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船山 > 船山论文 >

安徽师大:王船山诗歌作品的情感透视2

时间:2011-11-10 22:38来源:安徽师大 作者:赵远利 点击:

三、陶诗的隐逸之思对船山的影响
 

古往今来,从狂傲不屈的屈夫子到隐逸之宗的陶渊明,不乏其人,王夫之和他们一样有着自己明确的政治理想,希望有一个贤明的君主,自己愿意做一位利国利民的辅弼之臣,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但是事与愿违,战争的烟火偏偏燃起,明政府统治者的腐朽亦无法挽救,他只好退隐山林潜心治学,以示与清政府的抗争。他湘西草堂的门联就是证明: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他的诗词作品中表现对明王朝灭亡的无限痛惜,为世界沧桑之变而悲痛;或表现对满族清王朝的痛恨,大多采用隐喻象征手法。为了避免清廷的迫害,对于清朝的不满一些诗作中不得不表现含蓄隐晦一些,大多只是片言只句,归隐之意不乏流露其中。这在《代出自蓟北行》、《临高台》、《思悲翁》、《上之回》、《战城南》、《芳树》等诗中均有所反映。《思悲翁》中说:“皇天使我当乱离,豺狼昼啤阴霆黑。严霜飞空,白日西匿。泣血四求,茫茫不得。”“思悲翁,裂心魂。天乎使我为鲜民!”用了较多的篇幅描写清廷的黑暗,感叹自己成为无父母的孤寡之子。这比他在《拟古诗十九首》中的“日没群星出,长夜未有端”的描绘更加露骨,其愤恨之心更为强烈。他在《独漉篇》中写道:独媲浊水,江水浊,菱叶青。不畏浊水寒,但畏浊水腥。水腥鱼乱,虾蟹相半。风起月黄,菱叶苦绊。东家孤儿西家妇,夜闻啼声旦拍手。宝刀旧结并州豪,春风日醉新丰酒。耐可死浊水中,不能宿秋草陌。挥刀难割空中烟,长叹流光坐闲掷。开头诗以“独媲浊水”起兴,喻当时湖南混乱的时局。清军到处烧杀抢掠,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感叹百姓的悲苦生活。结尾表明自己“耐可死浊水中,不能宿秋草陌”。但面对当时混乱迷茫的局势自感无能为力,“挥刀难割空中烟,长叹流光坐闲掷!”仿徨忧虑之情不觉溢于言表。

王夫之青年时期就倾心求索仕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奈科举之路漫慢,举步维艰。他前半生经历了四次科举考场的拼杀,到头来,还是个“黄粱美梦醒成空,苦尽甘来不是真”。王夫之尽管对科举没有彻底的心灰意懒,但几次赶考名落孙山,不免感到有些疑惑和惆怅。他在《荡妇高楼月》——诗中这样吐露内心的伤感:“白云不觉飞,但见月东去。碧海漫迢遥,瞥眼多疑误。妾梦恋金銮,君今在何处?”品尝过三次考场失利的痛苦,许多人都会动摇自己的信念,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责问命运的不公了。夜深人静,在狐灯独坐时,王夫之沉思自问,决不放弃。这就是王夫之,不服输,不气馁地充成自己人生的大事。他很快就从痛苦自拔,重新审视自巴,并且更加全面地充实自己。眉宇间的一颦—舒.行动时的举手投足,无不透露着深沉和自信。

王夫之晚年隐居湘西草堂时,思想也是处于复杂矛盾之中。他潜心著述,并非“怡然自得”,此刻贫穷和疾病同时缠身,在他的诗作中时而隐约地透露出对人生短暂生不逢时的感叹。《临高台》等就表现了这种感情,诗中写在高台俯视神州大地,江山美好,想到它在外族统治下思绪万端,“前忆千秋后万古”,抒发出“父母生我不后先,游魂未变将何补?临高台,心独苦!”深感自己生不逢时,居无定所,无法改变这一现实而悲苦。顺治十四年船山返回衡阳,由于在张献忠入湘时,他避兵南岳,结识了不少释家弟子,于是长居双髻峰寺院之中,直到顺治十七年(1660),才定居在湘西金兰乡茱萸塘,初造低矮的草屋名叫“败叶庐”,次筑“观生居”。后又迁至石船山下,在里人旧址筑湘西草堂,并自号“船山”。在这十年流浪生活中,他吃了不少苦,常宁诸生王祥隆有诗描写这时期王夫之的生活状况:“美人坐清湘,闲吟复长啸。十旬五得饥,体癯容愈少。冠盖时叩门,千金不一笑。道逢衣褐游,风雨怜同调。”有段时间为了避免清政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变易姓名,匿迹于山林乡村之中。

生活与仕途挣扎的痛苦折磨得船山凄惶难安,对社会现状强烈的不满,于是便想起山林泉涧的逍遥和悠然。对陶渊明的诚挚接受,肯定陶诗的价值,在王夫之的心目中,因他孜孜不倦的追求而显得情真意美,摇曳生姿了。从王夫之对陶诗的选评上,认为陶渊明的诗歌是情景、事理浑融的典范,通俗的诗句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以及对于世俗了悟透彻的心境。在他对陶诗的选评中,可以看出船山不同以往的独特眼光给予了陶渊明极高的评价。王夫之从陶公的人格和诗品角度对其创作进行了肯定“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王夫之叹曰:“‘虽不怀游,见林情依’是何等胸次,何等性情!有德者必有言矣,宜其字字如印沙,语语如切玉也。”[13]在评《拟古》其八时,王夫之指出:“神骏不可方物,而固不出圆中,陶公高音亮节,自有如此者,孟浩然一流,亦曾梦见一斑否?”[14]另外王夫之的诗词中还有大量的陶诗痕迹,如《菩萨蛮·桃源图》:桃花红映春泼水,盈盈只在沅江里。湘水下巴裘,湘西是鼎州。停桡相借问,咫尺花源近,三户复何人,长歌扫暴秦。[15]

陶渊明以一篇《桃花源记》著称于世,“桃花”“花源”“暴秦”等词语在这里是王夫之借用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愿与黑暗政治同流合污,对权贵以远避表示其无声地反抗。但是船山不是仅仅向往古人的隐逸逃世,对社会的漠不关心,而是在幻想和平美好的生活,希望“长歌扫暴秦”,人民能够在桃花源那样的理想国安居乐业。再如诗歌《湄水月泛同芋岩》:

泛宅非今日,清欢任偶携,滩光月影上。山色晚霞西,极目随移棹,生涯试杖黎。江洲无载酒,还似武陵溪。[16]

与陶渊明一样王夫之身居喧闹世俗的“人境”,却能以平常心处世待物,在南岳居处逍遥自在地饮酒吟诗,他仿佛与自然完全融合为一体,物我两忘。船山笔下的田园村落真实自然,泛舟宅前屋后,山林景色秀美,那低矮简陋的草堂,那美丽香艳的桃李,那轻柔缭绕的炊烟;那波光粼粼的湖水,那五彩斑斓的晚霞;那随波逐流的小舟,静默于溪边山野;他扶黎杖临深潭,在水色山光中怡然自乐……王船山此时以静默的心态去拥抱现实和理想,使作品与情感和谐统一。其诗词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正在于这种对生命真谛的感悟,便不知自觉地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

王夫之认为诗歌创作要“诗道性情”有自己真情的流露,切忌“立门庭故自桎栲”,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任情达性的诗人,其诗句“字字如印沙,语语如切玉矣”[17]。在《古诗评选》中陶诗入选二十九首至多可见陶诗在船山的心目中地位还是相当高的,虽然对于他的诗也发出“陶诗往往令人可喜,可喜一分则减一分身份”的叹惋,但是从他对陶氏的选评中也可以看出其赞赏的独到的眼光,特别是情景方面的论述,如“入情只一点,而通首皆尔关情”[18]等等,这也使得船山的唯物主义思想在陶诗接受史上增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

[1]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 萧萐父、许苏民.王夫之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655页

[3] [清]王夫之.船山全书(第15册)「C].长沙:岳麓书社,《忆得》第705页

[4] [清]王夫之.船山全书(第15册)「C].长沙:岳麓书社,《章灵赋注》第186页

[5]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C].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版,第333页

[6] [清]王夫之.王船山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72页.

[7] [清]王夫之.王船山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215页.

[8] [清]王夫之.王船山诗文集[M].岳杂集。北京:中华书局,

[9] [清]王夫之.船山全书(第15册)「C].长沙:岳麓书社,《忆得》第683-684页

[10][清]王夫之.王船山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613页.

[11] [清]王夫之.王船山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86页

[12] [清]王夫之.王船山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381页

[13] [清]王夫之.船山全书·古诗评选:第14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第606页

[14] [清]王夫之.船山全书·唐诗评选:第14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第722页

[15] [清]王夫之.王船山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564页

[16] [清]王夫之.王船山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60页

[17] [清]王夫之.船山全书·古诗评选:第14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第606页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