当时特殊的时代所造就,他认为阳明学派空谈心性轻视务实而导致明亡的原因,他治学崇尚经世就是希望挽救这种空疏学风。

  王船山继承和传递了湘学当中的性理之学与经世之学,并且将之融会贯通,形成内圣外王并重的学术精神;还将湘学之中深厚的民族主义思想传统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一种合圣贤与豪杰为一体的理想人格。因此,我们说王船山是湖南历史承上启下的一位重要人物,对之后的湘学的发展、湖湘人物陶澍、魏源等,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以坚贞之遗臣所体现的民族气节、集豪杰与圣贤一体的人格理想、即事穷理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具有这样三方面特质的船山精神,吸引、感染和征服了无数人,最终王船山俨然成为近代湖湘文化的一面旗帜。船山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物的弘扬之下,也就成了湖南精神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